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的中學語文課裏應該怎樣進行詞語教學的問題,對我們北京市許多中學語文教師來說,還是改進教學實踐上的一個新課题。最初,我們為了加强過去在教學中所忽略了的語言因素,就單純地多講詞語。備課時曾為一詞一語的孤立鑽研用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課堂教學中也為一詞一語的孤立講解用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考試時也有出題偏重於詞語,孤立地釋詞、填詞之類的情况。後來,我們從檢查教學效果上發覺:這樣單純地多講词語並不等於加强語文課中的語言教育,相反地,這却是我們為了「明確語文教學目的、任務」和「相應改進教法」必須解决的問題。 現在,把我們的一些初步認識和在實踐中的體驗,提供出來,和大家研究。一初步認識到的一些基本原則 (一)明確詞語教學的目的: 詞語教學的目的只是為了更好地達成語文教學的目的,從而要注意下列三點: 1.應明確進行詞語教學不但是發展學生語言,並且也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手  相似文献   

2.
(一)教學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我才到工農速成中學教書的時候,只知道學生政治覺悟高,能夠自覺地積極地學習,可是並沒有考慮如何在教學當中啟發學生積極的自覺的學習精神,使學生從心裏喜愛學這門科學,並認識學習這門科學的目的。例如在我講植物第一課的時候,就沒有預先了解一下學生,然後依據教材並針對學生具體情況來組織教學內容,而是機械地在課堂上復述教材。我先講植物界是非常廣大的,接著在黑板上寫了許多植物的名字,我看到有許多學生用奇疑的眼色看著黑板;我又講了一下研究植物必須瞭解植物生活條件……學習植物,為了改造祖國自然,要向米丘林學習。課堂的空氣很沉悶,下課以後學生說:「意思倒懂,就是不大好記。」有的學生說:「是不是能把主要的東西寫幾條讓咱們記到筆記本上?」很顯然,這一課教的很失敗。我所講的已經離開了學生實際生活,離開了學生的實際文化程度,因為我們  相似文献   

3.
編輯同意: 我校(山東濰坊第一中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在職都已兩三年,除了一年度一次或兩次的觀摩敎學參加聽課外,平常是概不聽課的。最近,在一位他們認爲很不錯(敎導主任劉邕同志在歷史敎學小組業務研究會議上,對他稱讚過不止一次)的歷史敎員的觀摩敎學中,暴露了很多問題。那天,這位歷史敎員在講初中本國近代史下冊「中國人民大團結」時,竟是如此錯誤地貫澈思想政治敎育的: (一)講到中蘇友好同盟簽訂時,毛主席與斯大林握手的力量之大,說成是「力拔山兮氣蓋世」。(二)把地主階級的特徵,說成是些「抽大煙的人」。(三)把人民民主專政,說成是「初期要嚴的,後來會變的」。(四)  相似文献   

4.
近幾年來,歷史课的思想理論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教學的方式方法更加多樣化了。但在许多學校的历史教學中,也还存在着嚴重的缺點。其中之一就是教學方式方法与課程結构的公式化。在某些學校里,教師以單調无味的方式,日复一日地在所有班级讲着在教學方法上或課程结构上彼此间都完全相似的課。多數情况下,課程的課的講解並不是從最好地解决所學習的问題與每一課的教育教养任務这一觀點出發,而是從必须将其固定完成一套公式的觀點出發。這就是提問,教師講述,佈置家庭作業,鞏固。类似的公式阻碍着实现历史教師所面臨的嚴重的教育教養任務,在許多情况下,妨害着採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方法,降低着學生對功課甚至對整個課程的興趣。  相似文献   

5.
初中自然地理課,是每一個受教育的青年在他整個學習過程中,第一次與比較完整的、系統的地理科學相接觸的一門課程。這門課能不能教好,關係著學生們對整個地理科學的認識、愛好和學習態度,並將深深地影響著他們未來的學習方向;因此擔任講授這門課的教師必須努力把它教好。而教好這門課的先決條件,是深入地研究教材。我們必須明確,教材研究與科學研究是不同的。科學研究是創造和發展新的科學成果,或者是在已有的科學基礎上提出新的論點;而教材研究則是研究如何掌握這些科學成果,並考慮怎樣把它正確地傳授給學生。 這一工作應該如何具體進行,謹提以下幾點體會。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年是標誌着我们祖國政治生活與文化生活中充滿極重大事件的一年。斯大林同志關於語言學問题的天才著作是對馬列主義理論的新贡献,它引導蘇聯語言學走上真正繁榮的康莊大道,把蘇聯科學,首先是社會科學,提高到進一步發展的新階段。斯大林同志關於語言學問题的著作是構成學校中俄語講授底思想基礎與指導基礎,是克服講授這門課中的錯誤的思想基礎與指導基礎。  相似文献   

7.
香港地區的普通話教學,語氣詞一直被忽略,學習者因不了解語氣詞的重要性,而造成了許多誤用的現象。该文嘗試找出香港地區誤用語氣詞的原因和實例,對之作出分析、歸納,以期引起施教者的注意;並將粵語與普通話的語氣詞的語句實例列表對照,嘗試做出分析,找出對應的規律,給教學提供一些實用的材料。希望能引起各方言區的教研者的注意,在各方言區也能把語氣詞的普通話和方言的各自的用法作一個系統的對比,列入普通話的教材,以補充普通話口語教學的這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8.
學校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上課,認真的把課敎好,是小學敎師的主要任務。要把課敎好,首先要有充分的準備。 準備功課的第一點就是要精通課本。學校教育的內容是集中體現在各科所用的課本,這是我們教育兒童的主要工具。精通課本不但是要懂得字、詞的意義(雖然這也很重要),而其重點是在於要使兒童通過課文,學習到各科系統的知識和掌握着語文與計算所用的工具。忽視字詞意義的講解固然是錯誤的,若僅在字詞意義上打圈子也是不對的。據筆者所知,目前各地小學課堂教學上一個基本弱點,就在局限於字詞意義和枝節問題上的解釋,對課文的主題、知識本身的理解反而倒忽略掉了。教師為着使學生記得自己講解的字詞,先去查字典、詞典,根據字典的解釋,就在黑板上寫了一大篇的注解,學生就拼命的抄寫,然後死記不忘。有的教師生怕學生抄錯了,還要一本本的番閱改正;學生課外作業很多,教師成天忙着批改;至於是否真正能融會貫通,那是很少過問的。由於對課文內容缺乏充分的研究,教學的結果往往造成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見樹木而不見森林。  相似文献   

9.
去年五月初,我校幾個担任語文課的老師,到江西師範學院中國語文科觀摩教學。中國語文科各年級的課程,我們大都聽過了,但主要聽的是「現代散文選及習作」這門課(以下簡稱散文選)。觀摩時閒雖短,收穫却很大,也發现一些缺點,特別在「散文選」教學方面,今提出商榷。「散文選」與中學語文課關係最密切,有些教材是和中學語文課本相同,因而在教學方面對未來做中學教師的學生來說,更有直接影響。「散文選」是一年級的主要課程。每週六小時,由六位教師担任。有些教師備課是很充實的,主觀上也願意把課教好,但存在着下列缺點; 一、普希金教授指示我們:教文學作品的時候,不管篇幅長短,都應該給予學生完整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抗美援朝運動在津市展開后,我校立刻以全力推動,除在各科正課配合這一愛國運動外,並举行了抗美援朝展覽會、懇親會、講演比賽、壁報、漫畫展覽等活動。我所担任的手工课也隨之活動起來,做了一些抗美援朝玩具与启發兒童對科學、生產、国防發生興趣的模型。(都是能活動的)像抗美  相似文献   

11.
一、觀摩教學的展開 在第二次學科研究會議上,我們决定從第五周(十一月三日)起展開觀摩教學。首先進行相互聽課,在每課前,由任課教師先行介紹課文內容及教學要求和步驟,並舆聽課老師交換意見。每堂課後,集中漫談,提出聽課意見進行小結,在第三次學科研究會議上,我們又進行了全面總結,根據各教師教譟中的優點和經教,作出如下較完整的教學法的結論: 1、檢查舊課要從鞏固舊教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藉以整理同學的已得知識。 2、講解新課前,要將講解內容逐節提綱挈領地說明白,先使同學明確學習的要领。 3、講解課文要緊緊圍繞中心,掌握重點,有機地進行對比和分析、聯系同學生活實際,思想實際,系統地形象地貫澈教材內容,突出教  相似文献   

12.
自從本刊七月號發表了普希金專家的改進語文教學的意見以及在短評中號召語文教師來改進語文教學之後,全國各地許許多多的語文教師都已積極行動起來,無論在備課中、課堂上、課外指導方面,都在爲改進教學工作而努力;這的確是一種新的、好的氣象,是教師對學生負責、對國家負責的表現。這種氣象和這種精神,是應該繼續發揚的。不過,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又發生了一些偏向,這些偏向,就是:  相似文献   

13.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济地理学是一門具有戰鬥性、實踐性的科學。正確的經济地理學的研究,不僅在國家大規模經济建設中起着重大作用,並且是捍衛中國人民與世界勞動人民利益和打擊帝國主義的有力武器。但是,在新中國,科學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濟地理学尚未得到應有的發展,资產階級地理學觀點仍未從經济地理學領域中清除出去,特别是在經濟地理學的基本問題即對象問題上,仍然存在着錯誤觀點,使經濟地理学的發展受到極大阻碍。  相似文献   

14.
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全世界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產階級的導師馬克思與世長辭。這一偉大的思想家,雖然在那天停止了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學說,他的事業,七十年來,經過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不斷地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一直在全世界每一角落輝煌的勝利着。 馬克思學說是人類歷史上萬能地、最正確地、十分完備而嚴整地科學。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觀點與學說的體系。‘這些觀點總和起來,便構成了作為世界各文明國裏工人運動理論和綱領的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  相似文献   

15.
一要使學生重視地理課程根據無錫市各中學的實際情況,有不少學生認爲地理是一門副課,上課時馬馬虎虎,不專心聽講,考試時不怕不及格。甚至有些學生認爲:「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根本不把地理課放在心上。另外一種情形是學生覺得地理課就是山脈、河流、都市、鐵道、物産等一大堆名詞的累積,不容易搞清楚,因而不願學地理。也有的學生認爲地理課「沒什麽」,即使沒有先生敎,自己看看,也同樣可以懂。因此,要想敎好地理課程,首先必須糾正學生輕視地理課的偏向,這要從思想上來解決問題。解決學生思想問題的重要一環,是明確地理課在中學各課中應有的重要性(不是說地理課第一重要),以便在這個基礎上敎育學生自覺地學好地理。在 學期開始時,第一節課是一個重要關鍵。我曾在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中,向學生簡要地介紹了蘇聯史達林改造自然計劃,和共産主義建設的偉大工程,並且說明這些偉大工程的規劃,都與地理科學有著直接的關係。接著我又指出目前我們祖國的各項偉大建設,如治淮工程、營造防風林帶、鐵路選線計劃等,也是與科學的地理知識分不開的。下課以後,學生反映說:「過去我們將地理、曆史、語文三門功課,看作是同樣的「文科課程」,再也沒想到建設祖國還要應用科學的地理知識……」。這就說明學生已開始認識到在我們祖國建設的偉大過程中,地理是一門應用很廣的科學,開始扭轉了他們對地理課的不正確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上學期,我們在貫徹學校工作計劃的過程中,感覺到有以下四個問题,須提出來加以研究。第一,貫徹全面觀點,克服急躁情緒。上學期教師在學習市委决定後,都是情緒飽滿地迎接新的學年。在「授課計劃綱要」(下稱綱要)、「參考資料」到手後,都積極鑽研教材,埋頭備課,一致要求提高教學效果。但是不久,我們就發現在教師辛勤工作的新氣象裏,潛伏着急躁情緒。教師在工作裹體現的不是全面發展的方針,而是簡單地用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指標,要求學生把課本內容死記住,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具體表现,這樣在教學中就出現了如下的現象: (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是把教材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而是把教材硬塞給學生。最突出的是語文課中的詞彙教學,教師備課時間大都用來搬字典,在教案上逐條地寫詞彙定義,講課時就把詞彙的定義孤立地機械地搬給學生。例如離開課文把「從容」解釋做「經費不充足,還有些困難」,「地位」解釋做「官職」,學生若用這樣的定義解釋「從容就義」和「國際地位」是要鬧笑話的。甚至於有的詞彙,教師也摳不出定義來,解釋「緣故」是「因為什麼事」,「原因」是「推究什麼事」已是很牽强,而「怪不得」「越來越」教師也實在下不了定義。其他課程也都是如此,教師在鑽研教材時不是考慮如何貫徹總的學科目的和這一課的目的任務,而是要求學生把書上有的材料統統記住。因為教師最大的顧慮是怕學生在考試時答不出。有一次歷史課的觀摩教學,講各族人民反清起義裏的白連教起義、天理教起義、維吾爾族起義,教師就會把課本上的每一個人名、每一個年代都一無遺漏地作了講述。教師備課不是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研究如何更好地組織教材,只是按照「綱要」分配材料,填註解釋。  相似文献   

17.
我校教師在學習了總路綫及全國中學教育會議文件後,思想水平提高了,不少教師重視了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向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有的還能把課内、課外較好地結合起來,因而收到較大的效果。從下面兩個事例可以具體說明: 生物科有三位教師,平時對政治、業務理論學習较積極,所以能根據自然科學為生產實踐服務的基本目的來領會勞動教育的意義,並進一步體會到知識和勞動的正確關係,從而也認識到進行勞動教育必须使課內、課外適當地結合起來。他們教「達爾文主義基礎」時,有目的有計劃地在課堂上講述偉大的自然改造者米丘林的生平與其科學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而有力的熱愛科學,熱愛勞動的教育。在講米丘林學說的基本原理,米丘林學說在國民縱济上的意義及威廉斯的草田輪作制各節時,注意講明科學是怎樣和生產實踐緊密地結合着,而這種先進的學說又是怎樣通過艱苦的勞動創造出來的道理,並結合我們祖國社  相似文献   

18.
改革前的一般情況 過去我們的國文教學,不但沒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並且對國文教學的任務與重要性,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如很多國文教師認為:『白話文,講不出來甚麼?』『教一課算一課唄!』一般教師也認為國文好教,說什麼:『認識中國字,就能教國文。』在教法上則是老一套,即便有一些新的也是大半流于形式,如有的國文教師,竟在堂上叫學生站在桌子上練習講演,說是學習列寧講演。又如孤立地講解語彙,對抽象名詞也要下定義,甚至抄襲辭源,哲學詞典。結果學生只記定義,不會講,不會用。教學過程則是千篇一律——導言、題解、生字、試讀、範讀,語彙、試講、範講、回講、分段、全篇要旨(主題思想)、精讀、佈置作業——這樣冗長、龐大的教學過程,實際解決問題少。再加上教  相似文献   

19.
從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底過渡時期中,蘇維埃學校提高到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段,這個過渡時期,標誌着生產力之進一步的强大發展,社會主義社會關係的鞏固與充分繁榮,我們國家物質與精神財富的增加。 學校底這種高漲和青年一代共產主義敎育的更負責的任務,對蘇維埃敎育科學提出了特別高度的要求。 現在擺在敎育科學面前的任務,是過去從未有過的,這個任務就是研究與發掘共產主義敎育底規律性,確定最有效的辦法與手段,藉以保證以共產主義要求的精神——這是從我們社會循着共產主義道路發展的遠景中必然產生出來  相似文献   

20.
我們教研室的同志們,正在學習蘇聯的先進教學經驗。現在,把我們在政治理論教學中,進行課堂討論的方法,介紹出來供大家參考。一 課堂討論的目的性輿準備工作 課堂討論是在教師講課的基礎上,對課堂所講授的中心問題,進行有領導的討論。同學通過課堂討論,對一些中心問題,會理解體會的更深入、更明確,更有系統地綜合和集中起來。同時,在討論中要著重啟發同學真能開動腦筋,深入思考,以掌握課堂講授內容的精神實質;而並不是離開課本來單搞一套,或簡單地重複一下講課的內容。 課堂討論的準備工作,在學生方面,應該根據教研室發下的題目,寫出發言提綱。題目太大時,教研室就發下一些參考題。新同學對這種學習方法不熟悉時,教師在討論前要告訴他們題目的重點,以便進行準備。這樣,就可以避免在討論中接觸不到問題的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