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而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又有其特殊的教育特点。地方高职院校有责任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当地音乐类非遗的重任,应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自身特点正确利用自身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克服存在的困难,与本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结合。本文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开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力度的加大,强化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学习己成为当今高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地域音乐文化为特色的音乐教育正成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办学的一个共识.很多高等院校都结合各地的实际作了积极的探索.把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引入教学环节,使学生对地方的音乐瑰宝深入的了解,使其获取民间的音乐养分,让学生具备全面的音乐素质,扎根地方,使其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同时也是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其品种纷繁多样、蕴藏量大、覆盖面广,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属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保护、开发、利用能促进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提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序进行,有利于提升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其品种纷繁多样,蕴藏量大,覆盖面广,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属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对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保护、开发、利用能促进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提升,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序进行,提升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青岛市成功申报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等10类27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承渠道不畅,与教育脱节,缺乏对民族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等原因,青岛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构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形式、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促进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宜昌丝竹为中原古乐与当地巴楚民间音乐的混融体,曲牌丰富多样,旋律古朴优美,地方特色鲜明,是湖北民间音乐和器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重点阐述宜昌丝竹的历史源流、代表性曲目及保护传承现状,分析研究宜昌丝竹面临的困境,思考并提出保护传承宜昌丝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山西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其内容主要包含左权开花调、河曲民歌、晋南威风锣鼓、绛州鼓乐、上党八音会、文水鈲子、五台山佛乐、太原锣鼓、恒山道乐等九项内容。整理归纳和分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西民间音乐的艺术风格及特色,一方面可为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山西民间音乐直接且丰富的资料,另一方面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山西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已进行多年,目前仍存在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如理论准备不充分、职能错位等。贵州布依族器乐合奏乐种小打音乐,是贵州省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切入,对布依族的民间器乐品种小打音乐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求探究布依族小打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民间音乐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民间音乐面临着传承的难题,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根本,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让民间传统音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是相关行业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从我国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出发,探寻了非遗视角下民间音乐的保护路径与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应该是“引导”而非“主导”,多方扶持帮助民族文化加强自生机制的建设,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府通过传承人管理、资金扶持、教育推广等多种手段,筑造民族文化的民间社会基础,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美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艺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高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新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就美术教育而言,由于其专业特点及历史原因,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尤为密切。它可以促使我们从艺术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考察、记录和研究,还可以在高校内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培养新一代文化传承人。同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动力和资源的艺术创作是实现其传承与创新的最佳方式之一,它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并在当今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2.
流行于豫北延津的二夹弦是产生于清光绪年问并绵延至今、深受群众喜爱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先后被河南省和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戏种。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二夹弦经历了多次兴衰演变过程。在弘扬、保护和发展祖国魂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优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努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以沧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进而阐明了地方高校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大学是文化遗产学习与传承之地。作为地方性的师范院校,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接触和认知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培养他们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视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日渐深入人心.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相应的保护并加以传承和发展,是当前有关部门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在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建立适当的旅游开发模式,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之间产生的矛盾,保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于敏 《平原大学学报》2007,24(4):99-101
文章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意义,并对图书馆应如何采取措施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性质是带有公权性质的私权基础上,进而对如果直接适用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一些障碍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构建,重点分析论述我国如何利用知识产权法的三种保护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综合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大众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在充分肯定大众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发挥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以辽宁省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个案,重点阐述大众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甘肃是历史文化富集的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突出,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在少数民族现代化的进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分析甘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以往保护的成就和不足,比照非物质文化保护理念,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全文在对温州畲族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八条对策,即转变观念、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宏观管理、建立温州畲族文化遗产博物馆、通过宣传教育来保护和传承温州畲族文化遗产、温州畲族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