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家庭教育方式应该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世纪呼唤新的家庭教育,新的家庭教育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家庭教育方式有没有跟不上教育变化的步伐,当今的父母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带着对这个问题的疑问,我选择241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对孩子基本上是说教要求多,启发引导少;强调孩子应该怎样多,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少。至于教育的效果,用不少学生的话说,“从没体会过和父母的亲密感觉”,“忆苦思甜让我受够了。”“‘榜样’可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能只讲别人的好,要适当的给孩子一点自信。”“我爸妈反…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早已不是仅仅局限在父母要管好自己的孩子这种单一的层面,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发展模式。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罗慧指出,现代家庭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相比已经发生了五大转变。1.父母角色:从教育者到共同学习者的转变。从传统观念上看、父母是教育者,子女是受教育者。而现代家庭教育观念认为,父母与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谁是教育者、谁是受教育者是在不断变化的。有的时候父母是教育者,有的时候子女是教育者,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形成互学互助的关系。2.亲子关系:从居高临下向平等民主的转变。传统的亲子观孩子只…  相似文献   

3.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众所周知,人的成才由先天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重要因素促成的。先天遗传素质给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发育,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给后天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典型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社会环境影响的一个缩影。父母是孩子重要的启蒙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中“先入为主”的原则,父母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将给孩子的后天教育打下了深刻的印痕,孩子的素质往往成为父母素质的映象,许多身边的教育现象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勿毋置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社会环境范围内的部分,更有其独特的和起关键作用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的长期性。作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是贯穿自孩子出生之前的“胎教”直至自己“呜呼哀哉”之后的相当长期的过程。每个父母对子女的影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阿苏 《青年教师》2007,(11):54-56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家庭教育便也随之产生。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  相似文献   

5.
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充当了孩子的主宰、保姆、看守或旁观者角色,而现代家庭教育要求父母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做名副其实的教育型家长。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早已不是仅仅局限在父母要管好自己的孩子这种单一的层面,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发展模式。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罗慧指出,现代家庭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相比已经发生了五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天职,想把孩子教育好也是父母的共识。但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知识,使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生活上过度迁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物质要求也应得到相应提高,这也无可厚非,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日益迫切,为了孩子,苦了自己,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养尊处优,一个个变成“小皇帝”“小公主”。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而家庭教育则对家庭中的父母、孩子都有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实施教育都有所帮助,甚至关系重大。因此,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性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父母是孩子心灵、人格定位等角度出发,阐述了家庭教育在社会大教育中影响之大,提出父母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养方式,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社会栋梁.  相似文献   

10.
家教的艺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为父母者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有出息.家庭教育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要靠父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的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父母教育的缺失给孩子的成长教育及社会建设带来了极大影响,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交由其他亲人照顾的一些孩子。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大体上这些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不够、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问题、学业成绩差等。语文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成年者在家庭中对青少年施行教育,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训练过程.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是学生除学校以外的另一个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教育的起跑点,他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孩子价值现形成和孩子思想、指导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孩子成长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如今的社会中年轻的父母面临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多种因素,隔代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教育中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父辈们教育出现了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5.
国外父母如何教孩子自立在发达国家的家庭甲,父母普遍教育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了小...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子女,只有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从而唱响教育的"同一首歌".可是,作为教师,我在家访时通过和家长们密切联系后,发现不少家长朋友常常陷入以下教育误区. "削足适履",迁就孩子.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家庭的一些独生子女,因为缺乏锻炼,特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我们身边很多家长却无视这一点,因为溺爱孩子而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要穿名牌,父母便进商场去选;孩子要上网,父母忙买电脑;孩子要听音乐,父母又买MP4……只要孩子有要求,父母就不问情由去办.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道理,"树大自然直,人大自晓理",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就好了.要知道孩子一旦养成不良习性,再去矫正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切忌无原则地迁就和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17.
关注、强调和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倡家长通过言传身教,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家庭教育,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自我教育、孩子的自身教育。父母要通过自我教育,学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孩子的自身教育。合格的父母需要学习。要教育家长做职业父母,专业父母,真正有能力养育孩子的父母。要教育父亲学会做"人"父,教育母亲做好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要让家长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基本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以《红楼梦》中贾宝玉所受的典型的严父慈母式家庭教育而导致教育失败为例,分析了此种家庭教育存在的四种弊端: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感情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孩子正常个性的形成;容易养成孩子的双重人格;影响孩子自己的正确性别角色形成.倡导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应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9.
孩子教育放在第一位是正确、科学的,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与建设者。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受教育的质量和程度,但家庭教育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表现出盲目、落后和不完整性等特征。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是由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现实生活中主客观原因造成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责任缺失。因此,对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责任缺失研究极其重要。笔者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明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以及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缺失表现;其次,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最后,研究父母在家庭教育责任缺失的对策,从而强化父母的责任意识,建立起父母的家庭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李玉莲 《甘肃教育》2011,(14):24-24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履行法律.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孩子。”我国古代也流行过“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可见,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们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对子女不仅有生育、养育的义务,更有教育子女成才的责任。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应该使父母懂得。在社会面前。他们的责任和对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