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语言区别于一般的记叙描写性的语言,也区别于一般的议论说明性的语言。诗歌语言是诗人独创的高度锤练的个性化的语言,是最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教学上除了重视诗歌语言通常意义上所言的新鲜、活泼、生动的特点外,还应充分重视诗歌语言自身独有的几个特点。现以高四册诗歌单元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巧妙地运用好教学语言,以一种声情并茂的魅力引导和感染学生,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诗歌是用凝练、形象而富有韵律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高度反  相似文献   

3.
1、0、在讲诗的语法以前,先要说说诗歌语言的性质以及诗的体式与诗歌语言发展的关系.1、1、诗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它是最凝炼、最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诗的语言必须建立在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或游离于这个基础.它必须能为本民族成员所理解、接受,能够表达他们的心理和感情.诗的语言是一般文学语言的提纯.  相似文献   

4.
摹仿与诗艺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对世界文艺理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诗学>中关于"摹仿说"的阐释,认为诗歌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手段,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富有想象力的摹仿,其中语言是衡量诗歌艺术的标准.亚里士多德首次系统地从理论上对诗作了分类,进一步区分了诗与其它艺术,实现了对诗的艺术本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共同的思维——实现人类思维的共核——这大概是翻译的本质。对特殊文体的诗歌来说,同样如此。但诗除了其语言形式之外,还有其语言文字的意蕴及其衍生出来的其它特征,我们统称其为诗的品格。所以诗翻译应该有个追求诗品格的目标问题。诗的品格到底是什么?窃以为所有构成诗区别于其它文体的特征,都可以归于诗的品格范畴。这种区别性特征可以分为本质区别性  相似文献   

6.
教学背景:"诗"和"乐"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在古代,诗就是歌词。原先的诗都是吟唱而出的富有旋律的诗歌。诗,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特质就是富有音乐美,它的音乐美体现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的用韵、节拍、停顿;体现在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  相似文献   

7.
诗歌作为初中语文的一种重要文体,具有语言高度凝练,情感强烈,意象、意境富于想象,节奏、韵律富有音乐性等显著区别于其它文体的特点.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文体意识的作用至关重要,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用,最后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所以,教师要具备文体意识,做到"依体定教".  相似文献   

8.
朗诵是将静态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富有动感的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集高度的文学性、艺术性、技巧性于一身,并具有强大心灵震撼力的高层次的口语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锤炼是诗歌创作中的关键问题.李贺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形象性和独创性.李贺的创作受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与求"奇"的创作主流相呼应.他和中唐其他一些诗人一道,自觉地将没有被词汇化的词语带入诗中,对中唐诗歌语言的革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引导学生赏析诗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词语数量并不多,其意蕴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  相似文献   

11.
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陌生化”特征使诗歌语言区别于散文语言和日常用语,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重要标志。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效果是通过多种语言、艺术手段来实现的,并且,从接受者的角度看,还有其独特的心理学根源。  相似文献   

12.
<正>一、明确考点要求最新的《考试说明》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鉴赏诗歌所描写的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可以理解为诗歌的意象。"语言"通常指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含蓄性和凝炼性,以及语言的总体  相似文献   

13.
《尚书》《乐记》等不少文献载有中国早期的"节奏"论,虽然其所指并不完全一致,但一般都认为节奏具有规范、整齐等作用.从诗、骚两大源头来看,中国古典诗歌对节奏具有高度自觉,其深层原因在于汉语的诗美特性和诗人的追求:有节奏的语言为"乐音",对于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等更为有利."平仄"律是依据汉语诗歌节奏特性设计的,因而并非独立的审美元素,它的根本功能在于改进并提升汉语诗歌的节奏水平.汉语诗歌节奏经过平仄律的"升级",变得更加柔和且富于起伏变化."平仄"律推动唐宋诗词的节奏水平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也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鼎峰繁荣.  相似文献   

14.
正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一、语言层面,诗歌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这种语言艺术特点的形成,多半依靠具象词与抽象词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将抽象词与具象词搭配,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读者提供追寻诗人个体感受的信息。如卞之琳的诗《断章》。卞之琳的诗一向以含蓄睿智为读者所喜爱,他常常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世界,以象征的形象暗喻人生哲理,既有丰富生动的艺术感,又蕴含对世界的体验。《断章》这首诗,其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所在,它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诗是心灵的火花,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含蓄性;诗清新优美,具有优雅高远的意境;诗是生活感受与生命体验的艺术结晶。读写诗歌就是一个心灵感悟、心灵交融的过程,是一种绝佳的语言渗透过程。利用诗歌教学激  相似文献   

16.
诗歌语言是一种变异性的艺术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诗歌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和发展。它与常规语言相比较,在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异性。正因为它的变异,使之更具诗性,成为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诗之所以为诗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人类语言在本质上表现出抽象性和具象性两种截然对立的属性,文学语文一方面适应文学作品的需要去描写形象性的事物,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强化其自身的具象性,二者相辅,更突出了语言的意象性。中国诗歌就充分利用汉语具象性这一特质,在字形、音韵、句法上强化诗歌语言的意象性。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意象的并置。特别是前三句,完全是具体事物的并列,没有动词、谓语,不分主宾,更不着一个虚词加以修饰,完全不是普通语言的句子…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语言的音乐美只与诗歌有缘。不少人认为,诗歌的语言有音韵美特点,而散文中只注重"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其实,一些优秀散文的语言很优美,富有音韵感,读起来声韵和谐,悦耳动听。下面就以部分优秀散文为例,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首先,从声韵学的角度来看,优秀散文也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9.
沈雪珍 《考试周刊》2013,(72):17-18
<正>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1]虽然语言是抽象的、概括的,却能唤起读者的表象联想和想象,产生形象感。诗歌和文学作品是想象的艺术,而诗是语言的精粹,尤其要重视选择运用最易唤起读者联想和想象的词语,使诗句更具形象美感。诗歌的语言特质最具有形象美、情味美、凝练美、音乐美等。在诗歌鉴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语言特质,揣  相似文献   

20.
吴晶 《考试周刊》2010,(12):34-35
《J.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的文学作品,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本诗运用多重隐喻。隐喻在整个语篇结构中起到轴心性作用.并奠定了整首诗歌的语言基础和情感基调,使诗歌的氛围明朗,清晰。本文通过对《情歌》的分析,论述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对诗歌的意象性创作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