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我很早就知道佐藤学先生的大名,但是翻译他的作还是第一次。翻译此书的决心始于2001年夏天,当时我在日本考察“生活科”与“综合学习”课程,日本名的小学馆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我粗粗一读就产生了把它翻译出来的冲动,因为我被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被佐藤学先生的研究态度昕  相似文献   

2.
书名:《静悄悄的革命》作者:[日]佐藤学翻译:李季湄出版社:长春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年第1版装帧:平装定价:15.00元早就耳闻过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大名,这次有幸拜读了他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我是逐字逐句、认认真真地拜读此作的,读完此书, 我的感受颇多。被佐藤学先生作为一名教育专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乡村中学的教科室主任,自上任之日起就期待并努力改变乡村中学的教研现状,但收效甚微。读了佐藤学先生的著作,豁然开朗。佐藤学先生所描述的课堂是相互倾听的课堂,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千方百计促进生生、师师、师生交往的课堂,是所有教师都能进行公开教学、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的创造性的课堂;佐藤学先生所描述的学生、教师、家长是一个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之间是“合作性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德育》2006,1(8):6-6
7月19日,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以“学校改革与建设学习共同体”为题在中央教科所举行学术报告会。报告结束后,佐藤学教授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小蔓教授进行了学术对话。7月24日,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先生访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并作报告,报告结束后,成先生与《中国德育》的部分编辑和所内外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对话、交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先生针对日本教育现状而撰写的一部教学专著,尤其是他的课程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16年,我国新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活动型"学科课程这一理念。"活动型"学科课程和佐藤学先生的课程观有何相通之处?我们  相似文献   

6.
“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这是我观察的出发点……与其说我想在教室中发现什么,还不如说,我想把教室中所发生的一切全部收纳于心中……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教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佐藤学先生与学生、教师相煦以湿,相濡以沫。呼吸着课堂中的气息,每个教室都有一道固有的风景。他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入学校后的佐藤学先生感受着无限的感动,触发了无限的思想。一、教室里的风景通过不断地积累观察教室的经验,佐藤学先生…  相似文献   

7.
徐星 《上海教育》2011,(12):10-13
佐藤学来了16月7日至9日,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来到上海。不仅闻名于日本,佐藤学近年来在中国教育界也颇有人气,他的多本著作在中国出版后,产生不小影响。上海的几所学校在近十年前就开始实践他提出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北京、西安、哈尔滨等地的一些学校也纷纷加入这个行列。  相似文献   

8.
《静悄悄的革命》开篇就记叙了樱丘小学的小林老师构筑“相互学习关系”的改革实践,佐藤学先生用小林老师的话:“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姿态,看他们是否在持续地学习。”这句话点明了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在于学生,作为教学四要素之首的学生理应成为教学的主体。佐藤学先生旗帜鲜明地反对“悬在半空中的主体神话”,认为它“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等割裂开来,让教育  相似文献   

9.
倾听的意蕴     
人们都知道“倾听”,就是认真听、集中注意力地听。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描摹的却是另一番情景,他对倾听有更深入、更细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当代教育理论家佐藤学教授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行动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佐藤学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日本教育学会会长,是目前日本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他亲身走访并深入观察了日本各地的各级各类学校,与教师们共同尝试  相似文献   

11.
陈静静 《上海教育》2011,(12):14-17
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士期间,我有幸到东京大学留学一年,当时的日本导师就是佐藤学教授。佐藤学出生于日本广岛县一个富裕的家庭,祖父曾经是日本的政治家。他曾就读于当地有名的福山高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京大学,在东京大学获得了教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蒋成云 《今日教育》2010,(10):56-57
现在课堂上不少学生热衷发言却不会听,常常没听明白就举手,结果答非所问。佐藤学先生说过:“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叶圣陶先生死忠粉的我,偶遇热情的佐藤学先生。于是,左手叶圣陶的《文心》,右手佐藤学的《教师的挑战》,中间是《如果我当老师》和《静悄悄的革命》,远处书架上还有两位大家的教育文集。虽然眼睛不够用了,脑子却越转越灵。左右手一合,就听到了两位先生隔空对话。两位先生的教育思想如电光火石般滋滋碰撞、复读、强调、互释、印证、补充,有争无辩,相互触发,妙趣横  相似文献   

14.
应福岛县日中友协邀请,我于1983年11月赴日考察了学校教育,在郡山市,参观了由著名教育家佐藤信创办的日本第一所女子工业高中——尚志学园。该校创立于日本工业“起飞”的1964年,它是日本第一个开设电子计算机课程的职业高中。 这所独树一帜的私立职业高中办得很有特色:(1)它的建校精神有三条,第一“尚志必成”,青年人要立大志,高尚的志向一定会实现,第二“一瞬即永远”,要珍惜在校学习的一分一秒,这段宝贵时间给今后的一生会在知识上、人格上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即是道场”,不要埋怨客观条件,在任何条件下首先严格要求自己。(2)办校的着眼点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校长亲自带领学生上劳动课、道德课。(3)为父母办学习班,指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教学。(4)教师质量要求高,工资待遇也高,教员比较稳定。(5)学费昂贵,一个学生三年学费要付二百万日元。 二十年来,这所学校已培养出六个多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很受企业欢迎。1983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学生尚未毕业,已被预约一空”。 参观结束时,佐藤信校长送给我一本他的新著《造就新人的教育》。回国后,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佐藤信校长在男尊女卑的日本办女子职业高中,受到的压力是很大的。然而,他二十年如一日,顽强地把学校办下来了。他的办学精神是可  相似文献   

15.
<正>我之读书缺少批判性精神,基本是照单全收,对权威人士的著作更是如此。或者有疑也仅是存疑,根本不敢质疑,更不用说公开发表异议了。同事送我一本北京教育科学院王晓春老师写的《教与学的秘密》,这是王老师读佐藤学先生《静悄悄的革命》《教师的挑战》写的读书笔记,有些文章大胆质疑了佐藤学先生的某些观点。很是敬佩王晓春老师的批判性读书精神,也特别感谢我的同事能推荐这本书给我读,这不仅有助于我对佐藤学理  相似文献   

16.
今年寒假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日本教育学专家佐藤学所著《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感受颇深。刚开始阅读就被书中经典、犀利的语言所吸引,读完后就慢慢理解了为什么不是轰轰烈烈的革命,而是静悄悄的革命。因为本书是佐藤学教授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亲身实践,结合了许多生动的实例铸就而成。他走访了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学校内部进行改革。20多年来,他访问了1000所以上的学校,参观过7000多间教室,与校长、老师们一起探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日本学校正迎来一个新的转型期,日本目前的教育正在向传统教育挑战,但它绝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一蹴而就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的《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这本书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学知识、长本领,学习其实就是决定你将来怎样做人。任何狭义地理解学习,都将是无益于学生成长的,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佐藤学在本书中阐述了以下几个观点:“学习”作为文化再生产的实践。“学习”是学习主体与世界交  相似文献   

18.
《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近20年来他走访了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革。本书讲述的就是作者曾经访问过、观察过、合作过的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上半叶日本最重要的儒者佐藤一斋,其《传习录栏外书》是关于王阳明《传习录》的阅读笔记,其中观点反映了他对阳明心学的深刻理解。佐藤一斋肯定良知真实地创生万物的思想,认为集义等工夫都可以被致良知工夫统摄。佐藤一斋的思想融会朱子学与阳明学,这是其思想的显著特色,但也招致“阳朱阴王”的批评。佐藤一斋强调朱子学与阳明学只是侧重方面不同,将二者对立,甚至如王畿一样忽视具体工夫。在工夫本体、知行合一等方面,佐藤一斋都提出独具特色的心学观点,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中日开放式、个性化教育研究交流会上,我有幸接触到了日本开放式教育启蒙者、知名教育专家加藤幸次先生,得知日本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被“传统教室的那道墙”束缚,被“统一的课程表”分割,被老师“权威式的指示、批评、发问”压抑。是加藤幸次先生提出了开放式教育,从而打破了这一道道有形无形的墙,把学习主体的角色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充满自主性与创造性的空间中真正地成熟……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我对加藤幸次先生进行了专访。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此由衷感谢加藤幸次的学生、翻译王咏梅女士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