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锦燕 《师道》2014,(5):38-39
你敢去抱哭着的孩子吗?据说作家赵树理下乡工作时有个经验:若看到有人带着的孩子在哭,赵树理同志会接过孩子一边哄一边与大人拉话,若孩子继续哭。那人也不会怪他,若孩子不哭了人家还会感谢他.这样他很快就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我觉得赵树理同志的聪明之处在敢于在孩子处于逆境之时给以关怀。在人处于逆境时,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总想看到孩子整天笑哈哈,没有悲伤,好像孩子脸上的笑能代表他的幸福与健康似的。有时小孩子做错了事,或是摔痛了,伤心地哭了,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可是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却会这样说:“错了就改,勇敢一点!”“学学解放军叔叔,摔痛了不哭!”其实,大人不必这样去止住孩子的哭,孩子想哭,还是让他哭好。在许多影视作品里,不是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孩子,如果你  相似文献   

3.
他很小就有疝气,这种病哭不得,所以大人们总是设法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尽量不让他哭。他仿佛是一个被命运诅咒了的孩子,三岁时上天就带走了他的妈妈,他被托付给保姆照看。他无拘无  相似文献   

4.
许多父母发现孩子喜欢插话,特别是当大人专注于讨论某件事情时,孩子更喜欢打断大人的讲话;越是不理他,他越是非让你听他说不可。而往往孩子的这种方法,会得到大人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这种方式很管用,他也就越喜欢这种方式。很明显,大人并不喜欢孩子的这种习惯,但恰恰是大人帮助孩子形成的这一习惯。其实,孩子爱插话是孩子想引起大人注意,不愿意被冷落一边的心理在作怪。  相似文献   

5.
我园每期开学有一部分新入园的孩子总是爱哭:有的要大人陪他一起玩,一起上课,不准大人离开,否则就哭得死去活来:有的不愿进幼儿园的门,家长抱进幼儿园,他不下地,哭着吼着'要回家!"有的是在室外玩他不哭,一进教室就哭;有的是看到别的孩子哭他就跟着哭,喊着要妈妈,要回家;有的孩子哭起来不得了,不管老师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行.  相似文献   

6.
琉璃鸟     
廖小琴  starry 《读友》2021,(10):4-22
1小帽儿是个孤僻的孩子。布谷村的大人、小孩都不喜欢他。谁会喜欢那样的孩子呢?动不动就掉眼泪。只要说重一句,就会呜呜地哭上很久。有时,气急了,还会哭得满地打滚。大人们都躲着他,孩子们也不愿和他玩儿,连他的爸爸妈妈也常为此长吁短叹。只有他奶奶事事护着他,背地里维护他:“他能活下来,已经很好了。”  相似文献   

7.
诚诚的家长: 您好!孩子好哭好闹,哭起来没完没了,弄得大人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情况,在二岁左右的幼儿中是常见的。一般过了三岁之后,就会变得懂事多了。如果到了四岁半还是好哭好闹.一般就是有点身心发育迟缓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他很小就有疝气,这种病哭不得.所以大人们总是设法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尽量不让他哭。  相似文献   

9.
要是疼你就哭吧文/范新宇幼儿活泼好动动作发展又不很协调常会跌跤摔疼了手脚哇哇大哭大人会赶紧把他扶起边拍打尘土边哄他﹃别哭别哭宝宝不怕疼不哭不哭﹄可孩子往往哭声越来越大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表现出对他应有的同情无视他的疼痛只是要求他...  相似文献   

10.
孩子对主要抚养人如妈妈、奶奶、姥姥等)往往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亲热劲儿,有时甚至弄得大人很心烦,心理学将这种关系称为孩子与主要抚养人的依恋关系。可秋秋却不是这样,与妈妈若即若离。妈妈回家时,他仍玩自己的玩具,很少表现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妈妈去上班,他也不哭。他也从来不主动让妈妈抱。妈妈看在眼里,忧在心上:这孩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点儿也不黏人呢?是不是心理有什么问题呢?像秋秋这样的孩子并不鲜见,主要是他们未能与大人建立起正常的依恋关系。一般来说,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积极地寻找与父母保持亲近的机会。孩子与父母的依恋…  相似文献   

11.
幼儿在走路或活动时,摔倒的现象是时有发生的。有时是因为地面沟沟坎坎,使孩子摔倒;有时是因孩子们在一起推推搡搡摔倒的;有时则是因孩子动作协调不好,再加上走路东张西望而摔倒的。 当孩子摔倒以后,大人会有不同的反映。我发现当孩子摔倒的一瞬间并不哭,而是眼睁睁地看着大人。而孩子摔倒后的哭闹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人的态度。 有些人,看到孩子摔倒时,表现出惊慌的样子,会奋不顾身地跑向前抱起孩子,不想这时孩子却感到委屈会大哭起来。还有的人,当孩子摔倒后一边哄着  相似文献   

12.
拜读《山东教育》第16期“新论语”《切勿培养“学奸”》一文,深有同感。与老师们聊起这一话题,观点也比较一致:孩子越来越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变着法地讨好你,想让老师表扬他。“学奸”也大概由此。老师们的所言难免以偏概全,想得到老师的夸奖也未必是在讨好老师,具体情况应该作具体分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看大人的眼色行事,处处显得十分乖巧,家长和老师不但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是否存在问题,反而认为这样很好,是孩子懂事,讨人喜欢,这就实在不敢恭维了。孩子就其天性来说,本该是当哭则哭,当笑则笑,是…  相似文献   

13.
众多杂志、报纸都曾对中日家长的儿童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进行过比较,其中有一点,认为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抗挫折教育。最常举的例子就是,日本的孩子走路摔倒了,父母从不去扶他起来。而在中国,如果孩子被地上的石头绊倒了,孩子不会努力地自己爬起来,只会趴在地上哭,家长则会立马跑过去扶起孩子,并拾起石头扔得老远,嘴里还念叨:“该死的石头!”转身对孩子说:“宝宝不哭了,都是石头不好。”于是,孩子心安理得,大人理所当然。比较结果,舆论认为,我国家长的做法只是让孩子暂时破涕为笑,但是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就会不…  相似文献   

14.
到一位朋友家去玩,朋友家的孩子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哇哇大哭。朋友立即抱起孩子,一边念叨着“宝宝乖,不哭,我打死椅子”,一边用力拍打着椅子。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疑惑了:“椅子错了吗?”由于顾及着面子,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转念一想,如果不说,这种做法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误导?孩子被椅子绊倒,这跟椅子到底有没有关系?或者是大人的错。大人没有按照安全的要求合理摆放物品,导致孩子被绊倒,这时大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告诉孩子“我错在什么地方”。这样做一则教育了孩子应该合理摆放物品,二则“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本身给孩子做了…  相似文献   

15.
郭真礼 《家教世界》2023,(32):55-56
<正>在父母看来,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绝对是他最不可爱的时候。不管我们学习了多少育儿方法、管教策略,在暴脾气小孩身上,经常是毫无作用。孩子的脾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面红耳赤地跺地板、砸东西、尖叫、哭嚎……气得大人七窍生烟。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总是玩得好好的忽然就开始发脾气了?我们甚至把这一切当成是孩子的攻击和挑战:“他被大人惯坏了”“他想引起我的注意”“他故意惹恼我们”“他在试探我的底线”。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看到另一个孩子因为跌倒摔疼而哭,他也跟着哭了起来,或者吮吸着自己的拇指,看上去好像也很难过的样子。这样的情景我们很多人都遇到过。那个18个月大的孩子为什么会跟着摔倒的孩子哭呢?其实,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就是移情。移情(empathy),  相似文献   

17.
借着情绪的发泄,宝宝会表现出自己的感受、需要和期待。譬如给孩子一个玩具,孩子笑了起来:他的笑表示他很高兴,很喜欢你送给他的东西。情绪还可以调节与他人的亲疏关系:笑表示愿意亲近、友善地欢迎;生气则表示不愿意亲近、要和他人保持距离;不高兴和哭也容易引起大人的注意。因此,孩子的情绪表达,除了告诉我们他的感觉和需要外,也借此可以看出他已有控制社会环境的能力了。  相似文献   

18.
海西 《山东教育》2008,(1):124-127
怎样能让孩子喜欢书?想让孩子喜欢书,并不难。孩子向来是求知欲旺盛、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只要他认为好玩的事,不用大人说他也会积极地做。只要他感兴趣,无论大人怎样禁止他都会偷偷地去做。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觉得看书是件特别有趣、无比快乐的事,那根本不用大人嚷嚷“快看书”,不需要特别引导,孩子自然会一本接一本地看下去。  相似文献   

19.
假设你一个人第一次出远门,在火车上被小偷偷走了钱,你会怎么办呢?惊慌失措还是哇哇大哭?即使是一个大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慌得掉眼泪吧?有一个小男孩就遇到了这种可怕的事儿。是的,当他发现自己的口袋空了,钱不见了时,他也哭  相似文献   

20.
万晓红 《山东教育》2012,(15):43-44
瑞瑞常常有"人来疯"现象,当着我们大人的面,经常会欺负年龄小的孩子,或是上蹿下跳,弄得我们很尴尬。我回家也会批评、教育他,可是收效却不大。一天下午,我来接他,本来已走到大门口的瑞瑞,却飞快地跑回去抢一个正在玩沙小姐姐的铲子。抢铲子的行为没有得逞,就回手打了姐姐一拳。我让他道歉,他马上使出了"杀手锏"——哭。对待瑞瑞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