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奉行专业主义是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生存之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整个社会正在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众多的自媒体和“公民记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媒体传播环境.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作为传统媒体记者的重要一员,摄影记者的生存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摄影记者的生存带来了许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乔哲  李娜 《传媒》2015,(16):47-48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正在颠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选择借力iBeacon技术,积极谋划战略转型布局,打造中国最大的O2O媒体集团,实现自我进化的新媒体融合之路.本文以分众传媒为例,对其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以及与iBeacon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剖析,旨在思考站在“互联网+”风口的传媒业,如何实现以技术为要的新媒体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3.
媒介素养研究进入大陆学者视野的第一个十年(1997~2006后,数字时代已悄然来临。随着新传播科技与新媒体的加速发展、运用和普及,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新媒体对媒介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正在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社会环境与媒介生态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第一个十年的研究更多地体现为理论探讨与介绍,较少社会实践;西方历时态的四种理论范式几  相似文献   

4.
张海鹰 《新闻记者》2007,(12):17-19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第三次浪潮”正在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带入信息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传播环境,我们今天面临的是一个数字化的多媒体传播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传统媒体感到了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事实上。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并非第一次。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原有媒体而言的。对于报刊来说,广播是新媒体,对于报刊和广播来说,电视是新媒体,对于报刊、广播电视来说,互联网是新媒体。回顾大众媒体的发展,我们看到,至少到目前为止,新媒体的出现,并没有取代原有的媒体,相反,新媒体带来挑战和竞争,促进了原有媒体的发展和创新。计算机网络和数字技术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这就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而数字化的传统媒体将跻身于新媒体的行列,以全新的传播方式为新一代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5.
刘群  黄锦军 《传媒》2018,(1):55-57
当前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正在冲击着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纷纷进入了一个迷茫和痛苦的转型时期.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破解发展难题、寻求生存之道,已经成为当下传媒行业的共同话题.本文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比发现,尽管新媒体有着许多优势,但是传统媒体仍然具备新媒体无法取代的特点.同时,结合成功案例的分析发现,只有适应新形势,走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才能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实现高效传播,抢占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创新已经深度融入到社会各行各业。对于媒体行业来说,传媒行业格局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在呈现相互融合发展之势。面对大形势、大趋势,传统媒体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观念与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荣婷  刘怡 《新闻记者》2012,(9):72-76
本文基于首届全球论坛暨中美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双边论坛的主题"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围绕"新媒体对社会究竟带来怎样的改变"、"新媒体与公共政策"、"新媒体与网络意见领袖"、"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与融合"、"微博和中国社会"、"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互联网的监管与立法"等重点话题进行深入评述,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前新媒体传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然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崛起,直接给传统的纸媒传播形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人们都会采用手机上网或者是互联网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资源,新媒体环境已经成为了人们主要的浏览工具,因此,作为纸媒正在遭受来自网络、移动电视等各类型的媒体的强烈打击,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全球只有30%左右的人还坚持阅读报纸,而真正的发行量也在逐年的下降,恶性循环读者也随着下降,在投放的广告方面也在下降,这种现实的冲击已经成为了全球的普遍现象,那么传统的纸媒今后的发展道路该怎样前进,应该引起同行的思考,本文阐述了关于对新的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走势进行分析、研究,仅供各位参阅。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对新闻编辑记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新闻编辑记者必须要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并要对自己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提高,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从而为新媒体开拓出全新的发展局面。因此,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就成为各大新闻媒体行业改革创新工作模式与工作理念的重要目标。对此本文做了深入分析,首先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记者的素质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的素质要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到来和发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互联网到手机电视,快速变化的新媒体景观也逐渐表现为多种多样.新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更改变着人们的交往习惯和社会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11.
潘洪涛 《青年记者》2013,(27):21-23
三网融合与大数据环境中,广电新媒体不再只是内容产品的信息消费平台,应用将成为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新宠。在庞大的新媒体产业中,广电系统的新媒体产业,不论是技术、市场需求还是商业模式,近年来都经历了变革。如果说将互联网技术和运营模式引入广电,是广电新媒体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么,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广电新媒体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波澜壮阔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当前互联网行业已占据社会重要位置,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居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随着互联网技术融入普通百姓生活,新媒体理念应运而生,顶替传统媒体模式,成为当前社会居民的主要信息获取媒介。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新媒体行业的盛行给予了普通百姓更多的信息获取途径,但对传统媒体行业来讲,新媒体的发展对其工作有较大冲击,这其中,电台行业所受冲击最大,本文就电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思考,为传统媒体发展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媒体技术和应用则正在以其创新之力持续不断地进动社会变迁进程。对于处于这个过程中的2011年,我们则可将其看作是新媒体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过渡性节点。在这个节点上,新媒体传播之波,引起信息波涛汹涌;移动互联网社会之变,深入社会结构肌理。新兴传播形态,冲击社会结构2011年新媒体发展有何独特之处?笔者认为,2011年仍是从固定互联网迈向移动互联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带来舆论环境重大变化近年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媒体阵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迎来"移动"时代.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未来10年,互联网将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从手机网民的成长速度可见一斑: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2.33亿,2010年底增至3.03亿,而到2011年4月底,这一数字已跃升为4.77亿.互联网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出现裂变式发展,带来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网络互动功能凸显.每一个终端用户都可能成为网上内容的提供者和传播者,这一重大变化,给我国新闻信息传播体制带来了深刻影响,对政府有效引导和管理网上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赵娜 《新闻前哨》2006,(7):74-74
互联网的兴起,在人类原有的公洪活动范围之外缔造了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人们自由获取信息,平等交流互动,发表言论(只要不违法)而不受限制。传统环境下公众信息拥有量的匮乏,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正在得到扩充。公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正在回升,民主意识不断加强。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环境下政府和媒体集中管理社会信息的权力形成了冲击,网络民主的崛起,已经在快速催促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是新兴的一类媒体产物,新媒体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移动技术的作用下促使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新闻宣传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创新,无论是宣传方法还是宣传内容,都表现出创新的特征.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新闻宣传工作实现了创新改变,构建了创新的宣传方法.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表现.  相似文献   

17.
邵林 《出版参考》2016,(4):9-12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而在世界范围内,新媒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形成基于新媒体的阅读方式以及依赖互联网的生活方式,而传统媒体中标杆性人物陆续投身新媒体,更让人产生传统媒体大势已去的“苍凉之感”.  相似文献   

18.
解析大陆地区媒介素养研究的社会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研究进入大陆学者视野的第一个十年(1997~2006)后,数字时代已悄然来临。随着新传播科技与新媒体的加速发展、运用和普及,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新媒体对媒介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正在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社会环境与媒介生态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第一个十年的研究更多地体现为理论探讨与介绍,较少社会实践;西方历时态的四种理论范式几乎是由于同时态地涌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理论层面的范式重叠,价值取向和理论路径尚未形成足够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全球视野下的微博发展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了2010年的"虚火",2011年微博在中国发展进入实热阶段:微博用户数量爆增,并且引发了微博问政热潮,但也出现了微博谣言等问题。为了理性、深入认识微博,有必要从全球视野审视微博的发展与管理。一、全球视野下的微博发展1.微博顺应新媒体发展大势而兴顺大势者兴,这是新媒体应用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近几年,随着手机移动网络和多种移动终端在全球的高速扩张,互联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微博之兴正是顺应了互联网新媒体快速移动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10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互联网衍生出的新媒体目前已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远、最强势的媒体,微博则是目前新媒体中的主导力量.①中国微博不仅是信息分享和社交的工具,"而且具备了改变事件走向、扭转个人命运、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甚至再造社会管理方式的力量",不管上不上微博,现代公民已不可能脱离于"微博效应"之外.微博的发展催生了"新意见阶层".②社交媒体的"新闻媒体化",已在凸显.因此传统媒体近期大力开拓微博阵地,并视之为改进业务、拓展影响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