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看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原因交织而成的,反映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政府、高校的角色转变以及政府、高校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而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背后,隐藏着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如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变化的矛盾、教育支出与教育预期收益的矛盾以及高等教育扩招的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解决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应从建构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有效机制以及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入手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解决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应从建构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有效机制以及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入手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的就业形式经历了重要的转变一是从最初的体制内就业。到出现更多的体制外就业:二是从机构化就业转变为更多的个体化就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正是这一转变的重要体现之一。探讨高校毕业生创业问题对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不断加剧,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学校和大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更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就业难的原因着手,提出了高校应该积极改革,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还要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完善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辉 《教育与职业》2003,(20):10-13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冲突,产生困惑,有的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的产生,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这就要求我们毕业生能够正确认识问题并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同时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形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其在就业过程中做好心理调适工作,为其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毕业生在就业择业上拥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但同时还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这给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带来…  相似文献   

7.
当前面临就业和往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数以千万计,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作为培养、塑造人才主阵地的高校,自身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引起高等教育的诸多反思,引发高校与时俱进,进行教育体制方面的深度变革。高校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己任,以高等教育体制创新为突破口,转变观念、身体力行,努力革除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瓶颈制约和教育运行机制的传统陋习,紧紧抓住提高大学生从业能力、素质养成和塑造健康人格这条主线,向社会输送教育的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持续扩招,高校招生规模和毕业生不断壮大。由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和用人制度的不合理原因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应当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社会进步中的一个发展问题,要通过强化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转变就业观念、创新和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途径,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多从政府、用人单位和政策客观上来寻求有效合理的配置方法。本主要从高校自身要转变观念,主动应对应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思考陈曦马晶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培养单一型知识结构人才的高等教育体制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高...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生 《天中学刊》2007,22(6):20-24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指南,规定了中国进行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选择,而协调发展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文章总结了"非典"事件对推进"执政为民"理念的践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剖析了通过"非典"事件暴露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整体设计的同时,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子系统也进行了精心的部署,正确的把握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兼顾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公正公平和利益的协调一致,努力实现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个方面平衡而协调的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留下诸多的启示,是我们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农民作为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其政治参与状况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重视和发展农民的政治参与。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能促进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为和谐农村建设提供政治支撑。  相似文献   

15.
人是社会的主体,但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作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出发,全面阐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是实践创新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源泉,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发展中国经济的纲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代表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从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出发,既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又要提高增长的质量,选择中国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承继中国优秀民族化,学习和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与仲裁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0后,会给社会的经济与政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也会给中国的司法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对中国仲裁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入世后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面对中国入世后仲裁事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为了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研究了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情况,发现由于农业的要素投入报酬低,越来越多的农村新生劳动力选择了离开农村外出就业,造成农村人力资本渐渐失去积累。农村人力资本不断外流同时又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将影响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文章提出了不断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深化教学改革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摇篮,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层次和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世界范围的竞争,树立与时俱进的高等教育势在必行。在分析国外教学改革的特点和我国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发生过较大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弄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