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文学中,“人性”是作家们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在福克纳与金庸的小说中,有大量的“人性扭曲”描写,两位作家把人的本性与现实融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创作手法和形态对这一文学主题进行着风格各异的描写和阐释,有着某些精神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杨文华 《考试周刊》2012,(46):18-19
水是曹文轩小说永恒的题材与主题,他的所有小说几乎都和水有关。作品中,水既作为一种简单的环境因素描写来烘托气氛,同时又具有隐喻象征的性质。它能够净化现实人性,也能够暴露人性中深藏的原始欲望。因此,曹文轩在作品中常常借助“水”领悟所有的道理,可以说水和曹文轩的思想意识已经和谐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短篇小说《猎人与狼》描写了猎人“与狼共舞”的生动故事。就此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阐释和引申 :其一 ,依据生活逻辑 ,并从哲学演进的角度 ,阐释了作品对人和狼的新发现 ,揭示了作品主题产生的必然性 ;其二 ,从人性生成的角度 ,阐释了作品所蕴含的人性新观念 ,揭示了作品形象生成的可信性 ;其三 ;从审美的历史积淀和时代动因的角度 ,阐释了作品审美创作的新感性 ,揭示了作品审美创作取向的深刻性。由以上论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与狼共舞”是新世纪文学创作的大学问 ,大主题 ,大文章  相似文献   

4.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他的作品以生动的情节、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尾而著称。人性问题是他一生创作的主题 ,或讴歌“合乎人性” ,或批判“违反人性”。其中《麦琪的礼物》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高尚而又美好的爱与情 ;《警察和赞美诗》则讽刺了西方社会丑恶的生活现实  相似文献   

5.
《泰坦尼克号》是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影片,根据真实海难事件改编,是一部展现永恒爱情主题的作品。作品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不仅突出了杰克与露丝的生死恋情,同时还刻画出船上各个普通人的逼真形象,彰显出熠熠生辉的伟大人性。  相似文献   

6.
作家的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的创作定位。着眼于永恒价值的传世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共同结构模式是由三个层次组成的:核心层次—人性;中介层次—群体性;表层层次—个性。结构的核心是能够引起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产生共鸣的人性。具有永恒价值的传世作品总是把巨大的概括性和鲜明的独特性完美结合,把人性、群体性、个性熔为一炉,使艺术形象成为既鲜明独特又具有深厚内涵的“这一个”,从而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和永恒的艺术魅力,这便是传世作品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恶魔主义”发端的谷崎作品在前期文学通过设定一个虚构的世界,塑造不同缺陷甚至是“恶”之性格的作品人物,奠定了追求“永恒的女性”基调。残缺的暗示、对残缺的想象能够感受到日本的传统美意识,残缺彰显“美”,艺术地塑造女性魅力体现一种不完美的“完美”。残缺与永恒的主题成为谷崎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对于《项链》的主题,权威的说法是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若是仔细阅读文本,可能会觉得这种单纯的阶级眼光难免有些狭隘和片面,因为“讽刺虚荣心说”仅仅只能解释主人公参加宴会前的一部分,而不能解释后半部分,况且,虚荣心也是人性的普遍弱点。“讽刺虚荣心说”是作品的局部意蕴,“对命运的思考和感叹”才是作品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宗教大法官》与“四福音书”中的互文性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隐喻功能书写的人性问题。信仰与理性、自由与专制、现实利益与永恒理想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述人性的三个维度。信仰与理性的对立点是人性的物质欲望,自由与专制的矛盾是人性的自由权利,现实利益与永恒理想的对立处则是人的精神追求。《宗教大法官》在“复调”的表层下,隐藏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人性需要依靠信仰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0.
电影作品题材的广泛性是众所周知的,作为电影人,尤其是导演对自己的电影作品常常有个人不同的诠释,张艺谋导演的众多电影作品中有永恒的关于爱的主题的表达;有着根据不少新时期优秀小说改编的对不同人性的展示;有着普遍的民间性;其电影作品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以红颜色作为色彩的主基调的色彩运用。本文意在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特点。  相似文献   

11.
爱情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历来备受作家青睐。川端康成曾说过:“女人比男人美……是永恒的基本的主题”①,“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②。川端康成自1925年发表《伊豆的舞女》起,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作品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爱情,对于哈代来讲,具有一种...  相似文献   

12.
佟郡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54-154
《浮士德》是一部熔铸了歌德毕生心血的巨著。蕴涵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哲理。但很多解读作品的著作仍将浮士德形象聚焦到一点,将浮士德仅仅看作资产阶级的代表,“这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图式作用的结果”艺术是缘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因而它诉诸的就“不只是一个特定阶级的情感,而是超越特定阶级的普遍人性”。《浮士德》即是如此。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普遍人性的探询角度对《浮士德》中的“有限”与“无限”的生命张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分析了沈从文作品永恒的价值。(一)在空间上,从“湘西”视角,构建作者理想中的“湘西世界”。(二)时间上,从人性美好的角度,在“湘西”系列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折射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识。创作是独立的,作品是永恒的。历史随风而逝,作者的倾诉却跨越时空而永存。  相似文献   

14.
亲情、爱情、友情是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情感,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家歌颂的永恒主题。然而,这种颂“情”传统在世情小说《金瓶梅》中却遭到了彻底的颠覆。《金瓶梅》刻意表现的是“亲情”之淡、“友情”之伪、“爱情”之假。这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对作品的创作意图给予了诠释。  相似文献   

15.
文学即人学,古今中外人性是相通的。所以,表现人性成为作家永恒追求的主题,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之所以经久不衰,魅力无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作品散发着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芳香,让人为之倾心,受到感染。因此,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就是要感受其中的人性美,文学欣赏不仅体现了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文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爱情 ,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 ,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作品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的描写中 ,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三部作品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7.
人性是沈从文创作的主题。在艺术探索中,他集中展示了自我独特的人性诗学:人性是“魔性”与“神性”的统一,“神性”的核心是“爱”与“美”;现实世界的危机实质上是人性危机的显性表现。以文学的审美方式可以净化人心,重造人性,调适现实矛盾和冲突,抗拒现代中国的危机,而且能够引导人们向人类的远景凝眸。  相似文献   

18.
主要探索王安忆的作品对普遍人性的关注,挖掘平凡“英雄”面对孤独、寂寞时,勇于承担不幸命运的精神力量与人性色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戈尔丁的《蝇王》为考察对象,将作品中的人物分为两类讨论,即:"人类文明派"和"自然人性派",来阐释作品的主题:人性的"善"与"恶"是具有境遇性的,以及戈尔丁的悲观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20.
版权侵权认定方法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版权法不保护作品中的思想,而是保护作品中思想的表达。这种“思想/表达”二分法已为人们普遍所认同。但是对“思想/表达”的划分却并非易事,版权侵权认定必须以原告与被告的作品中的“表达”存在着“实质相似”为前提。根据美国的司法实践,对“实质相似”的认定方法主要有“三段论”侵权认定法,“摘要层次”测试法、部分比较法和整体比较法等。侵权认定方法众多,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其都要妥善地解决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这一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