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生态危机与艺术伦理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作为对现实的超越性存在,它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对人类的精神生态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指向平衡人类精神生态的艺术理念。在现代艺术生态学新视界下,艺术还有滋养个体心性,推动人性优化生成的生态效应。人类经由艺术伦理生态达到对人类整体生存状况的体察,在获得感触的同时达到精神空间上的延伸和超越。艺术为人类的精神危机提供了弥合和消解的可能性,成为人类“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抵御精神生态深度失衡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生态位是生命对环境选择与适应的结果,艺术生态的发展也遵循生态位的原理。从艺术生态学的视角看,在人类文化生态系统中艺术有着特殊的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艺术处在远离经济基础的位置上,它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艺术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制造梦幻,补偿精神,满足人类诗意生存的需要;塑象造型,创造审美价值,满足人类全面审美需求;构建个体心性,调节群体关系,营造和谐社会。我国艺术理论界长期沿用前苏联和西方个别理论家的观点,对艺术的认识功能、组织功能、教育功能等等这些非艺术所独有的功能,也并非艺术的主要功能过于强调和夸大,让艺术的生态位常常产生偏移和越位,使艺术被迫做着它不该做的事情,承担着它不该承担的过于繁重的责任。而属于艺术特有的生态位功能却往往被人们遗忘。只有充分认识艺术所处的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才能遵循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更好地发挥艺术独特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3.
生态位是生命对环境选择与适应的结果,艺术生态的发展也遵循生态位的原理.从艺术生态学的视角看,在人类文化生态系统中艺术有着特殊的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艺术处在远离经济基础的位置上,它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艺术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制造梦幻,补偿精神,满足人类诗意生存的需要;塑象造型,创造审美价值,满足人类全面审美需求;构建个体心性,调节群体关系,营造和谐社会.我国艺术理论界长期沿用前苏联和西方个别理论家的观点,对艺术的认识功能、组织功能、教育功能等等这些非艺术所独有的功能,也并非艺术的主要功能过于强调和夸大,让艺术的生态位常常产生偏移和越位,使艺术被迫做着它不该做的事情,承担着它不该承担的过于繁重的责任.而属于艺术特有的生态位功能却往往被人们遗忘.只有充分认识艺术所处的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才能遵循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更好地发挥艺术独特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初期 ,艺术一度辉煌 ,甚至引领着人们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悄然变化。然而 ,在全球化背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艺术自身分裂出一种异己力量 ,使艺术生态失去了往日的秩序和平衡 ,造成艺术再也不能代表先进的市场意识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升华人的精神 ,平衡人类精神生态的障碍。艺术生态危机 ,或直接的或间接的 ,都与伦理道德精神相关。对此 ,伦理必须作出回应。本文就此提出艺术生态的无害原则 ,伦理评判原则 ,教化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5.
个人没有权力作践人之为人的尊严艺术冒险或者艺术探险,是人类的最高探险行为,因为艺术探险是对人类精神禁区的侵入,也是对人类尊严的挑战或者冒犯。艺术探险比体育探险、地理探险等要艰难得多,因为头脑到不了的地方,双脚肯定到不了。艺术探险是用精神、思想和灵魂和某个神秘打交道,艺术家探险是企图和某个神灵相遇,达到在某个精神世界的契合。然而,是不是艺术家都能够懂得伦理学,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初期,艺术一度辉煌,甚至引领着人们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悄然变化。然而,在全球化背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自身分裂出一种异己力量,使艺术生态失去了往日的秩序和平衡,造成艺术再也不能代表先进的市场意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升华人的精神.,平衡人类精神生态的障碍。艺术生态危机,或直接的或间接的,都与伦理道德精神相关。对此,伦理必须作出回应。本就此提出艺术生态的无害原则,伦理评判原则,教化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7.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羚羊与秧鸡》通过对未来世界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描摹,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类末日的图景。小说讨论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即人类是否能驾驭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流露出对社会人文艺术走向衰落的惋叹之情。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由于目前困扰人类的生态危机,而使得它不得不面对艺术制作的当代性问题。美国作家拉尔夫站在自然、宇宙的层面上,建构了《莫多克》这一生态学的经典范本,在超越了传统的人精神视野,追求人关怀与生命关怀、生态关怀、宇宙关怀的统一。是由人类自身到生态系统,由生态系统到宇宙整体的空前言说,对重整倾斜的生态系统与重建衰败的人精神兼具启示性。  相似文献   

9.
精神生态严重失衡,无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还会造成西部大开发宏伟发展规划的流产。忽视精神生态问题,是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隐患。构建和谐的民族精神生态,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平衡民族精神生态,化解民族矛盾,凝聚人心。应重视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倡导自然生态和民族精神生态的良性互动,发挥民族文化艺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塑造生态人格,提升民族精神,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0.
精神生态严重失衡,无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还会造成西部大开发宏伟发展规划的流产。忽视精神生态问题,是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隐患。构建和谐的民族精神生态,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平衡民族精神生态,化解民族矛盾,凝聚人心。应重视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倡导自然生态和民族精神生态的良性互动,发挥民族文化艺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塑造生态人格,提升民族精神,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乡土小说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作品蕴涵了审美各异的叙述对象、叙事模式和形象谱系.在这些艺术形式背后,贾平凹作品有着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贾平凹作品不变的艺术旨归和启蒙话语、民族立场、生态视域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对乡村的批判和崇拜,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眷恋,以及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兴盛主要由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危机,它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中心主义的反叛,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下,生态美学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长久以来的生态美学研究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社会,尤其是人自身的精神危机却有所忽视.作为建立在生态维度上的关学形态,生态美学的理论旨趣应该是对人类诗意栖居的追求,不仅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也实现人类自身的审美生存.  相似文献   

13.
人既是生物性的存在,又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同时还是文化和精神性的存在,生态批评对人类生态系统的关注,必然涉及自然、社会、文化和精神四大维度.生态学是生态批评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对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的运用,是生态批评最为核心和最为突出的话语方法.“整体关联”是生态批评一个重要的话语方法.传统艺术批评的对象一般是一个个孤立存在的个体事物,比较而言,生态批评更感兴趣、更关注的是事物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之下所体现的整体关联之生态美.这是生态批评最为独特的审美空间,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生态批评形成了对传统艺术批评的超越.生态批评关注“荒野”,关注人类生态系统,具有超学科的特点,需要从其他学科吸取知识养分和阐释模型,强调生态化综合.  相似文献   

14.
谢凝 《文教资料》2011,(2):87-88
在整个人类历史和文化中,女性美是永恒的话题。女性的身体美是人们对女性人体美的崇拜,更是女性美在生态及人类艺术领域、精神领域中重要价值地位的永恒体现。本文通过对《圣经》中的女性身体的研究,探讨了女性身体的自然美在人类文化早期体现出的审美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从艺术与人类精神的关系及艺术精神的内涵等方面,探讨当代艺术精神的重建。本认为人类精神是不同民族化精神的集合与高度综合,在对人类精神的保留、继承再现中,形成了学艺术自身的精神即艺术精神。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学艺术缺少代表作家人格力量、道德勇气的精神,艺术精神的重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画框的意义     
“画框”是艺术和现实之间的通道,是人类观赏现实的“窗口”,同时也为人类的精神生存提供了一片乐土,以此为平台,人类可以艺术地自由地把握世界。但现代艺术似乎正在消解“画框”,将现代的人们逐出艺术这片乐土,艺术化生态正在被严重的污染,艺术即需构建“画框”,以维护艺术生态系统健康正常地运行。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时代 ,随着人类共同利益的日渐增多 ,共识领域的日渐扩大 ,人类综合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 ,就艺术而言 ,这种趋同并不意味着某个民族的艺术能够消融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艺术而取得霸主的地位。在艺术生态圈内 ,各民族艺术都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平等权利 ,有一种在更大的自我实现的范围内 ,达到他们自己的个体伸张和自我实现的平等权利。全球化使人类居住的空间骤然缩小 ,它确实会加强各民族艺术之间的交流、碰撞和冲突 ,但这种交流、碰撞和冲突并不意味着会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诞生某种普世艺术。在艺术生态圈中 ,各个民族的艺术是共生的 ,互为存在的条件的。民族主义作为文化帝国主义和普世艺术观的反动 ,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艺术全球化进行某种矫枉 ,但一味张扬民族主义来对抗全球化 ,则会滑到狭隘民族主义的泥潭里 ,从而再度走向冷战意识 ,走向封闭和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自然必然性与自由的对立,是人类面临的本原性矛盾。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向往自由而进行的冲出自然必然性制约的努力。艺术在内在精神上体现了人类追求生命意识自由展开的两种形态:一是奋进,一是超脱。就其后者,艺术与宗教在寻求存在意义的过程中走向了沟通。宗教对人生现实的超脱性同艺术审美创造的超脱性有了精神意旨上联系,艺术与宗教在内在意蕴的建构上是追求精神自由与满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时下,生态批评学者对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作了比较全面的挖掘和整理。然而,对于传统艺术生态理念却疏于研究。本土传统艺术生态理念是艺术生态批评颇具指导性、很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的话语资源。师法自然的艺术生态理念,整体关联的艺术生态理念和精神调节的艺术生态理念,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仍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图片传真     
《中国高等教育》2012,(20):7+60
近日,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暨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此次展览以信息·生态·智慧为主题,旨在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生态科学视角,以艺术美学、生物信息技术和生态智慧为载体,关注人类终级理想和精神,用新的思路、方法探索未知、创造未来;11月1日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并召开主旨报告会,并于清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