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雷电入侵途径和雷害成因,采用电涌保护器性能选择、线路屏蔽、合理布线、系统接地等,形成层层保护,防止雷电侵入,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雷电的的产生的过程,种类以及所造成的危害,从而提出解决雷电防护的方案,进而在实践中了选择合适的雷电防护器进行了施工安装以及接地的改造,解决了雷害问题。  相似文献   

3.
雷电物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等对电力、通信和航空航天等部门会造成很大危害。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大量微电子器件的应用,这种危害的后果越显严重,因而雷电物理及雷害防护研究,引起了有关部门及学者的高度重视。但由于雷电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随机性很大,雷电的激发及发展过程又涉及到电磁学、分子物理学、等离子物理学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所以迄今对雷电物理的许多方面认识还很不清楚。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人工引发雷电技术,不仅为雷电物理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为雷害机理及防护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八五”期间,国家自…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球气候异常状况的加剧,雷电活动也异常频繁。雷害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跳闸停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在电力系统非计划停运中,雷电事故一般占30%以上,有的地区甚至达到80%以上),对电力安全传送的影响及危害非常大。本文主要结合输电线路雷害情况,探讨了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雷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等电子仪器的普及,仪器设备高度密集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抵抗大电流、高电压的能力越来越弱,雷电造成的危害也迅速增加,为仪器的正常运行对雷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国家背景空气自动监测网处于地势高,而且在雷电感应的防雷方面薄弱环节相对较多,因此易遭雷击。全文通过以南岳背景站防雷改造为案例,分析了雷电对国家背景站设备危害途径,阐述了国家背景站雷电防护技术包括直击雷和雷电感应的立体化的综合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7.
配电线路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不仅是保证企业用电畅通、维护用电人员安全的基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力系统的运行能否正常。由于配电网络的结构复杂、绝缘水平较低且同时连接变电站和众多用户,不但直击雷能造成雷害事故,且感应雷也能造成较大的危害。尤其在一些雷暴现象发生频繁的地区,雷击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必须加强对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研究。本文以35kV输电线路及10kV配电系统为例,阐述雷电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危害,对输电线路的防雷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6)
本文通过对智能建筑遭受雷击途径、遭受雷害成因的分析,结合智能建筑本身的特点情况:信息系统占绝大多数,比如:电话系统、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无线电系统、火灾预警系统、消防系统、门禁系统等形成既统一又有差异的体系。结合雷击的入侵途径:直接雷、雷电感应、雷击电磁脉冲、雷电反击等,使智能建筑在雷击发生的途径上得到强有力的保护。雷电防护的措施有很多种:等电位连接、SPD连接、接地、综合布线等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目前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常出现的安全隐患较大的现状-雷电危害,从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安装模式等方面探讨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有效防护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雷电活动比较复杂,人们对它的认识有限,输电线路会经常遭受雷电的袭击,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介绍了雷击的原因和分析了110~220kV输电线路绕击雷害,并针对绕击雷的危害,选用一种新型的带外串联间隙的线路型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防雷,通过计算、分析及一系列试验,证明其优越的性能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房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时,很容易受到雷电感应的危害。通过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等装置进行屏蔽,避开感应雷和雷击电磁脉冲达到防护目的。本文探讨了防雷检测技术理念、计算机机房电磁场强度及机房设备防雷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
架空配电线路绝缘水平较低,导致雷电感应过电压引起的事故率很高。为了达到分析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的特性的目的,本文不仅介绍了雷电感应过电压电压瞬态过程,还对配电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雷电感应过电压的最大幅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7-2006年长春20年雷暴观测资料,对长春地区雷暴时间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了技术分析,并结合近些年长春市发生的主要雷害事故,分析了雷害特点,提出了对长春市雷电防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中的放电现象,雷电灾害系遭受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10大自然灾害中,雷电灾害被称之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雷电放电电流的波形进行分析,提出用脉冲函数作为雷电放电电流的波形函数,然后得出雷电放电电流的频谱和幅频特性。结果对避雷方案的设计、避雷器件的选取和雷害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解车间由于设计、建设时间较早,原有雷电防护设计存在缺陷、雷电防护装置长时间运行,造成雷电防护措施不完善,如引下线间距超标、未安装用于防护雷电波入侵和雷电感应的避雷器,高、低压线路间缺乏屏蔽等。经充分调研电解铝车间特殊的生产工艺和特点,通过采取针对性、系统性的综合雷电保护技术对车间进行改造,完善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措施,做好直击雷防护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降低了雷击危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10)
雷电属于大自然的放电现象,从目前的科技上看,没有办法根除,只可以规避,雷电防护就成为了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雷电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正在减少,但是雷击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广播电视台站供电系统的防雷和接地技当中,承载了百万伏的雷电和电压、配电等,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作为党中央咽喉的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措施,就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雷害特点与影响,在影响和特征的基础上,顺水推舟,针对性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先进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雷电在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等上感应的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时常发生,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因过电压及其所产生的过电流对传输线路、通信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主要配电网络6~35kV电网最易发生雷害事故。虽经城乡电网改造后状况有所好转,但在雷电活动频繁地区防止雷害特别是雷击跳闸事故方面并未根本好转,危及中压电网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因此应认真分析和研究配电网的防护现状、雷害原因、防雷缺陷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雷电定位系统(LLS)是一整套全自动、大面积、高精度、实时雷电定位系统,雷电定位系统解决了困扰贵州电网多年的雷击故障快速准确定位、真假雷害事故鉴别和雷电基础数据自动收集难题。讨论了雷电定位系统在贵州电网运行中的使用情况,提出了该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