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表示狗,汉字中既有“狗”字又有“犬”字,它们是一个意思吗?在狗年将临之际,咱们不妨把这两个字及有关狗的语言和文化现象作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2.
汉字创造的语法修辞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法也是汉字的“构字方法”;汉语语法先积淀于“字”,再显现于“句”;汉语先有语法,再有字法,后有句法;汉字还以言语的修辞法为创造方法,这是中华成为“诗的国度”之基因;汉字的创造积淀了“语法”与“修辞”的系统逻辑。  相似文献   

3.
汉字之最     
汉字中笔画最少的字是“一”、“乙”。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是“齉”(nàng),36笔。意思是鼻子不通气,发音不清。汉字中9笔字最多,占汉字总数的11.1%,其次是10笔字和8笔字。汉字中形声字最多。《说文解字》中共收字9535个,形声字约占82%。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占总数的67%。汉字中的“的”字使用率最高,25字中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理字本”基于学情、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在归纳、整理错别字的基础上,探究汉字学、汉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领会汉字的文化魅力,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使用探究性“理字本”的策略有:以“汉字捉虫”的形式,梳理错别字;以“寻根溯源”的形式,追踪汉字来龙去脉;以“字说字话”的形式,悟得汉字之奥秘。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安子介关于汉字结构的理论和析字法提出后在学术界引起的争议,阐述几点看法:汉字研究方法与汉字难学、汉字落后与否无关;安氏“汉字是道地的会意文字”的理论和他的“新析字法”属字素分析法研究范畴,与“突破《说文解字》的中国传统模式”无关;字源分析法与字素分析法两者的作用不可互相替代,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汉字是有故事的,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我们一同走进中国汉字,去了解更多的汉字故事。读《“贝”的故事》“贝”字是怎么来的呢?读一读课文《“贝”的故事》,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读过《“贝”的故事》,相信你已经充分了解了“贝”字,给大家讲一讲“贝”字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7.
汉字之最     
汉字笔画最少的是“一”和“乙”两个字,只有1笔;最多的是“齉”字,共36笔。(“齉”音nàng,表示鼻子不通气,发音不清)现代通用汉字中,9笔的字最多,约占总数的11.1%,其次是10笔的字和8笔的字。汉字中形声字最多。《说文解字》的9353个字中,形声字占82%。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东亚“汉字文化图”里,流行着在岁末选举一个最能代表大众心情、总结一年经验、象征世态变化的汉字。这就是所谓“年度汉字”。年度汉字评选本是一种文字游戏,源自日本。自1995年起,每年年底,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汉检)都要宣布年度汉字,至今已保持了13年。2009年,“新”字当选日本年度汉字;韩国则是以一句成语“旁歧曲径”作为年度汉字;在台湾,由郭耀华所推荐的“盼”字在评选中胜出,成为本年度的当选汉字。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历代诗人,对狗也多有咏诵,其中不少成为传世之作,现辑录几则,以飨读者。狗,学名“犬”,视听嗅觉都十分灵敏,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活泼可爱和颇通人意的特点而赢得人们的喜爱。据考证,我国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开始养狗了。南北朝新石器文化遗存中就发现过狗的遗骨,陶器上刻有狗的图案。由此看来,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我国汉字中带“犬”旁的字就达几百个,足见古人对狗是多么地偏爱。2006年是农历丙戌年(俗称“狗年”)。“狗年”说狗,别有一番情趣。唐代诗人曹唐,曾写了一首《小游仙》诗:冰屋朱扉晓未开…  相似文献   

10.
有趣的汉字     
鱼汉字中的“鱼”字,活脱脱就是对鱼的形象描绘。就连鱼的眼睛和鱼鳍都画得清清楚楚。它充分表现了汉字象形的特点。月在古汉字中,“月”字也是一个典型的象形汉字。它为我们描绘的是月儿弯弯的景象,这样可以和古“日”字区分开来。羊古人在创造“羊”字的时候,没有生硬地描绘羊儿的整个身体,而是紧紧抓住羊头,尤其是最有特点的羊角进行重点刻画。家古汉字的“家”字,是典型的“指事字”。一个带尖顶的框架像房子。房子里有个人。人住在房子里——这就是“家”。水在古汉字中,“水”字也是一个典型的象形汉字。聪明的古人,抓住了水流动的特…  相似文献   

11.
"合形"是一种汉字修辞方式,前人对它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其构成方式研究不够全面。汉字变化灵活多样,"合形"在"汉字+汉字"的主要构成方式外应当会存在一些变通,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汉字修辞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相似文献   

12.
“汉字难学论”是指根本否认汉字易学一面,而把难学一面片面夸大为汉字的“原罪”和“死症”,并进而主张废除汉字的观点.这种流行了百来年观点的形成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认识论可归结为语言共性因、片面比较因、进口评价因、阶级分析性和综合生成因五个方面.这种观点对识字教学、语文教育、汉字命运和民族心理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以汉字教学创新论取代错误的汉字难学论.汉字教学创新论应从观念转换、方法再创、领域拓展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13.
汉字教学应针对汉字的特点以及西方人的认知特点展开。要让学生认清拼音文字与汉字是两种不同体系的文字,从汉字具备表音符号的特点出发解决汉字的认读问题,教授汉字具体方法为“笔画入手,以一带多,偏旁拓展,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14.
汉字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汉字落后论的批判之后,迎来了“汉字优越论”的曙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让 我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计算机汉字输入对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汉 字及其发展产生的冲击呢?本文以历史的眼光,纵观汉字发展史,对计算机汉字输入将会给汉字发展产生的影响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曹石珠的《汉字修辞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汉字修辞的专著。他对汉字修辞理论作了系统研究,阐明了汉字能否修辞和汉字为什么能够修辞的道理,规范了汉字修辞手段的术语及适应范围,阐述了汉字修辞手段的特点与功能,开拓了汉语修辞的新领域,为汉字修辞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对汉语修辞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字研究的历史并不长,"现代汉字"这个术语最早见于20世纪50年代。我们这里定义的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用字。近年来对于现代汉字的研究逐步深入,涉及方方面面。但对于现代汉字的类型研究似乎比较少见,本文结合现代汉字的教学实践,对现代汉字的类型提出拙见来探讨这个问题。现代汉字是经过规范化和整理的汉字,对它的研究应着重于现状。所以现代汉字的分类研究就要分别从字形、字音、字义、字频四个方面入手考察。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探求汉字的系统性,并力所能及地对其加以利用,在汉字认知上具有显而易见的意义。汉字的偏旁不但具有构形的功能,而且具有表示音义的功能,因而合体汉字偏旁之间不仅有外部结构关系,也有内部结构关系。汉字的系统性体现在形、音、义3个方面,汉字的字形系统因外在的形体联系而形成,汉字的读音系统因内在的读音联系而形成,汉字的意义系统因内在的意义联系而形成。汉字虽然繁难,但认知得法也可以化难为易,至少可以减轻难度,提高效率。所谓得法,就是了解汉字内在的系统性,然后循着汉字的系统性去进行认知。为了减轻汉字认知的难度,提高汉字认知的效率,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其一,以必要的汉字的理论知识为指导,提高学习者汉字认知能力;其二,以偏旁为纲,把一个个汉字放到整个系统中去学习,力求取得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三,通过结构分析和字族字系联来培养汉字系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房山云居寺石刻佛经字形的局部整理工作基础上,就其中较丰富的异体字现象,思考其贮存、整理和规范这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工具书应慎重选择异体字形;而为汉字研究提供材料的贮存则以字形的兼容为佳。“讹字”是规范角度的概念,在贮存、整理阶段不宜轻言讹误而忽视对汉字变异过程的思考。对异体字研究中应区别“异构”与“异写”,“同字”与“异字”;规范时在异写字(同字)中选择主形,在异构字(异字)中确定正字。异体字规范应逐渐从“并正”走向“惟一”。  相似文献   

19.
字谜中的拆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汉字修辞格的拆字,在字谜中被广泛运用;字谜中拆字的特征与非字谜中拆字的特征基本相同:汉字形体的拆分可以不拘于“六书”的约束;字谜中的拆字也有两种类型;理解字谜中的拆字,从解读字谜的角度看,关键是要将拆分后的汉字合成一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