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党焱 《华章》2012,(20)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风骨.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大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机土壤.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影响学生审美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身心素质。因此,学校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校园音乐文化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面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中职学校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应注重校园物质文化与音乐文化的协调发展,净化音乐教育环境,创设浓厚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发挥艺术社团在音乐文化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睿 《中国成人教育》2007,(15):166-166
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中学音乐教学论》是与基础音乐教育密切相连的核心课程.但目前在多数相关教材里有关音乐教学的课程评价却存在着内容少、体系不完善、理念陈旧等与基础教育改革不尽同步的现象.只有理解了现代音乐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是课程评价的核心这一评价理念,才能营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从而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现其特有的吸引价值、载体价值、审美价值和感化价值,分析了只有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深化音乐教育内容,加强课程建设,营造音乐文化氛围,打造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思 《鄂州大学学报》2014,(4):70-71,74
文章阐述了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现其特有的吸引价值、载体价值、审美价值和感化价值,分析了只有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深化音乐教育内容,加强课程建设,营造音乐文化氛围,打造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教育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在音乐课程中适当引用乡土教材。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的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活着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璀璨的过山瑶特色歌舞文化。教师从现有音乐教材中发掘乡土音乐资源,从现实生活的文化氛围中寻找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教研活动中关注乡土音乐资源,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实践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课外活动中推广乡土音乐资源,使过山瑶民族特色音乐走进小学校园,融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世界过山瑶之乡"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就一定会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能否体现科学化、合理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文章从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以及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里上的传统模式,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丈化素质、技能技巧等方面,论述开设音乐文学课程的必要性,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营造高品质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大学.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高师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存在的问题,结合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导向思想,在高师校音乐声乐重唱课程改进中有3个要点:首先是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应体现出自身(师范性)的特点,声乐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为培养音乐教师;其次是音乐工作者应注重优秀重唱教材的编写和创作;再次是音乐教育者应重视重唱师资的培养以推动重唱课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香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轨迹与内地不同,音乐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有其独特的背景。200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制订了中小学“音乐科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对音乐课程性质的新提法与内地2001年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相近,注重音乐教育对人的美感、智能和德育发展的作用,强调音乐能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国民意识及灵活开放和尊重他人的态度。香港中小学音乐教材强调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完整性,注意采取灵活的方式对知识体系加以教材化处理。这些特点值得我们正在开展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材实验工作的专家、教师重视。  相似文献   

11.
善用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理想之路。构筑立体化的舆论氛围是匡正校园观念文化导向的基础;营建精品化的涵育载体是匡正校园观念文化导向的关键。大学要通过课程教化和礼乐教化,强化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以活跃学生群体文化氛围,营造民族精神养成教育之大气候;注重教师人格文化建设,提升物质环境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对大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大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刻不容缓.大学音乐教育改革,应适应中小学课改的趋势,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结合实际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使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体系迅速适应新课程改革,为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大学教育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在学校重构课程体系,促进“文理兼容;”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落实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强化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4.
音乐鉴赏教材是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学实施的依据,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与效果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材的编写应注重文化的传承、重视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重视编写内容的民族性与多元性、注重教材编写的创造性原则,同时还应该注重教材编写的时代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化音乐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应成为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花盆效应"是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之一。通过对赣州市某3所高中随机抽取的高一至高三年级共167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目前赣州市高中英语教育基本处于"封闭在校园里,局限在课堂上,定位在课本中,考核在分数间"状态,"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失衡,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花盆效应"明显。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打破花盆的"桎梏",既要学校管理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教育思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阳光雨露",又要英语教师营造和谐课堂环境、确保社会关联、挖掘教材张力和组织课外活动等"悉心浇灌"。  相似文献   

17.
音乐类专业在多科性大学中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同质化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音乐类专业在研究型多科性大学与教学型多科性大学中有其具体的定位,前者应该以音乐学研究为主,后者要体现区域特色,加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针对多科性大学的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要合理规划课程与教学内容,积极发挥音乐社团在音乐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堂乐歌标志中国音乐教育的开端,为解决教唱“什么歌”而产生的唱歌集成为音乐教科书的初级形式。唱歌集产生的历史背景折射出中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产生的曲折道路;其编写属于大众性而非专业性,编写的体例为歌本式、集子式。其历史意义超越了普通学校音乐课程本身所具有的职责和价值。它不仅是普通学校音乐课程教科书的初级形式,而且还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学学科教科书的前身;它不仅是关于音乐的、关于教育的,而更是20世纪初渗透力最强、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启蒙的读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大学生求学满意度测评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西安5个城市的12所大学的抽样调查,应用因子分析法和排序法,建立了一个可量化测评的中国高等院校学生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发现,"学校环境、风气"、"学生管理机制"、"教学基础设施"、"后勤服务"、"课外活动"、"教师职业素质"、"教学课程管理"、"职工服务意识"和"个人发展"是影响大学生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其中"学校环境、风气"和"教师职业素质"的权重最大,应成为学校提高学生满意度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