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非国有档案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学界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法律概念。更多的国家则将不属于公共档案的其他所有档案都划归非国有(私有)档案。它们包括家族、个人、私营企业、私人机构及社团档案。一、我国档案界对私有档案的定义我国学者对《档案法》中"个人所有的档  相似文献   

2.
"非国家所有档案"(以下简称"非国有档案")的概念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中并未明确提出,但《档案法》规定了"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是指机关、政党、军队、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原始形成和继受取得的档案,除此之外的档案均是"非国有档案"。并不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除国有档案形成主体之外的法人、其他组织)在经历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国有企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非国有企业档案的管理工作却相对滞后,与整个非国有企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不相适应.非国有企业档案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仅就国家对非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管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4.
一、档案概念的变化 我国传统的档案概念有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等,市场经济建立后,相继出现了企业档案、家庭档案、国有档案和非国有档案,以及近年的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等概念。概念的形成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从以档案的内容为概念的划分标准(内容标准),到以档案产生的社会领域为划分标准(来源标准)。名称和划分标准的变化,是档案概念变化的外在表现,其实质在于档案性质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档案犯罪的现行规定,存在保护范围太狭窄、概念表述不严谨、与档案法不衔接等缺陷.应当把非国有档案纳入刑法保护范围,完善相关条文的语言表述,增设一些新的档案犯罪罪名.修订后的档案犯罪罪名包括非法获取档案罪,非法出卖、转让档案罪,故意损毁档案罪和伪造、变造档案罪.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命令型、禁止型法律规制模式下,非国有重要档案保护管理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执法资源稀缺、利益失衡等难题,制约着档案规制正义和私权保障的有效实现。在非国有重要档案保护管理法律制度中嵌入激励性法律规制能够有效破解非国有重要档案所有权自由与公益限制的博弈困境,凸显非国有重要档案的财产权价值,促进档案治理的公私合作。实现非国有重要档案保护管理法律制度体系的激励相容.需要构建非国有重要档案财产权公益限制补偿机制,健全非国有重要档案申报评估及登记制度,逐步构建完善非国有重要档案流转交易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抢劫国有档案,应以抢夺国有档案罪论处.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的对象包括国家机构在公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档案,国家收购、征购、受赠的非国有档案,以及国家档案部门代管的或寄存于国家档案部门的非国有档案,但不包括国有档案的复制件.  相似文献   

8.
杜劼 《浙江档案》2022,(8):34-37
为落实《档案法》中有关非国有档案监管的要求,加强对非国有档案的监督管理,推动《档案法》的有效实施,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网站调研和比较分析,对当前非国有档案监管实践在监管对象、监管依据、监管范围、监管场景、监管方式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基于数据监管与档案监管的内在联系,梳理数据监管在政策发布、对象管控、主体协作、实践落实、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及启示,提出要从政策、对象、主体以及实践四个层面构建具有档案管理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非国有档案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保留“档案征购”这一规定,从行政法视域下展开研究。辨析了档案征购不同于其他四类具体行政行为的独立性特点,对其立法沿革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档案征购所面临的法律规范支撑不足、尺度与界限不明、实践中概念泛化等问题;参考借鉴了国外档案法规中有关非国有档案收集工作的法律条款,对我国非国有档案收集问题给出了三项立法建议:采用明确规范的法律术语、强化配套所有权监管制度设计、增加柔性化替代性措施的种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档案概念泛化问题进行讨论,从"口述档案"和"实物档案"的社会适应性入手,思考如何规范社会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