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奇 《政治思想史》2011,(2):184-192
一、保守之回归 如果说古典之“追寻”和“重温”至少对我而言似乎仅具有仪式性的意义,那么所谓“保守之回归”则在我工作的政治哲学场域中呈现为一种活生生的存在和对象。设想后人撰写近10年来中文政治哲学之历史,“保守(主义)之回归”一定是不可或缺甚至必须浓墨重彩地加以刻画的一章。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本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前者属于文化观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哲学范畴.然而,以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却试图通过心本论、性善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关系等维度,建构一种糅合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以期复兴中华民族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这不仅构成了现代新...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本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前者属于文化观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哲学范畴。然而,以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却试图通过心本论、性善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关系等维度,建构一种糅合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以期复兴中华民族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这不仅构成了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基本架构,亦是其鲜明的学术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4.
帕麦斯顿是19世纪长期活跃于英国政坛和国际舞台上的著名政治家与外交家,他信守保守的自由主义原则。保守自由主义是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混合体,它兼具二者的特点。帕麦斯顿认为这种政治哲学能最好地保卫英国的国家利益,我们从其印度政策的制定中处处可以发现这一思想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出现是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必然,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在这一特定时代情境中做出“保守”选择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们,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中为他们所坚守的文化而抗争的群体,他们的“保守”只表现为文化上的守护,而无政治上的企图;文化保守主义对激进思潮的制衡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6.
《中庸》作为孔子儒家“中道”哲学的专门著作,其所言即如何把握与使用中道.所谓“中庸”就是“用中”,东汉郑玄所说极是!“清华简”《保训》的发现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儒家自尧、舜以来的“执中”理论得到了验证.周文王、武王十分重视以礼制中、以刑教中,影响周代社会至深至远,更影响了孔子儒家.孔子的“中道”哲学是孔子智慧的集中体现,它是社会稳定之道,也是社会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7.
《师道》2008,(10):62-62
在当今中国,承认自己是教育改革的“保守主义”需要极大的学术勇气和道德决心。(见《教育学报》,作者:朱成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因而辨识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不仅仅要观其“名”,更要察其“实”,也就说“保守主义”是不是“保守”了应该“保守”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从近代发端到当代修正,其理论演变都是围绕着某种理性论证方式展开的,在论证过程中借助于一种普遍人性观点和理性假设推论出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规范.罗蒂的反认识论和反理性主义立场使他不再相信任何基础主义式的理论言说方式,但他对启蒙政治计划及其实践效果的认可也使他在放弃自由主义理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该理论为之辩护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他认为,自由主义制度及其生活方式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辩护方式,这种方式将抛弃启蒙哲学思想的残余,以便更能够适应后启蒙时代的智识语境,因而也能产生更好的辩护效果.虽然罗蒂的辩护方式在自由主义内部也未得到认可,但对于我们站在自由主义文化之外认识自由主义及反思政治哲学方式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仁”作为孔子的核心思想,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所追求的文化理想,也是孔子对“三代”的一种历史的反思。这当中既承载着孔子对孜孜以求的“黄金时代”的理想诉求,也体现着儒家创始人对“三代”精神的历史的自觉。特别在对“三代”的反思、回归和超越中,体现了孔子深刻的历史感和儒家人世的厚重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育》2018,(1):5-14
儒家教育的意识形态神话是指儒家教育被提炼为一种具有观念霸权地位和政治设计激情的教育观念,并与现实的社会政治情境建立起一种相互调适性的意义关系。具体而言,儒家社会主义和儒家自由主义构成了儒家教育意识形态神话建构的两种路向。在儒家社会主义的国民教育神话中,儒家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信仰的现代儒生;在儒家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神话中,儒家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出具有自由民主意识的君子公民。然而,无论是儒家社会主义,还是儒家自由主义,其在社会实践上均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儒家教育革命与社会革命,在学科实践上可能会导致儒家教育研究陷入固定的理论言说方式与儒家情结之中。鉴于此,实现儒家教育研究的去政治化、去理想化和去激情化,从而回归日常的教育现实和理性的研究态度,是破解当前儒家教育意识形态神话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之学,是中国哲学智慧的源头活水。孔子作为儒家的始祖,为政之道是政治伦理思想的精髓。在孔子的思想视域中,所谓政治,与道德和伦理密不可分。他总结和继承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智慧,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强调政治生活中道德的决定性作用。“以德治国”思想,成为中国历代政治思想的主流,成为积淀在人民心中的珍贵政治遗产。酌古准今,“以德治国”思想中的真知灼见,仍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2.
政治自由是近代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在政治自由问题上,卢梭以平等前提下的自由主义为价值取向,将合理假设的“自然状态”作为逻辑起点,将“自然的自由”、“社会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作为实现政治自由的必经阶段,将公意指导下的“人民主权”作为最终目标,从而构建出政治自由观的独特逻辑,同时也包含着政治自由被滥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美国政治哲学家约翰.凯克斯在《为保守主义辩护》一书中从保守主义的立场出发,对保守主义的四个基本信念,即价值上的多元主义、意识形态上的怀疑主义、制度上的传统主义和人类完美意义上的悲观主义,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发展出一套保守主义的政治道德。约翰.凯克斯所主张的保守主义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诉求,这种现实主义诉求是通过中庸的而不是极端的途径加以实现的,从而使得其所主张的保守主义成为一种折中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从古典自由主义之中孕育而生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它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的。这不仅表现在理论上西方政治哲学对自由的困惑之中,而且表现在崇尚自由的人们却在现实生活中逃避自由的这种对自由价值的极大疑问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作为对立面的保守主义的中兴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有新自由主义自身内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治理想是政治思想的核心部分和最高点。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很复杂,但是其政治理想却相对接近。从对尧舜与禹汤文武之间态度的差别,可见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人而非周礼更非王权。从孟子对于“先王”的诉求和对尧舜“圣”的判断,从对不道君主的否定到对能臣的否定,从对“势”的否定和对人伦的绝对肯定,尤其是从对豪杰之民的肯定到对文王绝对作用的否定,其政治价值观已经超越孔子的民本思想,具有“民权”思想特质。荀子虽然在儒家理想与法家的手段之间出现徘徊,但政治价值观的立足点在于民是可以肯定的。在如何通向理想政治的方法论上,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这不仅仅是保守主义的问题,更深刻的矛盾是,恢复周礼至多只能恢复文武之道,并未能达到尧舜之治;孟子推行先王之教,推行德政,在战国中后期功利主义的大潮中,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荀子想摆脱孟子方法论上的苍白,借鉴的却是法家政治手段,开创了古代中国社会“儒法互用”的先声。孔孟政治方法论上的疏空,虽然留下阐释空间,但得出儒家有“专制倾向和权威主义”或“开明专制”这样的判断,是缺乏史料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新保守主义与美国全球民主化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超 《教学与研究》2003,45(9):58-63
新保守主义是 2 0世纪 60年代美国崛起的“新保守派”思想的政治标签。强调道义和推广民主是新保守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特劳斯的政治思想是其哲学基础。“天赋使命论”、“新里根主义”、“布什主义”和“新帝国主义”是新保守主义推广民主思想的具体阐释。在这个理念的推动下美国进行了推广民主的实践 ,并制定了自己的全球民主化战略。新保守主义对美国的政治思想和外交政策产生了深度影响 ,但由于该理论本身的偏激和狭隘其影响必将有一个限度。  相似文献   

17.
<正>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人们对此均有不同的界说或规定.然而,就其影响和理论深度而言,仅儒家独占鏊头。在儒家人性思想的发展中,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也”的命题力开先河,其后,围绕着“性”与“情”、“理”与“欲”、“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关系,掀起过众多的波澜。  相似文献   

18.
浅说“儒”     
儒家何以以“儒”为称 ,需从字源上探究这“儒”字的含义。《说文》“柔也 ,术士之称”的说法 ,历为学者所宗。其所以谓为柔 ,是由于把其主构“需”与“”相混。这种混淆由来已久。实则两字各有其本义。“需”训须 ,“”训柔。而“儒”取“需”义 ,即迟滞、流连、等待。《说文》“术士之称”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而所谓“术”,乃指道术。“术士”乃从事探求大道的人 ,即学者。儒家是探求大道的学者一派。“儒”作为学者之义至战国始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明他的写作《史记》的意图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确,司马迁的“天人之际”学说,是他的历史哲学的核心,是他的政治见解的理论基础。司马迁的写作《史记》,不仅是记载史实,而是通过史实表现了他对人对事的“论次”精神。所谓“论次”这里就有他的历史哲学和政治见解。那么什么是司马迁的“天人之际”学说的具体内容呢?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着重考察作为知识分子的徐复观之学思与经历.第一部分“学术与政治”论及徐既关心政治,但又坚持学术独立和不屈从于政治的态度.第二部分“传统与现实”讨论作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徐对传统与现实的阐释.第三部分“中学与西学”探讨徐对中西文化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