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海波 《精武》2007,(11):52-52
李真顺先生生于1952年,是莱州市朱桥镇人,李先生是尹派八卦掌传人,同时又是意拳在莱州的一支传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卜一,姚承光先生入室弟子,为意拳第四代传人。自动好武,曾专业学习散打,虽稍有所成,但仍不满足。为学中国功夫之精髓,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赴北京师从姚承光先生,专业练习意拳近八年,得恩师倾囊相授,尽得神髓。于一九九七年开始担任北京宗勋武馆教练,积累了丰富的实战与教学经验,并于一九九八年在京举行的首届国际意拳散手对抗赛和二000年首届国际意拳推手循环赛中荣获冠军。此间受北京工业大学、四川攀枝花五泰  相似文献   

3.
张耀忠 《武当》2005,(7):27-27
许多八卦掌习练者都认为,“八卦掌的特殊性就在于自始至终都是用掌,并无用拳之处。”其实,这是由于他们习练的八卦掌套路不全面,并未包括“八卦散手掌”和“八卦五行掌”,这后两式八卦掌中,用拳外所占的比例还不小。以“八卦  相似文献   

4.
姚承光先生,现任北京市武协理事、北京市武协意拳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武协宗勋武馆馆长,1953年出生于北京,自幼随父亲姚宗勋(王芗斋先生之衣钵传人)先生学习意拳。由于其才聪思敏,刻苦钻研,善于思索,并得到严师慈父姚宗勋先生倾囊相授,经过近50年的研究,已功臻化境,多年来接受中外各路搏击高手的挑战,虽必胜而不骄。  相似文献   

5.
张全亮     
《武当》2015,(2):43
张全亮,1941年10月生,北京大兴人,回族,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自幼习武,先后练过弹腿、查滑拳、八极拳、通背拳、八卦掌、太极拳等,是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先生和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的入室弟子。八卦掌、吴式太极拳(北派)第四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  相似文献   

6.
吴剑锋 《武当》2013,(1):7-9
内家三拳,一般指形意拳、太极拳和八卦掌。以圆为基本特征的内家三拳,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圆运动风格,而且形成了一套圆运动理论拳法。虽然三拳在演练风格上各有特点,但拳理拳法同出一源,总离不开一个“圆”字。布学宽先生生前常说:“太极拳划圆,八卦掌走圆,形意拳打圆。如能三拳交替习练,用心体悟圆理,对健身有益,对技击有用,千万不要忽视。”  相似文献   

7.
2003年岁末,北京已是严寒料峭,冰封雪冻。可是,一群来自香港的武术爱好者,却不顾北方的严寒,来到北京中意武馆,向北京的意拳传人姚承荣先生请教拳艺,和武馆的学员交流切磋。室外虽然是地冻天寒,可是这些在一起推手交流的意拳爱好者一个个都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整个练功房内热火朝天。  相似文献   

8.
车星辰 《武当》2007,(5):37-38
推手,是各派太极拳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练功方法,也是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种的一个显著标志。当然,形意拳和八卦掌及大成拳(意拳)中也有推手,但推手在形意、八卦中的地位远没有在太极、  相似文献   

9.
漯河市八卦掌研究会于1999年12月对日宣告成立。新华 漯河市八卦掌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50多年前,由河北老拳师赵凤歧先生首传八卦掌;1984年又由老拳师、市武协副主席、八卦掌四世传人王玉松先生、袁大毛先生(李子鸣先生的弟子)将梁式八卦掌传入漯河;1994年应市武协邀请,八卦零四世门人、北京武术理论文史研究会会长王桐先生在漯河举办首届八卦掌培训班,推动了漯河八卦掌蓬勃发展。石材公司总经理王新奎先生组织筹办了首届八卦掌研究会,并任会长,聘卢克家先生任名誉会长,特聘北京八卦掌四世门人王桐先生任…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6,(1):18-18
1929年11月生于北京。“中华武林百杰”之一,现任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武协委员,国家级裁判员。先后从师杨禹廷、常振芳、史正刚、骆兴武、单香陵、刘谈锋等习太极拳、大悲拳、形意拳、六合螳螂拳及程派八卦掌等。长期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培养了许多太极拳人才。主要著作有《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与翁福麒合著)、《吴式太极拳拳械述真》等,并录制了有关吴式太极拳,剑、刀、杆、推手的教学光盘和录像带。  相似文献   

11.
王炳寰 《武当》2010,(9):22-23
八卦掌,是游身八卦连环掌的简称。八卦掌与太极拳、形意拳同为三大内家名拳。其拳理深奥,练法独特,技击巧妙。在技击中用掌不用拳,在器械使用中“以掌为母悟刀枪”,充分体现了八卦掌的武功特点。  相似文献   

12.
姚承荣先生今年47岁,自幼随父亲姚宗勋练习意拳,几十年如一日,深得拳学真谛,具有丰富的实战搏击经验。他曾经多次出访香港、日本等地,与各武术流派交流技艺,鲜有败绩。他演练的意拳,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发劲刚猛,刚中寓柔,充分展示了意拳古朴、实用的特色。姚先生现任北京市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武术协会中意武馆馆长兼总教练。意拳名师姚承荣@燕侠  相似文献   

13.
《精武》2010,(11):52-55
张占魁大师(字兆东,1865-1938年,河北省河间人),是天津卫中华武士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其由始至终的重要领导人。他少年时,师从河北省形意拳第二世传人刘奇兰大师习武。后受郭云深大师提出的“形意与八卦拳路不同,但拳理一样”的影响,又拜八卦掌宗师董海川为师习练八卦。他还经常演练自创的太极拳。他是清末时期内家拳的佼佼者,誉满天津卫。  相似文献   

14.
意拳的意念     
意拳为王芗斋先生所创.为何意拳把“意”放到首位?许多人都知道“拳”是一种外部运动的表现形式,“意”才是真正的内涵所在:拳的表现形式代表着“意”,而“意”的内容又指导贯穿于拳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近代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在其《拳意述真》一书中,曾提到能达到“不见不闻”武术上乘功夫境界的,形意拳有李洛能、八卦掌有董海川、太极拳则有杨禄禅。 所谓“不见不闻”,就是当遭受敌人的突然攻击时,虽目未见到,耳未听闻,亦能本能地避开,不受攻击。李、董、杨三人是否真的具有如此功能,不得而知。但是,“可见可闻”的功夫,亦即只要目能看到,身能听到,就可以本能地作出正确的反应,克敌制胜。这在近代甚至当代的著名武术家中,是大有人在的。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是对武术已达上乘功夫的写真。具有这种功夫的武术家,在对敌  相似文献   

16.
《精武》2009,(2):F0002-F0002
山西形意拳、河南心意六合拳名家史宏伟先生简介 史宏伟先生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武术,于1980年拜山西形意拳一代宗师王喜亮先生为师,全面学习了山西形意拳、形意内功、陈式太极拳、八卦掌及武术器械,曾代师向外国友人传授拳艺,并在多次比赛中获奖。  相似文献   

17.
谢永广 《武当》2011,(12):4
10月29日,2011中国意拳高峰论坛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北京、山东、山西、河北等意拳同门及武林同道近300人参加了论坛。当代意拳名家姚承光先生受邀参出席了大会。论坛主要进行了意拳学术报告和意拳表演,并宣告"邯郸市意  相似文献   

18.
杨德茂先生在早年与吴式太极拳传人王茂斋老先生学习太极拳技,而且功夫修炼精深。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闻京城王芗斋老先生意拳风格新颖独特,功法大成,杨德茂先生特拜在老先生门下学习拳技,在两位老前辈精心培养教导下,得其拳学心法。杨德茂先生大成拳风格以柔顺、松整为特长,力量发出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武术家王锦泉(1914-2007),河北省通县人,毕生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1930年参加山西省国术促进会,拜促进会教练赵思杰为师,学练长拳,三皇炮捶等。后由赵师介绍,拜王新午为师,学练岳氏八翻手,太极拳等拳法。约在1942年拜李洛能之嫡孙李振邦为师,学练形意拳,又从武友、河北省邢台曹柯先生,交流研学杨氏太极拳。在良师益友的指导下,研学了八卦掌,八卦撩阴刀等拳法,深得形意、太极、八卦等内家拳之真髓,造诣很深。  相似文献   

20.
八卦太极拳的创始人是董海川的著名弟子程廷华、刘德宽和杨露禅的女婿夏围勋,他们三人为金兰之好。程,刘二人将所学八卦掌及一些直趟辅助功法与夏的太极拳结合起来,创编了一套走八卦劲、太极架,与太极拳风格迥异的八卦太极拳,该拳既严格遵循《太极拳论》,又突出了八卦掌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