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教育界目前普遍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全国基本上统一教材,统一考卷,统一标准答案。学校老师按教材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按教材和老师耳提面命进行学习,目的是为了考试。三十年如一日,培育了几千万理工人才和几十万硕士、博士。然而,教材脱离现实,教师缺乏实践,学生缺少技能。毫无疑问,这样的教育使科技创新乏  相似文献   

2.
万娜 《科教文汇》2012,(2):162-162,173
城市音乐教育与周边县乡音乐教育的差别在于老师队伍的差异,有的地方老师不够,导致一个老师教几门课程;还有的教材不一样,市里的教材明显要比县乡老教材新,更符合当代学生的需求;还有就是教材不一样,县乡的音乐教学设施有的太陈旧了,有和没有一样,起不到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照老教材,新课程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每一章的章首以及许多章节的第一节内容都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从具体问题入手,让学生去感受数学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但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这一特色的重要性往往有所忽略,只是一带而过甚至干脆跳过。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更好的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处理这些内容,彰显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呢?下面我结合《不等关系》的教学设计,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趋向”。作为小学课程,它所要回归的当然是儿童的生活。课程和教材以生活为其取向,说明它所追寻的是一种真实的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回归生活,“知”“行”统一,注重实效是本学科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然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往往反差较大,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个矛盾,对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发挥德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的老师遵照课本传授道德观点,总以为自己传授的道德观点是正确的,学生不仅要接受这些观点,而且要按照事先设定的思路和程序去接受老师的观点。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带有明显的暗示性,让学生追随老师的思路想问题,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转,将学生创造性的意见强行统一到标准答案上来。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禁锢,创新思维被压抑,独立的思维能力发展不起来,导致“知”“行”脱节。双重人格的产生,大大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习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且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教材、设备、器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获得技能主要手段。如何提高实习教学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学到一门技能,是值得每一位技校老师思考和探究的,本人认为要保证实习教学效果,必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数学教学过程被理解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其高效率体现在有效传授知识、学生能迅速模仿老师做题,有效对付考试。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有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因素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过程,是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维持生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不得不扩大招生力度,"来者不拒",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面对程度不同的学生群体,如果完全按教材统一授课,必然会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这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一个冲击,对如何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也是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是"低进同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随着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物理课程的改革是成为课改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全国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成为我国中等物理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碑。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用实践来论证,教育的改革离不开学生和老师,其中老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是改革的一大亮点,随着教育的改革,教材的改革也是必须的,本文对人教版大纲教材和人教版课标教材进行整体的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糜梅 《科教文汇》2009,(36):201-201
当前,探究性学习已贯穿于整个初中生物教材之中。探究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地位,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教学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因为,新课程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学习,才能有效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本文从探究活动过程的几个环节,来阐述对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王忠民  何非凡 《知识窗》2010,(4X):42-42
独立学院的教育旨在培养新时期的应用、创新型人才,配套的教材也应是应用型、实践型,不是研究型教材。本文结合独立学院使用应用型教材以及学生、老师的特点,结合自己讲授大学物理的经历,谈谈对独立学院使用大学物理应用教材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该运用多种形式的评价体系,以便充分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要善于扩散教材的教法,给学生多一份选择。老师要善于分析总结同一教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用法,根据不同的环境灵活地运用,教会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不同的技能。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改变一切活动由老师指挥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高职口语交际校本教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丹枫 《中国科技信息》2006,(8):281-282,243
五年制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语文口语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基本内涵:高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和汉语研究者是语文口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他们可以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进行语文口语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高职语文口语校本教材研究的范围很广,可以涉及教材选编、教材整合、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创编等多种活动,在一定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参与高职语文口语校本教材研究,这是由高职教育的特性所决定的,企业的参与可以保证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贴近社会用人需求.  相似文献   

13.
谁的罪责     
一班自由散漫的学生仅仅在一周内就被老师调教成一班法西斯信徒。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老师其实也没做什么,就是让学生齐步走,让他们穿上统一的服装……这一切变化  相似文献   

14.
谢双飞 《知识窗》2010,(8X):14-14
<正>时代在变,教育理念在更新,随之而来的新教材、新课程标准也进行了深刻变革。教材更具时代感,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环境、体育、科技等内容,同时也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巨大的挑战。假如说课堂是有源之水,那么学生就是一条条鱼,一条没鱼  相似文献   

15.
陈式侯 《科教文汇》2009,(29):151-152
大学扩招以后,课堂教学仍然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即对入校学生无论其英语成绩如何,一律按专业编制行政教学班使用同一教材和同一方法施教。英语老师近年来一直在争论“是否应该把大学生按实际水平分班教学”形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持“应该接AB分层班教学”观点的老师认为,只有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才能真正使大学英语教改迈上新的台阶,合理调节大学扩招带来的利弊。  相似文献   

16.
赵新佐 《科教文汇》2009,(28):16-16
作为一名老师,批评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但能向学生道歉的老师是不常见的。本文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老师在有的时候也应向学生去道歉,以道歉的方法来维护学生的自尊,从而使师生变得更加和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自1978年匡亚明倡导重开《大学语文》课以来,《大学语文》教学逐渐兴起。《大学语文》课程相继在一些高校作为公共课或选修课针对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随即又在职业院校推广。表面上《大学语文》已经受到了普通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的重视,实质上《大学语文》正在边缘化,《大学语文》老师正在边缘化,地位十分尴尬。本文将从《大学语文》的现状分析入手,对职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从教材、老师、学生几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实施后,对小学数学教材做出了新的修订,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课程资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必须合理的、有创造性的对教材进行整合和使用,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似文献   

19.
张国朝 《科教文汇》2011,(36):5-7,9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包涵三方面核心内容,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即是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做全面的分析;备教材即是在深刻研究教材基础上,处理和加工教材,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与广度;备教法即是要求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做到"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俞美花 《科学中国人》2014,(4S):197-197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下面就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