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69年,29岁的柴科夫斯基住在乌克兰首府基辅附近卡蒙卡地方他妹妹的庄园里。一天,他正在写作歌剧《女水神》的管弦乐总谱,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哼唱的一支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记录下来,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  相似文献   

2.
1869年,柴科夫斯基住在乌克兰首府基辅附近卡明卡他妹妹的庄园里,接触到了一些乌克兰的民歌。有一次,一个盲人歌手一边弹七弦琴一边唱歌,不断反复着同样的伴奏。柴科夫斯基很喜欢这首乌克兰歌曲,1874年把它用进了第一钢琴协奏曲,作为第一乐章的主题。柴科夫斯基在第三乐章中也用了乌克兰的民间曲调,主题是当地的春歌《来吧,来吧,伊凡卡》。  相似文献   

3.
1872年,柴科夫斯基住在乌克兰卡明卡他的妹妹的庄园里写作第二交响曲。每天早晨,他常常到附近的森林里去散步,从一位会唱歌的守林人那里听到了许多乌克兰民歌,并和他交上了朋友。他妹妹家里的厨子彼得·格拉西莫维奇是个乌克兰农民,每当柴科夫斯基在钢琴上弹乌克兰民歌《仙鹤》时,他总要走到他身边,和着拍子唱:“这样站起来,这样用手捏。”尽管音不很准,却唱得别有风味。柴科夫斯基把他所唱的《仙鹤》曲调,用进了第二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使这部交响曲生色不少。居住在俄国西南部乌克兰一带的斯拉夫人,有“小俄罗斯人”之称;因此这部富于乌克兰…  相似文献   

4.
柴科夫斯基是一位世界闻名的作曲家,他用他的作品表现出了一种民族的追求及精神,交响曲《曼弗雷德》是柴科夫斯基非常重要的标题音乐作品,这部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柴科夫斯基以及俄罗斯民族的悲剧性。同时,柴科夫斯基本人也非常喜爱俄罗斯民歌,他收集了大量的民歌,如《30首俄罗斯民歌》。其次,他将民歌素材用在了他自己的许多作品中,我们最熟悉的柴科夫斯基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另外,无论是俄罗斯特色的音乐语言,还是音乐过程,都称得上顶峰之作。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歌《东方红》在不断的传唱中,变成了一首雄伟庄严的革命歌曲,并被载入史册。但对它的曲调来源以及曲调演变过程,还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东方红》这首歌的曲调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东方红》源于陕北民歌并不是山西民歌《芝麻油,白菜心》。  相似文献   

6.
[课前准备] 1.钢琴、二胡和录音机。 2.潜江民歌歌单:《崔咚崔》、《数蛤蟆》、《洛阳桥》和《哥在高山打伞来》。 3.学生人手一份《崔冬崔》等4首潜江民歌的乐谱单。[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活动课,我们上了《荆州民歌知多少》这一课,并唱会了《崔咚崔》等4首传统的潜江民歌。今天这节活动课的主要内容是民歌新唱,即用《崔咚崔》等4首潜江民歌的曲调填写以抒发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7.
所有俄罗斯作曲家中,在全世界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恐怕要数柴科夫斯基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交响曲》,既是他创作的顶峰,也是他对人生、命运、爱情、婚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切感受后在音乐上淋漓尽致的抒发与倾诉。“让他们猜猜看吧,”在他写给侄儿的一封信里提到他准备写作的这首乐曲时柴科夫斯  相似文献   

8.
《乌苏里船歌》原本是一首黑龙江赫哲族民族特色的声乐曲,是生活在黑龙江的赫哲族人在劳动中逐渐产生的民歌曲调,是赫哲族的文化象征和标志,后来经过改编成为了钢琴独奏曲。此曲将中国民族调式与西方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既保留原有曲调的风格,又在和声和织体上进行改编和创新。本文将对钢琴作品《乌苏里船歌》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演奏技巧和调式调性,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曲子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湖南民歌。歌词产生于1950年。曲调最初套用的是京剧曲调《小放牛》。整首歌曲是词作者徐叔华创作的歌舞小剧《双送粮》中的一个唱段。1951年由朱立奇重新套用了唐璧光的《送瓜调》的曲调,并且对原曲的节奏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将原曲的慢四拍子改为快二拍子。《送瓜调》原本采用的是湖南祁阳的小调音乐。  相似文献   

10.
刘福安先生创作的钢琴曲《采茶扑蝶》也正是运用了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的曲调改编而来,这首钢琴吸取了《采茶灯》音乐中的《正采》、《倒采》和《扑蝶》的曲调,并且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和改编,在原民歌曲调的基础上,通过钢琴模拟民族乐队的音响效果,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一、课题:《浏阳河》
  二、案例背景说明
  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湖南民歌。歌词产生于1950年。曲调最初套用的是京剧曲调《小放牛》。整首歌曲是词作者徐叔华创作的歌舞小剧《双送粮》中的一个唱段。1951年由朱立奇重新套用了唐璧光的《送瓜调》的曲调,并且对原曲的节奏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将原曲的慢四拍子改为快二拍子。《送瓜调》原本采用的是湖南祁阳的小调音乐。经过套用、改编的《浏阳河》便有了崭新的面貌:歌曲的歌词是口语化的回答,两段歌词一问一答,风趣轻松的问答中饱含着对毛主席的敬仰和爱戴。歌曲四个乐句,一字多音的组合,丰富多样的节奏,使得歌曲呈现出欢快、流畅、纯朴、明朗的风格。衬词“啊咿呀咿子哟”更增添了这首湖南民歌的地方风味。  相似文献   

12.
秦妍妍 《考试周刊》2010,(28):43-43
《绣荷包》作为一首传统的民间小调,其分布范围很广泛,几乎遍布全中国。本文从该民歌的曲调特征、歌词风格与衬腔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鲁南民歌《绣荷包》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前苏联著名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根据俄罗斯民歌曲调创作了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24首钢琴前奏曲Op.38》。本文试对其《24首钢琴前奏曲Op.38》中的第十六首前奏曲进行解剖和分析,探究其艺术特点与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14.
在王洛宾搜集、整理、改编的众多民歌中,《青春舞曲》是一首极为明快的歌曲。1939年,王洛宾在甘肃酒泉搜集到这首新疆民歌,回到青海西宁之后将它修改定稿。这首歌曲的情调与王洛宾其他作品的风格有比较大的区别。王洛宾编写的歌有一个特点,就是曲调欢快,歌词风趣幽默、积极向上。这首歌曲的原型是来自新疆南部民间的舞曲,是王洛宾在甘肃的河西走廊从维吾尔族民间艺人那里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写旧体诗。五四运动前后,他在写小说和杂文的同时,还写作白话诗。大革命前夕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他为了探索新的道路、追求新的战友,以改变“荷戟独彷徨”的处境,又写作散文诗。到了后期,他除了写作大量旧体诗外,并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统治,写作了极辛辣的讽刺性民歌体诗。他的战斗的一生,除所写散文诗结集为《野草》外,新旧体诗共计六十二题,七十九首。其中早期十八首,前期十二首,后期四十九首。这些诗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民歌中有一类曲调叫做时调,它是在人们休息、娱乐时唱的民歌小曲。时调往往经过了民间卖唱艺人的加工,因此其曲调的结构形式往往较规整匀称,旋律优美,婉转动听。时调的流传时间非常悠久,许多时调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时调的流传范围也非常广泛,一首时调往往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它的影子。时调在流传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大同小异的变体。《茉莉花》就是一首在我国各地广泛传唱的一首时调小曲。  相似文献   

17.
《长相知》是石夫先生根据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创作的一首民歌,它不仅具备独特的文学成就,而且具备独特的艺术成就,其古朴、典雅的曲调以及揉和了古典戏曲的技法特点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韵味。本文从歌曲的艺术意境入手,结合其音乐特点与演唱技术的运用,对《长相知》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声音调控和演唱处理方法,从而为演唱这首作品的表演者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曲家、钢琴家、演奏家储望华先生在2003对江苏民歌曲调进行改编,进而创作出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并且同年6月,在悉尼音乐学院的音乐厅进行了全世界的首次演出。本文将对这首改编的《茉莉花》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这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乐府诗,写得清丽婉转,真切感人。李白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民歌学习,并袭用乐府旧题《子夜吴歌》写了四首诗,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咏秋。六朝乐府《吴声歌曲》中有《子夜歌》。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晋代有个女子,名字叫子夜,创造了这个曲调。因为出在吴地,所以叫《子夜吴歌》。这个题的内容多写闺怨,而且只有四句。六句是诗人自创,并赋予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寂寞时分     
胡同口那位带着墨镜,满脸沧桑的老人,拿着那古旧的二胡拉起这首《夜深沉》。整个城市伴随着哀怨的曲调迎来了又一个夜晚,当这深邃的墨蓝色完全吞噬最后一片白时,他便睡了……此时,卸下你厚重的"外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