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冲击凿井术与火药的发明国,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发明了整体钢钎凿岩技术。鸦片战争前夕,四川自贡的盐业工匠应用“顿钻”技术,凿成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谱写了人类冲击凿岩技术的历史辉煌。我国的冲击凿岩术也由此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学家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凿岩技术长期处于停顿状态。  相似文献   

2.
小鹭鹭听了发明、专利的讲述后 ,越发对他们好奇起来 :“您们有多大年龄 ?您怎么住在这里 ?还有 ,还有……”“别急 ,别急 !我们会慢慢告诉你的。专利有 70 0多岁了 ,发明有多少岁 ,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大概有好几千岁吧。我们是兄弟。我给你讲一讲——讲到发明 ,可以这么说 ,有了我们人类就有了发明。钻木取火就是一项发明。正是人类的不断发明创造 ,才有了今天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一些重大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人的观念 ,所以说 ,发明是“老爷爷”,具有悠久的历史。说发明与专利是“兄弟”,是因为专利制度是随着科技发展而逐步形…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大自然是发明的无言导师,历史上很多发明都是效仿大自然,这话一点儿也不假。生活处处是发明,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一定能从中找到灵感。  相似文献   

4.
据外媒11月3日报道,英国科学家斯蒂芬·索尔特发明了一种“造雨器”,用来削弱甚至阻止破坏性的热带风暴。索尔特日前正与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前微软首席技术官内森·麦沃尔德一起为这项发明申请专利。如果这个“造雨器”早点儿出现,或许让美国焦头烂额的飓风“桑迪”就不那么可怕了。  相似文献   

5.
朱飞 《科学与文化》2006,(11):46-47
鲁迅说过:中国人是“最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屁股……”至于坚韧挺拔的腰骨,构成了做“人”顶天立地的形象,向来关系着中国人的“气节”与“风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们的腰板硬得多,宁可像玉一般碎成一把绝响,也不愿求瓦全苟且偷生。统治者也许是怕这些知识分子嶙峋的风骨,就杀气腾腾祭出了“腰斩”的酷刑来,妄图断了国人的“脊梁”,教化出奴性的顺民。  相似文献   

6.
实用性是评定发明创造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准。因此,许多人在从事发明创造活动时,首先就会想到发明的用处。这种“实用”可以成为发明创造的“指南针”,为实现更加快捷的发明创造指引方向。笔者把这种以实用性作为发明目的的发明定义为“唯实用发明”。  相似文献   

7.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09,(13):24-25
你知道吗?现今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发明,其实早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以前就已经问世了。发明家们不过是“盗取”了前人的经验,他们的发明充其量只能算一种“伪发明”。  相似文献   

8.
“砌筑限位器”成为“处女秀”如今,张洪武已过古稀之年。按理说,他应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可自从他与发明沾上边,他就一发不可收,他还经常说:“发明让我更舒服。”  相似文献   

9.
不论做什么事,都是先想了之后再去做,预则立,而不是相反。发明创造也是这样,发明者先想到了要发明,之后才去搞发明,发明从“想”开始。有人把头脑中的“想”,比喻为是一切发明创造活动的“精髓”和“基石”,此话不虚。首先,“想”是抓住发明机遇的前提。机遇,随机而遇,可遇而不  相似文献   

10.
幽默     
发明意大利人对犹太人说:“我们在古罗马的底下发现了电缆,说明了我们祖先就发明了电话通讯。”犹太人:“那你知道在耶路撒冷发现了什么吗?”意大利人:“什么?”犹太人:“什么也没发现。”意大利人:“啊??”犹太人:“那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已经发明了无线电。”著名的法国微生物学  相似文献   

11.
“多迈一步”如何张文海在交通术语中,有“一慢自然宽”之语。它说明了一种行车哲学道理:抢道多祸,慢行安全。在发明创造中,这种“一慢自然宽”的心态就不适合了,它处处要求人们应多迈一步。“多迈一步就意味发明”,有科学家如是说。多迈一步,就是不保守,不僵化,...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1,(16)
前不久,在2010年9月通知基础上,华东理工大学在学校网站挂出了申报“国际发明联合创新基金”的新通知。这两则通知源于一项协议: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与高智发明就国际专利申请展开合作,并制定了“华理-高智亚洲国际发明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13.
搞发明的人苦恼着自己的专利转让不出去;办企业的人苦恼着自己的产品跟不上潮流,或技术含量不高而丧失竞争力,互相需要的人却都在苦恼着,着实让人感到奇怪。看看历史上众多成功者将发明与企业有机结合的事例,或许对发明和企业家都会有所启迪。有的发明家意识到发明需要市场效益,自己便在学习、工作中锤炼市场才能,因而使自己兼有了企业家的特点。伟大的发明家、腰缠万贯的跨国企业家诺贝尔就是很好一例。他的一生伴奏着两个旋律———发明创造和征服市场。他在20岁时便帮助他父亲运营“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24岁获得了气体计…  相似文献   

14.
“这是我发明的多用应急充电插头,在没有外接电源时就可以充电。”“这是我发明的用来给轮胎打气的装置,不用卸轮胎就能直接打气。”家住四平市58岁的男子田安,用了18年的时间,研究出了近百项生活小发明,其中已经有10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还有近87项发明等待开发。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一家电气公司有个名叫小野的青年工人,平日胸无大志,不爱学习,后来见到一些不分上下的伙伴自事加“发明俱乐部”以后,脑子好象一下子都开了窍,搞出了许多小发明。这使他心里很不舒服。他想:“我也该有个志向,求点上进。”到“发明俱乐部”走了几趟后,他便对发明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6.
爱迪生(1847~1951)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一生中有2000件发明问世。仅从1869年到1901年,他正式登记的发明就有1528项之多。在他的发明生涯中,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新的发明诞生,所以,人们送给他“发明大王”的桂冠,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7.
王坚  程凤媛 《百科知识》2022,(26):22-28
<正>长久以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直都是公众关注且热衷讨论的问题。事实上,“四大发明”的前身是“三大发明”,最早由16世纪的一位名为杰罗姆·卡丹的意大利数学家和近代科学的鼻祖弗朗西斯·培根分别提出。他们都认为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三项发明,但当时还没有人知道这些发明都源自中国。后来,马克思在著作中写下了那段广为流传的文字:“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苑》2014,(9):27-27
1999年,贺亮才的汽车安全自动保护器发明获国家专利,他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发明专利和第三届爱因斯坦世界发明博览会国际金奖。“在美国下飞机后,被告知还有行李箱忘记全。旅途很疲惫,还要提行李箱,当时就想,要是发明还能搭人的行李箱就好了。”领奖回家,贺亮才马上开始了自己的“新动作”。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生活处处有发明,只要用心寻找就一定能创造出改变生活的作品.然而,很多伟大的发明都不是“用心”发现的,而是从意外中获得.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次意外的发现说不定就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发明的“棋路”肖文棋路,并不仅仅用在棋盘上。从那些获取成功、财富和声誉的发明精英的足迹中,不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棋路”吗?学习和运用发明的“棋路”,对于初涉发明创造领域的人们是有所帮助的。抄近路思考“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劳动,精神固然可嘉,但作为一种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