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句丽巍霸山城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巍霸山城亦名吴姑城山城,坐落在辽东半岛普兰店市星台镇郭屯村葡萄沟北面海拔420米的巍霸山上,为高句丽时期修建的山城。从其布局、修建背景等方面分析,可以推断出它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从其建筑、形制、结构、用料等方面观察,可以透视出高句丽人修建山城的技术与创造力,并能弥补史料记载的不足。尤其是对于了解高句丽民族在辽东半岛地区所经营的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连地区目前可以确认的高句丽山城共有14座。文章主要介绍了大连地区高句丽山城的地理分布、山城遗址的保存现状,以及对高句丽山城的调查结果,并提出了保护对策,为研究东北地区南部的高句丽山城的分布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由于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山城分布表现出沿着半岛两翼黄渤二海形成雁阵之势,大连地区的大黑山山城则是这一雁阵南端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3.
丹东地区目前尚存并且可以确认的高句丽山城遗址有9座,分别为凤凰山山城、铅山山城、山城沟山城、高台堡山城、老孤山山城、城顶山山城、东山山城、虎山山城、娘娘庙山城。这些山城主要分布于鸭绿江、浑江和叆河流域。目前有关丹东地区高句丽山城的研究主要侧重对该地区现存高句丽山城遗址现状的调研与介绍,以及对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的考证。  相似文献   

4.
营口地区目前尚存并且可以确认的高句丽山城遗址有13座,分别为城子沟高丽城山山城、青石岭山城、赤山山城、奋英村山城、鹤羊寺山山城、烟筒山山城、孙家窝堡高力城山山城、白果农场东升山城、田屯村东高力城山山城、田屯村西高力城山山城、海龙川山城、马圈子山山城、茶叶沟村高丽城山山城。这些山城主要分布于大清河、碧流河、沙河、熊岳河流域。目前学术界对营口地区高句丽山城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营口地区现存高句丽山城遗址现状的调研和介绍,以及对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的考证。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后期“城人”与“城体制”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城人”即是高句丽各城中的军士。它是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变化和部族化政权体制相作用的必然产物。“城人”是高句丽“城体制”社会结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高句丽山城防御所倚重的最主要力量。通过部族体制组织起来的“城人”使得高句丽后期的各“城”团聚成了一个个难以攻克的军事据点,是“城体制”得以取代五部制成为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及墓室壁画,是已被历史长河湮没的高句丽所创造的辉煌文明的经典。高句丽王城由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而组成,包括国内城和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这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也是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2  相似文献   

7.
试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史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前的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地处两大化区的交界地带,其化特征既受到东北化区的影响,又受到海岱化区的影响,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化面貌。相对来说,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与山东半岛的联系更为密切,两地从公元前4500年左右就开始了化上的交流。这种化上的交流随着化的演化不断加强,到公元前2600年左右,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已成为海岱化区的一个化小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与山东半岛地区的化交流不仅促进了该地史前化的形成,而且对历史时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甘肃教育》2008,(4):F0004-F0004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座)。遗址于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高句丽第二十一代王文咨明王罗云在位期间,继承了其祖父长寿王北缓南战的对外策略,即对于中原王朝态度恭顺,且沿袭对北朝和南朝的两面朝贡,尤其是保持了与北魏的良好关系,为其在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解除了后顾之忧;其次,以武力威慑手段将与百济结盟的新罗拉回到其从属国行列,再次臣服于高句丽;最后,保持了对百济的军事压制,维系了高句丽的区域优势地位。经过文咨明王的一系列努力,巩固了高句丽在迁都朝鲜半岛后对内的政权统治和对外的战略优势。可以说,文咨明王是高句丽后期承前启后的一位统治者,亦是高句丽史上较有建树的一位君主。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中前期"城邑"作为地方一种管理组织方式,先后与"那部体制"及其后的"五部体制"并存。从三世纪末起至四世纪中后期,城邑逐渐成为在其征服地区普遍设置的一种管理方式,军事据点的性质较为明显。公元四世纪后期至五世纪,"城邑制"则随着高句丽领土扩张,在高句丽中央政权的控制下,成为在征服地域中普遍推行的,能够集军事功能、地方统治功能、整合属地民众和物资于一身,在其疆域内居于主导地位的地方管理体制。在三世纪中后期高句丽的城邑制官僚组织很可能是附属五部官制之下,五世纪随着高句丽在其疆域内广泛推行城邑制,城邑制的官僚体系也初具轮廓,但未完全从中央官制中分离出来。从此时期政体和社会发展程度看,高句丽毫无必要建立或照搬中原王朝的郡县制,不存在建立郡县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中前期"城邑"作为地方一种管理组织方式,先后与"那部体制"及其后的"五部体制"并存.从三世纪束起至四世纪中后期,城邑逐渐成为在其征服地区普遍设置的一种管理方式,军事据点的性质较为明显.公元四世纪后期王五世纪,"城邑制"则随着高句丽领土扩张,在高句丽中央政权的控制下,成为在征服地域中普遍推行的,能够集军事功能、地方统治功能、整合属地民众和物资于一身,在其疆城内居于主导地位的地方管理体制.在三世纪中后期高句丽的城邑制官僚组织很可能是附属五部官制之下,五世纪随着高句丽在其疆域内广泛推行城邑制,城邑制的官僚体系也初具轮廓,但未完全从中央官制中分离出来.从此时期政体和社会发展程度看,高句丽毫无必要建立或照搬中原王朝的郡县制,不存在建立郡县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高句丽王国后期继续吸收儒家思想。儒家的伦理、政治等思想随着高句丽王国与中原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得以广泛传播,这加速了高句丽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高句丽王国后期继续吸收儒家思想.儒家的伦理、政治等思想随着高句丽王国与中原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得以广泛传播.这加速了高句丽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申报世界遗产前后,对集安地区的高句丽文物遗迹进行整体性保护,在文物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实践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实践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规划中,也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为了今后高句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所需要的研究和工作还应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高句丽第二十七代王荣留王高建武即位后曾极力弥合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前期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因为唐毁其境内隋阵亡将士之京观,令荣留王惧怕中原王朝会再次讨伐转而兴建千里长城以拒王师,此举无疑使高句丽与中原王朝业已冰释的关系再生罅隙,断送了其在位前期的努力成果。荣留王后期,因其对唐政治态度的转变,为高句丽最终与唐发生战争埋下伏笔。反而是权臣盖苏文在荣留王期间坚持与唐修好的态度,重启了荣留王后期的对唐朝贡。君臣间政见的不合加剧了双方的矛盾,对政治权力的争夺失败导致了荣留王的被杀。  相似文献   

16.
高句丽民族是一个喜欢歌舞的古代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和舞蹈。公元5世纪,高句丽乐舞就传入中原,在隋唐宫廷乐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文献和高句丽古墓壁画中保留了一批关于高句丽音乐的珍贵资料,利用好这些资料,加强高句丽音乐的研究,充分发掘和展现高句丽音乐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总结和分析高句丽音乐研究的状况,阐释高句丽音乐研究的价值,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自小兽林王时期,佛教传入高句丽,从此佛教文化影响了高句丽社会的诸多因素。从历史遗迹中可以看到佛教因素在高句丽建筑上的重要应用和体现.以便于理解当时佛教在高句丽的传播情况.又有助于我们理解高句丽文化形成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谓高句丽军事问题是指高句丽军队发展、军队部署、军事指挥系统、军队构成及装备等方面的问题,它是研究高句丽历史中一个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问题。高句丽的军事发展在高句丽建立、发展、强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高句丽之所以能够不断扩张领土,逐步走向强大,最后  相似文献   

19.
侯震 《鸡西大学学报》2015,(3):29-30,3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东北亚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高句丽政权开始发展壮大,由中国东北地区不断向朝鲜半岛扩张,并逐渐与染指朝鲜半岛的日本开始有了直接的联系。高句丽遣使赴日大致经历了两晋时期的试探性接触,南北朝时期的争夺朝鲜半岛霸权,南北朝后期的主动与日本交往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民族在其生存和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即统称高句丽民族文化。通过阐述高句丽民族文化及其历史特点,民族文化在高句丽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高句丽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高句丽民族文化是衡量高句丽民族进步的重要尺度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