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义词"over"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借助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原型范畴理论等相关理论,对英语介词over的多义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原型范畴理论是介词over多义形成的理论基础,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是over多义延伸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2.
郑颖 《林区教学》2009,(2):56-58
从认知角度出发,基于现有的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以英语空间介词为例分析了意象图式的构成及其隐喻投射的运行机制,指出了英语空间介词隐喻意义的形成条件是因为词的原义与隐喻意义之间存在相同的意象图式。研究对于英语教学尤其更好地理解英语介词一词多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分析了英语中几个方位介词的多义现象及其深层联系,指出当方位介词表示"经过"时,TR与LM的关系是动态关系,表示"方位"时,TR与LM的关系是静态关系,在教学中对帮助学生全面深刻认识方位介词一词多义现象,并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两个理论,对介词多义现象的阐释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以介词around为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阐释其多义性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这两个理论运用于介词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研究发现:around多义的形成实际是一个由核心意义以其原型意义的静态图式和动态图式向其引申意义扩展,以及由空间认知域向时间认知域的映射过程。学生认识和理解介词around的语义范畴产生机制,能够提高长期记忆效果,最终有效提高介词around的习得效果。在介词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阐释其语义认知机制,帮助学生掌握多义介词的语义延伸,提高介词的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意象图式理论探讨英语介词"into"的多义现象。研究表明,在基于空间语义的基础上,"into"扩展出四种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分析"into"的空间语义和非空间语义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毕懿晴 《培训与研究》2006,23(12):28-30
本文通过对介词进行分析,探讨多义现象的认知理据意象图式的认知机制,分析了中心图式与变体图式对空间域多义的影响以及意象图式的隐喻扩展对抽象域多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释英语介词beyond的多义现象,探讨并确定其作为空间介词的原型意象图式,运用隐喻理论分析其多义性的形成过程。Beyond多义形成实际是由一个认知域向其他认知域,即由空间认知域向时间、能力和抽象关系认知域的映射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索了空间介词"up"的一词多义现象.意象图式和隐喻映射的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意象图式是基于人类身体经验而出现的前概念图式结构.隐喻映射是从具体始源域到抽象目标域的过程.空间介词"up"的众多意义可以分为包含"向上" "朝向" "位高"以及"终结"的意象图式意义和延伸含义.  相似文献   

9.
一词多义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一个词的各项隐喻意义都由该词的核心的原型意义或核心图式引申和转换过来,运用到不同的情境和语境当中,赋予其不同的意义。介词是多义词当中的一大类型,也是多义词研究的焦点。本文将从意象图式的角度对介词into进行分析,以期解释其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0.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的一个重要环节,来自人的身体体验。它本身不需要任何解释,并且本身就具有意义,当被激活时,就可与范畴或概念相对应,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本文用空间意象图式解释了介词的用法;用事件意象图式解释了及物句型的句法构造。通过简要分析,旨在让英语学习者认识到图象图式可以帮助理解英语介词一词多义现象和动词加宾语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1.
意象图式是在认知语言学中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将生活经验和语言这样的更高层次上的认知域连接起来。意象图式对二语习得尤其是介词习得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意象图式理论可以运用到双宾语结构转换中对介词To和For的选择上。此理论也可以运用到跟别的动态动词搭配时介词TO与FOR的选择上,并且需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对介词in的空间意义及非空间意义的多义现象进行了研究,解析了多义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多义模式;通过研究介词in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发现,介词in的多义现象除了辐射型、连锁型、综合型之外,还有一种循环型。总结了针对介词多义现象的学习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英语短语动词的理解可援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其基本义和引申义进行认知分析和探讨。在原型意象图式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隐喻,即可获得不同的抽象意义。意象图式和隐喻为理解短语动词的多义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了意象图式理论在语言各个层面的作用。建立于人的切身经验之上的意象图式,在词汇义从具体到抽象的延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词汇教学上,能够有效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在句法中,意象图式是语言中的各种独特构式形成的基础,是人切生体验的场景在句子结构中的投射,对意象图式的有效把握,有助于老师分析和解释所谓特殊的句式的意义;篇章上,意象图式从宏观上构成了文本的底层结构,对意象图式的有效把握,有助于我们捕捉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介词困难的现实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原型范畴和意象图式理论研究英语介词的多项语义,对如何提高英语介词教学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借助意象图式和隐喻,将形象具体的空间概念域投射到复杂抽象的非空间概念域,语言词汇方面的一词多义现象正是人类通过隐喻将一个简单概念域向几个复杂抽象概念域转换的结果。本文基于意象图式和隐喻认知机制,尝试探究法语介词"sur"的多义拓展理据并作出合理解释,因而对法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分析了小品词away的中心意象图式,并指出这种意象图式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借助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away的中心意象图式可以从空间域向时间域、视觉域、听觉域、状态域和对立关系域投射,形成了该词的多义网络。Away的空间、非空间语义可以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意象图式理论,采取定量分析方法,借用来自BNC以及CCL的语料,考察英汉介词"before/在……前"的意象图式。第一,英语介词"before"具有多义性,可以形成三种不同的意象图式,分别称之为"静态临近"模式、"动态后退"模式以及"静态包含"模式;第二,汉语"在……前"词义相对简单,基本符合"before"的"静态临近"的意象图式。第三,"over"和"超过"在英汉互译中有时可以互译使用,但两者的意义并不完全对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来辨析英语介词for,旨在以意象图式的图式表征为依据,进一步地探究for的力图式,路径图式,容器图式,及其图式变换引起的词义延伸,并总结归纳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一个词的意义是有组织的整体,词汇意义的拓展过程往往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出发,分析介词to的空间意义、隐喻意义及各义项之间的联系,指出to的意义网络呈辐射状分布,意象图式的转换及其隐喻投射是形成介词to多义性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