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民族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既包含教育的一般功能,体现和展示教育功能的共性,同时也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民族性与独特性。现实中,民族教育的功能发挥出现失调,谋生功能被过分强化,个体享用功能被遮蔽,民族文化传承功能被弱化,促进民族团结功能发挥不够,社会流动机制推进器的功能发挥不畅。要改善民族教育的功能,应该调整教育结构,改善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时空关系,把握教育功能取向,兼顾个人和社会的整体发展,丰富教育内容,顺应民族教育整体功能发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之一是,教师在自己的劳动中一定会面临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最直接的有: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和群体,教师个体与同行个体和群体,教师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以及教师与自己的事业等.因此,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自身、教育对象、家长、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呢?一、提高教师修养,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把教育定义为连接双方的关系,“一方是成长中的个人,另一方是社会的、智慧的和道德的价值,教师要负责把由他启蒙的那个个体带进这些价值中”。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向前发展。对于心理一社会研究而言,这种发展部分地是有因果关系的。但是由于教师援引价值又有了规范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实然层面,在实习教师教育实习这个特定的群体与实践情境中,对实习教师个体理论的变化情况开展研究,从中把握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体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实习进程中,实习取向、自我认识、学校场景、指导教师、实习同伴、学生等因素对实习教师的个体理论变化产生影响。实习教师面对实践问题时,在对上述因素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因,进而选择"消极接受"、"积极认同"、"暂时退却"、"技术的回归"、"积极探索"、"策略性抗拒"等应对策略寻求问题解决,出现不同的个体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从中产生不同的个体理论变化形态。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试从语文审美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入手,论述在语文审美教育中促使学生向独特个体、社会个体和超越个体的回归,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生成,并为语文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个体社会化的根本途径是在实践理性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标示着社会个体实现自我超越的基本依据。人的社会性是社会个体实现自我超越的重要现实依据。人与群体的基本关系决定着社会个体必然实现自我超越。人类社会发展的无限性和曲折性决定着社会个体必须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真理与价值关系的探讨,分析了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的阶级社会里相分离的必然性,以及在我国现阶段教育双重价值的表现特点。论述了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最终趋于统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从本体论视角探寻教育本体,就是挖掘教育这种社会现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个体社会化是教育活动产生、开展以及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的依据,是教育活动的本体。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个性化。在现实社会教育活动中,缺乏社会力量"庇护"的个体个性化的发展,只能在个体社会化的夹缝中寻求生机。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发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教育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通过教育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1]。在实践中,这两个过程互为前提、密  相似文献   

10.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互为影响。在微观上注意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还需从其外在的影响因素入手。青年个体道德的运行机制和主体性的发挥有着自身的特点。结合这种特点,在动态和关系的视阈里探讨其同社会道德运行之间的矛盾,寻找阻止青年个体道德主体性实现的社会因素以及形成的原因,针对性地探求缓解、解决之道,有助于提高青年道德培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终身教育视角下个体发展的立体空间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看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其中必定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三个维度,尽管这三个维度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而且发展方向也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但是,这三个维度却又有着共同的逻辑发展起点,即必定以个体自主教育意识与自主教育能力的培养为原始起点。终身教育视角下的个体成长与发展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相互协调与有机整合,这是营造主体性教育氛围、激发个体的自主教育意识及最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与精神交往实践过程中,为了协调利益关系、维系社会和谐与涵养精神生活,产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指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价值观念以及实践活动的一种摄取状态。它是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状态、个体思想品德成长状况在需要层面上的折射。综合运用“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哲学范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意味着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需要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需要的主体地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问题的研究,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命题,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而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必须重视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形成。在促进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形成与发展的众多途径中,园本教研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成长与教育的时间性紧密相联,教育的时间性意味着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完整持续的过程。由此,建基于生命成长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指向“结果性”的“成才”,还需走向完整性、过程性的内在“成人”。在此意义上,个体同时存在于三重时间之中:物理时间的先在性作为个体成人的基本境遇;生命时间的体验性作为个体成人的内在依据;历史时间的延续性作为个体成人的价值方向。关注“完整时间”的个体成人,深刻展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之维。为此,以时间意识养成为中心的个体成人,需要引导个体激活与万物的关系,以此深刻感知自己在现实中的位序;在顺应节奏的过程中,以生命成长的体验性引导内在意识的完善;在融入整体中,形成内在秩序以寻求价值性的生成。总之,个体成人是在现实的整体性生活中,培养“关系-节奏-秩序”相统一的完整的时间意识。这为反思当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来自“时间”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考的深层社会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高考对个人的影响不仅是一种教育影响,更是一种社会影响和一种文化影响.高考对学生个体的深远影响涉及生存目标、智力类型、能力特征、社会价值体系、思维规范以及行为模式等.高考对中学生的深层社会化功能包括:指点成年之际的第一个人生目标;确立被社会认可的成功价值观;引导中学生用社会既定的人才标准构建自身的智力类型、思维模式和认知结构.高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化过程,其本身的缺陷直接导致学生在性格、思维、能力、智力等方面的相应缺陷.高考引发的教师指导过度的现实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和个体心理结构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础教育被扭曲为“应试教育”,与教育目的没有发挥其导功能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理论上模糊了实然与应然的差异,社会主体与个体主体的差异,内在的教育目的与外在的教育目的的差异。在既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是把外在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内在的教育目的。而社会主义意义上的教育评价则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德育的建构     
学校德育是面向青少年一代的教育,青少年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的明天也离不开青少年。因此我们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能不能理解青少年个体的思想和社会意识,以便让青少年个体在维护社会利益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发展,让青少年在与社会的互动中维护个体的权益,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显然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最近.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重点在充分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教师节日的设立体现着社会对教师行业的尊重与拥戴。教师节日文化既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又具有个体教育功能,它是教师行业与教师个体成长的共同摇篮。教师节日文化建设是强化其教师教育功能的策略,它的四个关键环节是:节日日期的选定、节日主题的引领、节俗的建立和文化意蕴的充实。  相似文献   

19.
吴结 《成人教育》2021,41(3):45-50
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正面临着紧迫而复杂的新形势、新趋势,驱动着老年教育价值取向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主要目标是构建起具有更强针对性、实效性的老年教育功能体系,以应对新形势、新趋势所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老年教育功能体系构建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每个功能演进阶段都具有特定和复杂的时代背景,是个体价值本位和社会价值本位两种价值取向相互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其毕生的教育实践中,孜孜探索的重心是职业教育,而贯穿这一实践始终的灵魂则是他的教育发展观。黄炎培在深刻批判近代教育有悖于个体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提出教育不仅要根据实际分层分类促进个体的天性、智能、情感全面和谐地发展,而且要使人人通过受教育懂得并能肩负起社会发展的责任,同心协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黄炎培的教育发展观是立足于现实的发展,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个体、国家、神会发展中的最基础问题的发展。其发展观对于解决今天的新农村建设问题、中等教育多元化问题、人才培养浪费问题等均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