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思想是在探索西方社会的革命道路和策略中形成的,是其独特的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葛兰西理解中的有机知识分子区别于传统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革命中专家和领导者的有机统一。我们目前以德才兼备为选才用才的标准出现了理论和现实、"德与才"、知识分子与干部的三重偏差,也是导致现实中选才用才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的根源之一。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观也必然成为丰富和完善德才兼备的人才观的不可忽视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张帆 《成才之路》2015,(3):16-17
德是才的灵魂,德才兼备是选才用人的标准。新时期,青年立志成才,就要具备合格的政治品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个性心理。由这三部分构成的品德体系在个体成才过程中,具有方向上的引导作用、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结果上的评价作用。充分实现品德对成才的作用,需要为成才创设良好道德环境、培养成才依赖的优秀道德品质、构架品德与才能互动的实践桥梁。  相似文献   

3.
德是才的灵魂,德才兼备是选才用人的标准。新时期,青年立志成才,就要具备合格的政治品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个性心理。由这三部分构成的品德体系在个体成才过程中,具有方向上的引导作用、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结果上的评价作用。充分实现品德对成才的作用,需要为成才创设良好道德环境、培养成才依赖的优秀道德品质、构架品德与才能互动的实践桥梁。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领导干部的德才兼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才兼备”是高校干部的使用标准,也是高校干部的追求目标。本从德才的关系;德与个性的联系;德与才升华的条件等方面加以阐述。指出高校领导干部必须是德才兼备的通才。  相似文献   

5.
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之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明确了人的道德修养及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德才兼备以德为主,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的重中之重.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艺术社团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构建着寓教于乐的特殊教育环境,凸显着对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以德育人既是历久弥新的时代主题,也是古今共通的教育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德"作为树人、育人、识人、用人的首要标准,从"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古训今鉴,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宗旨,再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导向,习总书记抓住了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本质,全面解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现实而紧要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高校德育的时代纲领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德指的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才则是指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业务能力、工作经验和领导水平。德和才是衡量一个人才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德靠才来体现,才靠德来引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  相似文献   

8.
“德才兼备”“干部四化”“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新概念”,这三个选人、用人标准在表述形式上,所处的历史时代,在实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不一致,但三者的基本“内核”却是相同的,即要求干部有“才”又有“德”。三者的区别在于“德“与“才”具体内容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简言之就是德才兼备--论"才",业务精能称师;论"德",品行正能为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实践中十分盈视德育,他认为知识与品行分不开.读书与做人做事分不开。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教学与德育的内在联系.高度概括了与人目标和治学做人的标准。俗话说:“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废品。”这就说明了德与才的重要关系。学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的地方。一定要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1.
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谈大学生的"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从“德”来讨论大学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德”与“才”及其关系:指出了我国培养与选拔高级专门人才的优秀传统系“德才兼备”;论述了德与才的关系,即“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并从文化所含的知识、思维、方法、原则与精神诸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讨论应如何认识大学生的德与才的关系;指出了目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着重成才、轻成人,即重功利、轻素质的严重倾向;提出了必须培养大学生具有民族精神、民族美德。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品德被列为各才之首,有人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之重要.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中蕴含丰富的人才强国战略思维,而选才思想是邓小平人才强国战略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才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健全选才的标准,要按照“又红又专”、“四有”、“四化”的标准选拔人才;二是严格选才的原则,倡导以宽严有别、宽严有度、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等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三是完善选才的方法,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要严格组织路线、敢于打破常规、勇于竞争选才。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密切关联,共同构成邓小平选才思想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4.
德才兼备的文本内涵主要是从文字、文献、词源与理性推理的视角来解析这个概念:德才兼备的恒定内涵是指历经历史与时代的变化,德、才素养与德才关系中内含的稳定不变的内容;德才兼备的异动内涵是指随着时代的变迁,德才的素养要求在不断变化,德才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德才的阶级属性在不断变化;德才兼备的时代内涵是基于德才兼备中德与才素养的基本内涵、相关性、恒定性与异变性特征,从应然视角分析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用人标准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晚清八旗绿营将领的状况和李鸿章的军事人才观。认为李鸿章的军事人才观包括三点:人才标准、选才对象和用人原则。李鸿章的人才标准不重视出身,唯才是举,对人品仅要求为人质朴;选才对象以皖北地区为主,兼顾其他;用人原则以功劳判高下,扬长避短。但是,李鸿章军事人才观的缺陷是重才不重德、道德军纪教化薄弱、以利禄驱人、对下属的错误有意护短,导致淮军纪律松弛,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6.
干部人才思想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涵盖重才、育才、选才、用才等方面。其中,重才思想表征了干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育才思想表征了干部人才的标准和源泉,选才思想表征了干部人才的原则和方法,用才思想表征了干部人才的成长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德?德是一种思想,它催人奋进,导人向善。在教育中,放在首要地位的不是智,而是德,这是显而易见的,德在教育中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我们不需要那种有德无才或者有才无德的人,更不需要无德无才的人。素质教育的时代,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世界观、生活观、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此时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确立必然受到转型期人们世界观、生活观、价值体系的影响。本文从社会转型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制度保障作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政党制度与法律制度方面,论述了社会转型期确保“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确立的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人德才兼备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智育,还要注重德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士大夫一直以“德”和“才”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尺,而且认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德”高于“才”,位于“才”之前,比“才”重要。但在司马迁看来,“才为先,德次之”,司马迁的这种德才观无疑对以后的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