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羊刚 《教学月刊》2003,(6):38-40
一次全市范围的考试后,一位女生拿着自己的作文来找我。她有点委屈:“考试作文是不是凭运气的?我的作文没偏题,怎么得分比平时作文不如我的同学都低呀!”言下之意是,考试作文的命运取决于落到怎样的评卷老师手里,“写”得好,不一定“评”得高。这种想法在学生中很有代表性。于是,我仔细读了这篇阅卷老师评了43分(低于全市平均分)的习作,发现文章不乏可贵之处:(1)扣题紧。写对“苦”“乐”关系的认识,既不受提示语的限制,又切合题目要求,算得上“机智”。(2)情感真。从亲身经历中取材,不矫饰、不虚夸。(3)体验深。“苦”不仅需要…  相似文献   

2.
先列出四位教师及其相关的作者、作品: 寿镜吾先生,鲁迅的老师,“我对他很恭敬,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鲁迅的老师,“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藤野先生》) 蔡芸芝先生,魏巍的老师,“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我的老师》) 段泽甫先生,杨如鹏(科普作家)的老师,段先生“讲课生动通彻,板书古雅清丽,昭示出学养的深厚和性格的耿介,深受同学们的敬重。”(《恩师赋》) 作品中的教师形象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作家…  相似文献   

3.
吕海青 《下一代》2012,(7):27-27
开学不久,一位家长特意找到我说:“孩子可喜欢你上课啦,你说的话,对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圣旨’啊!”我不由得感动,但同时也在思索: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害怕,为什么不怕我还喜欢我呢?在后来的谈话中我终于知道,原来,孩子喜欢我对他(她)们笑,喜欢我和他(她)们“拉家常”。我在课余时间总爱和他(她)们说说话,有时问问家庭情况、娱乐情况、饮食情况、身体状况、业余爱好,等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又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没想到我这极为平常的做法,竞使孩子深深地享受到被爱的幸福,老师在他(她)们纯真的世界里是多么崇高啊!  相似文献   

4.
陈燕 《江苏教育》2008,(10):39-39
蔡小庭是我所教五(7)班的班长。同学们都喜欢与他交朋友,碰到不懂的题目,都会去向他请教。他总是像老师一样引导同学们反复思考,一般不直接说出答案。同学们都称他为“小蔡老师”。  相似文献   

5.
晚上,女儿在写语文老师布置的毛笔字训练作业。“爸爸,你看我写的字好看吗?”女儿问道。我拿起女儿的大仿训练本仔细端详了一番。怎样评价女儿的毛笔字呢?如果说她写得很好,会不利于她修正笔画不恰当的地方;如果说她写得不好,会伤害她的自尊心。我从她的说话神态上可以看出,她是多么想得到我一句赞赏的话。我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平平,我觉得写毛笔字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比如说,你写的‘某’字中的横这个笔画,你仔细对照一下字帖中这个字中的横,你看一样吗?”  相似文献   

6.
一位编辑朋友给我传了些她审阅的头痛稿件题目,如“论小学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探索”“谈赏识教育”等。光看这些大而全的题目,就能想到文章写得怎么样。我认为,对初学写教学文稿的老师来说,最好还是先从“小”入手,多写小文章。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校在三年级丙班组织了一次周会课公开教学,题目是“我们都来学习‘小虎子’”。由于事前教师认真地进行了准备,因此教学效果比较好。现将活动情况介绍如下。教材的选择周会课没有固定的教材,要教师自已去选择。三丙班顾老师早在开学前就制订好了全学期的周会课教学计划。她的计划包括:课题(或中心)、目的要求、教学方法、课前准备等项。顾老师说她对计划的制订和教材的选择,紧紧掌握了“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个准绳,同时也十分注意结合儿童实际,适合儿童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每次美工活动时,总会有些孩子说:“我不会”。“我不行”,还有的孩子看老师快走到他(她)身边时马上用手或身体盖住,不让老师看,载磊就是其中的一个。其实,他是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他的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凡事喜欢问为什么,并跟你讲道理,可就是一到美工活动时就犯愁,特别在老师面前总是不敢下笔(或动手),有时还放声大哭。安慰他、鼓励他效果都不佳。今天的美术活动是用旧挂历纸撕蝴蝶,小朋友们探索、讨论后,都纷纷动手撕自己的“蝴蝶”。当我来到戴磊身边时,他却愁眉苦脸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蹲下来…  相似文献   

9.
“不知道”     
要把工作做好,应該知道的必须知道;必须知道的一定得知道。可是,我們經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本来应該知道得很清楚的,却是不知道。一天,×老师对我說:“我班有个孩子肚子痛,病倒了。烦你把他送回家去。”我欣然允诺,就問她:“这孩子的家在哪儿的?”“嗯……”她的脸色显得很尴尬,吶呐地說:“我……不知道。”“×老师,今天你班上有几个学生缺席?”一天放学后我问一位班主任。他慌忙在办公桌上找点名册,可是找呀找,找  相似文献   

10.
一次,儿子的老师上门来告诉我们,班上的小朋友都已经能从“1”写到“5”了,不知为什么,独有我的儿子连个“2”字也没能过关。老师是来请求我们配合的。“他一写就是反的,”她在桌子比划了一个“S”,“怎么扳也扳不过来。”她内疚中带着无奈。我别提有多沮丧了。我和我丈夫历来不主张在孩子入学前,过早过多地教他认字,算算术。我们总是顺其自然,他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有一个比我高几届的同学,他讲过一番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他由于过早地教授孩子读完小学一年级,甚至二三年级的一些课程,结果,孩子入学后,觉得老师讲的内容自己全懂,反而养成了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但老师的来访,把我原本平静的心境搅得稀烂。我再也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11.
“老师,他说他喜欢我!”“啊!是吗?……有人喜欢不好吗?”“老师,不是那个意思,是那个意思……”“到底哪个意思?无论什么意思,我认为有人喜欢总比没人喜欢好,难道你希望没人喜欢你吗?我倒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我,themorethebest.”“老师,可是,可是,……我又不喜欢他。”“你看你看,你不喜欢的人都喜欢你,你喜欢的人肯定会更喜欢你这么多人喜欢你,难道你不高兴吗这说明你是一个多么出色的好学生啊!老师也喜欢出色的学生!”满脸泪痕的她开始破涕为笑了。“可是,他还说因为喜欢我而无心学习。”“这可不太好。但你烦恼什…  相似文献   

12.
2004年9月,周边农村学校并入我校。李老师刚从农村学校转过来,她对那儿的情况比较熟悉。我先向她打探一下新转过来的学生的情况。她告诉我:“你们班的卢杰不太好管,他在以前的学校就是‘剌儿头’,你得注意他,很难管教的。”  相似文献   

13.
“钓”蝴蝶     
那是个云淡风轻的午后,我正在上美术课。当孩子们进入做画的角色后,我便来回观察指导,孩子们画得很认真,看着孩子们的画,笑意在我心中荡漾。这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怪作”:从一家阳台上伸出一根钓鱼竿,末端挂着一朵盛开的娇艳的玫瑰花。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正绕着那朵玫瑰花翩翩起舞,手握鱼竿的是个可爱的小姑娘。我不高兴地问:“你怎么会这样画呢?”小姑娘似乎没有注意我愠怒的表情,仍然沉浸在做画的喜悦之中,高兴地说:“老师,我在用玫瑰花钓蝴蝶玩呢……..”听着她稚气的话语,我被感动了:多么可贵的童心,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富有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魔鬼”史     
写下这个题目时,心里不禁发悚,真担心史老师看到后会大发雷霆,但是又想,史老师真的读完我的文章,也许会眉开眼笑呢。史老师在我们年级里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嗓门,她喊起来,那“超声波”要把我们的耳朵震聋了。有一次,我们沙龙课看电视,听到史老师在走廊里训五(6)班的同学,那真是“声嘶力竭”,听得我们脚都在颤抖。我们班的同学情不自禁地嘀咕:“太恐怖了!”史老师出起题目来,那真是不用说。特别是期中和期末考试期间,大量的题目如潮水一般涌来,一上她的习题轨道,就是单行道高速公路,我们前半秒刚写出答案,她后半秒就“封杀”:“错了,你看……”…  相似文献   

15.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句话,(出示:一群美丽的鸽子,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得人了迷。)会读吗?(指名学生读。课件点红“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这句话中都读——de。既然都读de,那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有的地方用“地”,而有的地方又用“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用法。(板书:的、地、得)  相似文献   

16.
我从教47年,最难忘的是“文革”中当“地下校长”5年的经历。 这事还得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1965年说起。那时我教的语文早改成了教“两报一刊”社论和《毛主席著作选读》。一天,我上高二的课,才板书课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位学生就问道:“杨老师,书上的题目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那’字没有口旁,您是不是写错了?”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让大家读一下课文,看看应当用“哪”或者“那”。  相似文献   

17.
今年带小学一年级,班里有个学生叫明丽,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小姑娘长得很可爱,性格较内向,平时言语不多,只是她偶尔流露的坚毅、隐忍的表情既让我赞许又使我迷惑。在不长的一段时间里,发生的一连串和她有关的故事,无疑给我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座位事件一天,我按照个子高矮给孩子们排好座位。刚刚让他们坐定,只听从教室一角传来叫声:“老师,我不要和她一起坐!”那是一个小男孩,大大的脑袋,瘦瘦的身子,让人一看马上联想到“小萝卜头”。他的小脸涨得红红的,看来这句话憋了好久了,而坐在他身旁的恰恰是明丽,小姑娘委屈得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18.
看了这个题目,你可别以为我班真的有三头牛。我指的是我班三个姓刘的同学,不过他们还都跟牛挂得上钩呢!先说那个人称“老黄牛”的刘元吉吧!他在班上是出了名的大好人,成绩好,肯帮助人,做事特认真。就说帮老师抄黑板这件事吧!他中午在学校吃饭,时间比较多,语文老师经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暑期,我随全省农村教师到武汉市参加省里组织的农村教师培训,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讲课时的一个精彩片段,令我心潮起伏。他讲的是一位启蒙老师在教学时问孩子们:“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头?”其中一个孩子大声地说:“3个手指头。”这时,班上的孩子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孩子,而是说:“回答得好,声音宏亮,胆子很大。3个手指头,只差2个就对了。”多么机智的教师!多么精妙的点评!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都想不通,自己好歹也算半个文人吧,儿子为什么就没有一点儿文学细胞,都读三年级了写出一句话来还有半句错别字。每次一看他的作文和日记,我就怀疑当初医院里发生过调包事件。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我最熟悉的人”的作文,儿子是这样写的:“宋娜是我身边一个最熟悉的人。我很爱她。陆寒也爱她,我长大了和陆寒打加(架)。打赢了就和宋娜结分(婚),我们生个孩子叫王子,我不让他读书,我教他玩电子游戏。我们多么辛(幸)福啊!”我读后大吃一惊“:这小家伙,小小年纪都在想些什么呀!”看我脸色不好,儿子怯怯地说“:老师说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