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闻节目创优,时时困扰着电视记者,是什么原因让获奖机遇擦肩而过,别人的作品为什么能够获奖?综观近年来获奖作品的走向及创优实践,感觉到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许多观点和概念混乱地交叉在一起,有点像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2.
所有的新闻作品最后都靠语言体现。语言创优关系到所有新闻类作品创优。语言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新闻类作品使用的语言统称新闻语言。  相似文献   

3.
创优是衡量一个新闻单位宣传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每个新闻单位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市、省乃至全国评比中获奖,能获得全国新闻界的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则是最高的荣誉。大家都知道,创优很重要的因素在于题材。题材如何,往往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奖或奖次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创优中,题材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上海市宝山区广播电视局连续多年所以能在市郊新闻评奖中无论获奖数量还是获奖等级都取得比较好的名次,这与我们对题材的筛选和处理是分不开的。在多年的创优实践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新闻作品评优是对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稿件和节目质量以及创新创优能力等的一次重要考量和检阅。创优作品的获奖是稿件和节目含金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作者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作品创优评优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竞争也非常激烈。但是,年底临时抱佛脚不可取,形形色色的各种突击造假行为更是要远离和摒弃的不义之举。  相似文献   

6.
在2007年度国家政府奖的评选中,河北电台农村频率的新闻作品《平乡县靠强征重税求“政绩”》荣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作为该作品的作者,想借此机会,和大家探讨一下广播作品创优对记者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换句话说记者应该具备什么基本条件和素质才有可能达到创优的条件,笔者结合自己十年的一线采访体会以及数次获奖经历,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节目创优一直是各级广播电台关注的话题,结合今年在安阳举行的2006年度河南省好新闻(广播部分)评选的情况和本人多年从事广播节目创优的实践,笔者就在当前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创优与正常宣传的关系、地市台如何抓创优、从哪些方面抓创优等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陈明 《传媒观察》2012,(6):47-48
作为一名驻站记者,多年的新闻实践和收获,使笔者体会到,要想抢抓热点、采写好稿,追求精品力作,必须始终保持热度、追求高度、创新角度,即要用"三度思维"引领新闻创新创优。保持热度,增强创优意识是"逮"到好新闻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2015年"小雪,我要让你站起来"这篇广播新闻专题荣获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次获奖得益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高度重视广播精品创作,始终保持积极的精品创优意识。回顾这篇作品获奖的历程,记者深深感到,台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是这篇作品成功的先决条件。作品有细节、有情感、感染力强对新闻事件的全程追踪报道,则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本文主要记录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广播新闻记者和通讯员怎样才能很好地抓住新闻、抓出好新闻?根据新闻单位的共性要求和近些年广播节目创优活动的实践和学习探索,我觉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魏微 《新闻传播》2023,(12):79-81
新闻生产和播报质量将会对社会舆论导向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传播媒介丰富,新闻产业逐渐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其生产、播报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切实提高新闻生产、播报质效,实现新闻创优为目标,对“四力”在新闻创作领域的实际应用策略加以探究。文章先对“四力”内涵及其与新闻创优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结合实践探讨新闻创优的现实需求,最后提出基于“四力”的新闻创优途径,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清湘 《视听界》2004,(5):56-57
新闻创优的实践,掐指算来已有20多年的时间了;然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实践:长期以来,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薛涛的专著《新闻创优50技法》填补了这一空白,应该说,它对新闻创优的理论研究是一大贡献。《新闻创优50技法》(以下简称《50技法》)虽为理论专著,由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好,语言生动,文字优美,构架合理,说理透彻,特别是在思想观点上时有创新、结构写法上每有亮点,不仅可以获得新闻学、社会学方面的新知识、新感受,而且通过一些新闻名篇的个例解析,也使人获得了思想上的启迪、美学上的享受。笔者阅读全书以后,感到专著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河北广播》2007,(1):14-22
2006年度,各频道、中心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深化新闻改革,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宣传创优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和“长江韬奋奖”两项中国新闻最高奖,居全国地方媒体之冠;外宣报道跃居全国省级台第二位,对上报道、获奖节目总量居全国省级电台第三位。根据我台《宣传创优奖励表彰办法》和《技术创优奖励表彰办法》的有关规定,经台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对2006年度获奖作品、创作人员通报表彰,并实施奖励: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最高奖项和权威标杆,中国新闻奖已成为研究中国新闻创优最新趋势的风向标。随着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国新闻奖评选也在不断调整变化。本文通过梳理分析近年来中国新闻奖评选的变化发展,探讨全媒体时代新闻创优的变与不变,为新闻创优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闻作品的创优,是新闻宣传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建设工程,创优作品的多寡,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全国的新闻奖评选中,除抗洪、抗震等重大事件作品获奖外,往往拿大奖的一般都是国内几家大的新闻媒体和经济发达、改革步子迈得快、新闻资源多的省市。一般老少边穷省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发展步子慢,要想多出精品,获新闻大奖,有相当大的难度。每次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都要拿出少量三等奖,以照顾边远落后省区。就拿中国新闻奖为例,主管评选的领导在安排名额时就有特别关照:留出十个三等奖名额作为机动,专…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优,顾名思义就是以创新形式创作优秀作品.本文结合笔者长期新闻实践的心得体会,从题材的把握、角度的选取、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入手,浅析新闻作品创优的路径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创优是新闻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出精品、出名牌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闻媒体砥砺队伍、锻造人才、提升实力、扩大影响的有效方法。从丹阳日报20多年的新闻实践以及历年来涌现的精品力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新闻创优离不开基层的肥沃  相似文献   

18.
陈明 《新闻世界》2010,(7):10-11
本文结合2009年度经济好新闻广播系列评选情况,综合全省各广播电台报送并且获奖的经济好新闻,论述了"好新闻"之"好"在何处,对于经济好新闻的创优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创优是新闻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出精品、出名牌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闻媒体砥砺队伍、锻造人才、提升实力、扩大影响的有效方法。从丹阳日报20多年的新闻实践以及历年来涌现的精品力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新闻创优离不开基层的肥沃土壤,离不开一线这一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丹阳旧报积极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尤其是去年中宣部提出“走转改”要求后,我们不断加以探索,通过新闻竞赛、联系点制度等一系列创新方式.在“走转改”中摸索、实现新闻创优的新提升。  相似文献   

20.
创优是衡量一个新闻单位宣传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但创优的重要因素在于题材。由于地方媒体在创优上受地域限制,往往难以脱颖而出。但是,地方媒体与基层靠得近,掌握的实际情况比上级媒体要多而且快,同时又有着独特的区域优势,这些都是上级媒体所无法拥有的。总结海门广播电视台近年的创优实践,“宏观选题,微观选材”不失为地方媒体获取创优题材的一个好方法。具体地说,大体有六法。一、索引法。任何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引发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并以各种不同形式在全国各地表现出来。地方媒体顺着重大事件这个引子在本地寻找相关联的事物,就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