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中小学校学生的负担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多次采取“减负”的措施,据有的教育专家的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政府共下发过31个有关“减负”的正式文件。但是,中小学生的负担却始终没有减下来。  相似文献   

2.
秦吟 《陕西教育》2000,(7):15-15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绕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顽症,已经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如何“减负”?“减负”以后怎么办?如何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目前,这些问题已受到学校、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减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综合治理。为了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布置新千年头件大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在全国中小学得到积极响应,中小学生的负担过重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减负”决不意味着不要勤奋学习,更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教学质量,“减负”本身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效”,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负”与“增效”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  相似文献   

4.
"减负"包括减轻学生的课业、精神、经济三种负担,而减轻与课程和教学密切相关的课业负担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为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必然引起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的加重.解决"减负"问题并非简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奏效的,它涉及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评价以及升学制度等诸多问题,是一个体现学生主体性,实现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问题.严格地讲,"减负"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待于素质教育取代功利教育,它需要一个漫长转变过程,但就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科目林立,应试学科繁多,学生负担沉重的现状,"减负"又刻不容缓.因此,本人认为实施综合课程开发是解决"减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和着国家改革深入的步伐,教育战线上一个重要的改革课题摆在世人面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必须“减负”! 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请他谈谈对“减负”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减负“负”在何处 作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减负”引起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每一位学生家长的高度关注。然而,学生的负担究竟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减轻学生负担、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方面作了大量论述,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发展影响很大。毛泽东同志“减负”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要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其科学内核包括精简课程设置和教材;反对注入式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毛泽东同志的“减负”思想,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疾,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减负通知》)的发布、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发表,引起了全社会对“减负”工作的关注和讨论,各地小学纷纷出台了自己的减负措施。这种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事业的氛围令人欣喜。然而,随着减负工作的展开,一些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以求使减负工作更科学地进行。本文试图从什么是负担?减负究竟要减什么?减负的重点在哪里?减负应该处理…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历经四个阶段: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减负初探阶段、纠正片面升学追求的减负发展阶段、倡导素质教育理念的减负持续推进阶段、标本综合治理的减负提质增效阶段。以往至今,减负表现出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坚守教育公平的特征。当下,减负工作面临教育价值功利化、教育生态失衡化、教育公共性弱化等结症。展望未来,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初心、建构良好教育生态以及增强基础教育公共性是突破结症以推动新时代减负工作高效落实的优化进路。  相似文献   

9.
对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中国成立开始,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运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减负”历程清晰地记载着“减负”效果,那就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时至今日,该是对“减负”进行“冷”思考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课业负担沉重,是应试教育最为直接的后果,是长期以来为社会各界人士所批评的应试教育的突出弊端,也是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教育难题。简单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有关教育文件精神,很容易发现,"减负"一直是其中的主题。但是随着升学竞争的日趋激烈,"减负"非但没有"减",相反却如戏言所说"负担在减轻的过程中增大"。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减负"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并不是说学生的学习没有负担,而是说学生的负担要合理。什么是不必要的负担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就属于不必要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创新中的"减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大力实施教育创新的背景中,力求理性地把握和持续推进“减负”创新,需要不断开阔视野:克服对“减负”理论认识的简单化与片面化.理性确定“减负”的内涵;客观评价“减负”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洞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体制的竞争性是造成学生过重负担的深层重要原因;把握“减负”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广泛性。  相似文献   

12.
"减负"需要理性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减负”再次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长期以来学生的负担减而不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此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高考的竞争是主因,就业的压力是根源。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进行分析时过于偏激;确定“减负”目标过于理想;制定“减负”措施过于简单;衡量“减负”效果过于空洞。要把“减负”落在实处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求实的精神、科学的理念和研究眼光去理性应对,否则“减负”难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虽然“减负”呼声喊了很多年,但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依然沉重,表现为绝对负担量大而心理承受力小、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强迫、被动地苦学、累学和厌学。其实,“减负”并不单纯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要攻克这个“教育顽症”,需要全社会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三结合"教学法是指把探究式教学理念深入到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活动。"篇章结构与小专题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学术研究心得相结合、规划教材与地方素材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高等教育投资模式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分别为高等教育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投资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已形成社会投资、学费占主角,财政拨款沦为配角的投资多元化。但是,高等教育投资短缺和效益低下的问题仍然存在,贫困生的资助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改进高等教育投资状况,合理确定高等学校的学费标准,既体现教育公平,又不超过大多数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并要完善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结构存在的利弊,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构想,改革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结构有利于真正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基础教育健康的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从1989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开始收费以来,学费水平一直增加。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巨大、财政性经费投入不足以及高校运行成本高都是造成学费增加的主要原因。高校学费水平的提高给人们带来了负担,而作为政府主要资助手段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降低居民负担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减负政策经历了以防止身体过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取消重点校制度、规范校外培训为侧重点的四个时期。分析四个时期的减负政策可以发现,升学压力是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减负政策的根本目的,调整优化学生负担结构是减负政策的核心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减负政策的主要执行主体等四个基本共识。在回顾减负政策历史演进和分析四个时期减负政策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减负政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教育生态从升学导向转向素质导向,学生负担结构从单一转向多元,政策执行主体从教育内部为主转向内外联合,政策思维方式从标准化转向差异化。  相似文献   

19.
从现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嬗变看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占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近百年中小学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教材嬗变的过程.民国期间的中小学人文类课程时数较多;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文类课程的课时逐渐递减,自然科学的课时缓慢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而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不足又必然制约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必须依赖于基础教育,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必须首先加强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0.
试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民族基础教育不论是在办学规模、办学形式,还是在师资队伍建设、少数民族语文教学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由于受历史、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教育依然存在基础相对薄弱、教育成本过高、政府供给不足等问题。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应采取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民族教育结构,完善"双语"教学,实施"三语"教学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办学,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改革,使基础教育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