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传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成为一种时尚标志。2015年网络流行语更集中表现为常规语句及非常规的缩略语。这些流行语从网络走向校园,走向大众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使用,这种现象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孕育了越来越多的流行语,新的流行语出现和使用反过来为新媒体的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出现并迅速发展,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社会的形态和发展趋势,在对外交往中,如何把这些网络流行语准确翻译成地道的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理据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网络流行语不是人们凭空臆造的,其产生与现实世界中的某些事物存在一定的象似性,是有理据可循的。现从"象似性"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包括新型网络语"被XX"结构在内的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理据,并据此重新认识网络流行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波 《文教资料》2012,(18):55-56
仿拟是网络流行语体生成的主要方式,网络流行语体的层出不穷与其生成方式密不可分。仿拟在网络流行语体中大量出现,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强烈的社会时代特征。从语言和社会两个角度对流行语体中的仿拟现象进行分析,揭示流行语体存在和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原因,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网络流行语体、发挥流行语体的社会文化价值都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孙雅静  高凤翔 《海外英语》2011,(7):326-327,329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成为了语言学界这几年备受关注的一个语言现象。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为我们解释了语言系统的本质属性—顺应性,提出了新的语言观和语言使用观。该文尝试从顺应论的角度去剖析网络流行语是如何在网络语境中顺应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6.
戚珊珊 《文教资料》2011,(33):206-207
本文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现象.发现网络流行语由纯粹恶搞向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转变,并分析了大学生群体如何对待由社会热点事件催生的网络流行语,以及如何利用网络流行语中反映的舆情动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社交网站的迅速普及,网络流行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迅速被制造并传播流行起来,也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鲜的话语形式,记载着深刻的社会记忆,也直接反映了当前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趋势。本文借助网络上搜集到的常见流行语来对其构词法展开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构成与传播方式,并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做出规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量的新词新语不断出现,使得原有的传统语言被运用到新的场所并赋予了新的意义,尤其是在全球英语广泛传播和使用的情境下各种类型的网络流行语不断兴起,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和人们的各种交际场合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当网络流行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它的各种弊端也随之一起出现。它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英语语言的错误组合不利于给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网络流行语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面对负面的影响,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面对积极影响,我们要发挥它的作用。总的来说,我们要努力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促进社会,促进人类更好的向前进步。  相似文献   

9.
从由于物价上涨而产生的一些新词,如"豆你玩"、"蒜你狠"等出发,通过分析几组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文,探讨网络流行语翻译的不可译性,可以看出,翻译中确实存在不可译现象,但译者可通过努力变通,尽量变"不可译"为"可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使用网络,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网络衍生物,其中之一就是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出现后迅速在大众生活中扩散普及,影响力十分惊人。在现代生活中,网络流行语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三大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对现代人的各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大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接触更加频繁并且给予高度赞同。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并分析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我们希望我们可以在指导大学生的行为上提供一些建议。结果显示:针对负面的网络流行语,学生倾向于产生一个消极的态度并且进行消极使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用语的频率上差异较大:大一与大二的学生使用更为频繁;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流行语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男生在使用负面的流行语上更为频繁。  相似文献   

12.
赵娜  陶易 《文教资料》2016,(4):175-176
网络流行语是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21世纪以来,网络流行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网络流行语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包括数字类、字母类、表情符号类、英文类,其中英文网络流行语也随之产生,如"hold住"、"no zuo no die",这些词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时时出现。该调查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探讨网络流行语对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影响主要涉及网络流行语在学生们词汇、语言表达及在英语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流行语随之出现,并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开始普及。大学生作为一个爱张扬个性的群体,容易受到新鲜事物吸引,也就成为了使用和传播网络流行语的主力军之一。高校辅导员,应正确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网络流行语这一新生事物,正确利用好网络资源,树立好网络语言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表达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是在互联网媒介等技术发展和公众网络资源普及基础上的产物,它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本身所具有网络文化的特性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也属于社会学研究范畴。网络流行语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意蕴,本文试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交际的工具,闯入了人们的语言交际世界,丰富了人们的语言,同时也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强烈兴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当前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提出"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是模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不断在发展,其中出现了不少网络詈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网络詈词也已经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西安市5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詈词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总结出了校园十大流行语,同时对流行语进行了分类。对大学生网络詈词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詈词方面存在着性别、年级和学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因此网络用语逐渐流行,成为一种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新近网络流行语"给力"的特征,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给力"这一流行语及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现代媒体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从流行语的使用主体来看,当代青少年无疑是社会流行语的重要使用者。在社会流行语的大环境中,他们既可能是主要接受者,又可能是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流行语已经构成当代青少年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他们特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的特定理解。透过对青少年流行语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侧面去倾听、理解当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一、青少年使用流行语多是抱着  相似文献   

19.
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现实世界的另一种编年史,看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更是发现整个社会进入一个造词时代.这些流行语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思维模式,也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流行语越来越受到关注.模因论为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模仿、复制和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拟从模因的视角探讨网络语言流行的现象和内在机制,进而分析流行语进化和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刘英 《文教资料》2012,(21):44-45,50
在网上流行的词语出现在了生活中尤其是学生的作文中,这种流行是好还是不好呢,语文教师应该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对作文教学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含义与表现形态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而后通过查阅与调查的方法了解网络流行语对作文教学的影响,最后提出引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