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知识和人的素质将成为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现在的中学生,将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参与者,他们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精神面貌。对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作出前瞻性思考。笔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一体化日趋临近的今天,世界意识教育应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点,引起足够的重视。世界意识教育就是站在世界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关注人类命运的愿望,引导学生站在世界的高度认识中国的作用和地位,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为使祖国自立于21世纪世界民族之林而发奋…  相似文献   

2.
论历史教育的国际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意蕴十分丰富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国际意识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国际意识亦即世界意识,是指站在世界的高度看待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历史的发展,客观评价本国(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人类的发展和共同的命运。笔者已注意到了历史教育界同仁对加强世界意识(或国际意识)教育的有关论述,但总觉意犹未尽,故不择浅陋,旧题重提。我们认为,历史教育中加强国际意识教育,就是要培  相似文献   

3.
何为世界意识?著名历史学者冯一下先生认为:世界意识是由世界整体意识、世界多样化意识、交流合作意识、关爱和谐意识、国际竞争意识等诸多微观概念所构成的宏观概念。概括起来说,世界意识就是指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最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因此,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站在新世纪的高度,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率先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挖掘物理教学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功能,不断拓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意识。鉴于此,我们进行《STS教育实施研究》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最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因此,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站在新世纪的高度,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率先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挖掘物理教学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功能,不断拓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意识.鉴于此,我们进行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国际意识指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整个国际形势发展状况,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识.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着力国际意识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亦愈加明显,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历史作为一门人意蕴十分丰富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国际意识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国际意识亦即世界意识,是指站在世界的高度看待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历史的发展,客观评价本国(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章是在初中一年级《世界地理》总论、分论后,进一步站在全球的角度,高度概括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世界地理》内容的总结和提高,也是全书的灵魂。讲好本章知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开放意识和全球观念,使学生能站在全球的高度,认识到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  相似文献   

9.
教育目的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教育过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来研究教育过程公平,面对学生的差异站在"使人之为人"的高度认识,站在要让人成为当前时代中发展着的个体的高度认识教育过程公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站在教育的第一线,对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议高等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高等教育中 ,需要下功夫造就一批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科带头人和尖子人才 ,以带动我国学术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具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将有机会攀登到科学的顶峰 ,领先于其他民族。那么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们从五个方面来探讨。一、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 ,鼓励个性的发展众所周知 ,当我们回顾我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时不得不深刻反省“应试教学”…  相似文献   

12.
论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世界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站在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高度,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重视创新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置于核心地位。但当前的创新教育在实践上存在几个颇具普遍性的倾向,就此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造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培养民族创造能力,必须从学生抓起,从教育教学做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历史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更是中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把培育学生的国际意识摆到重要位置。本文基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视野,对国际意识的内涵、国际意识教育的基本认识、国际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诠释和探索,以期通过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其关注世界、了解社会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站在时代要求的高度,分析了中职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学用结合、兴趣激发、创新实践和数学要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个班主任的道德素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具有敬业精神。新时代的教育 ,正在超越其职业的本身 ,成为关系到人类、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项宏伟事业。教育的平稳与宁静逐渐被巨大的社会冲突打破了 ,日益严峻的发展使命 ,使人们对教育以及教师的期望日益增高 ,乃至认为 ,教师应成为民族的良心 ,教师应成为世界的良心。新世纪的班主任需要树立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要站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 ,怀有家园意识、国家意识、全球意识、未来意识。新世纪的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人…  相似文献   

17.
江总书记精辟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师是塑造民族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站在时代前沿,自觉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尽快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该重视教育的科学性、民主性、创造性,努力营造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宽松环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时时有新方法、新思路,以学生为本,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如在日常生活中,当师生…  相似文献   

18.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小学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人类对光的认识历程,用教育重演论分析学生不能自觉从"旁观"的身份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分析学生"旁观"意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主、客体分离的认识论对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分辩主、客体,形成旁观意识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有意识地进行主、客体的分离,正确认识自己在科学探究中的角色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而向未来的高度,塑造学生的个性,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探究思路,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充分为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观念下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实现课程目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