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就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三次高潮”、“四个阶梯”、“两个过程”、“近代化”等不同的说法;去年8月在湖南召开的“中国近代史宏观问题讨论会”上,有人还提出了以“独立和近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主张。历史基本线索是历史主要内容的体现。历史作为既往的存在是永不再变的客观事实,不能由人们的主观加以改铸,历史的基本线索当然也是如此。但是,由于历史是包罗万象、异常复杂的,人们认识和记述某个时代的历史,总是在大量史事中选择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件、制度、思想、人物等等,用以构划出该时代历史的概貌和发展规律,不会,也不可能包罗无遗地什么都写都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分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文章依据作为历史线索的三个基本条件,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提出了以“一条主线,两种转变,两个时期,三大板块”来理清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处理其分期及编写体例的新论点。  相似文献   

3.
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历史认识主体对客观历史进程的概括和抽象,也是史学著作体系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在80年代,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研究堪称“显学”之一。它反映了人们对中国近代史许多重大问题的重新认识,也直接关系到中国近代史著作新体系的酝酿和确立。 早在50年代,史学界在讨论近代史分期问题时,多少也涉及到了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当时胡绳提出;“要解决分期的问题必须先确定划分时期的标准。这也就是要确定,我们在叙述中国近代史时,主要的任务是在说明什么,以什么来做基本的线索”,主张要解决分期问题,必须先找出基本线索,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只有先找到基本线索,才谈得上对它分段,也才谈得上中国近代史著作与教材体系问题的解决。 因而到了80年代,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于1984年和1987-1988年两度出现高潮。归纳起来,其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梁景和先生新著《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一书,史料丰富,结构严谨,叙述清晰,第一次廓清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论辩的体系与脉络。书中的整体分析与个案点评以及研究思路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与创新性,也显示出作者治史的公正立场、敏锐眼光与卓越见识。虽在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现代化”论等问题上似着力不足,但瑕不掩瑜,该书仍是继续探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及其论辩不可回避的重要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中国近代史各个领域研究的开展和深化,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也日益热烈,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近代史研究。就目前来讲,这个问题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三次高潮说”;二是“四阶梯说”;三是“双线说”;四是“民族民主运动说”。这四种说法,从不同的着眼点出发,对中国近代史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和估计。本人不揣冒昧,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也做一点思考和分析,恳望史界师友斧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宏观研究日趋活跃,成效显著。本文拟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基本线索与历史分期,社会性质与近代社会的总体估价、社会主要矛盾等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稍作简要介绍,以期有助于研究的深入。一、基本线索与历史分期1、基本线索史学界于1984年—1985年和1987年—1988年两次出现关于近代史基本线索讨论的高潮。关于第一次高潮讨论情况,曾景忠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讨论述评》一文中作过比较系统的介绍,兹不赘述。1985年后,分别赞同“两个过程”说、“两大任务”说、“三大革命高潮”说和“四个阶梯”说者颇不乏人。不过,也有一些论者提出了如下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中国近代史学者的张海鹏先生积极参与了上世纪80-90年代有关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的探讨,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指导思想、近代史的分期、基本线索、研究的若干原则性问题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教学的开展,为加深我们对中国近代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作出了较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一些理论问题是比较重要的,比如如何看待110年的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是有帮助的。文章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清朝统治阶级与列强的矛盾也具有对抗性;中国近代史的本质包涵革命和近代化两方面;中国近代史历程宏观上有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以来,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成为继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讨论后的又一热点,它使人们从新的视角多层次地重新检讨了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要学好中国近代史,除应从微观方面逐章逐节学习外,还应从宏观方面把握它的基本线索和它的发展变化的各个方面. 一、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线索是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反映.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就可以把内容丰富、头绪纷繁的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1月3日至10日,由《历史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和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了“世界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与资产阶级历史作用”学术讨论会。全国近四十个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丁会议。会议的讨论集中于下面三个问题。一、关于“现代化”的含义“现代化”一词究应如何理解?多数同志认为,现代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对广义和狭义却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革命军事博物馆、《历史研究》编辑部、空军政治学院、复且大学历史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历史学会联合召开的中国近代军事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解放军及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一百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有关论文七十余篇,涉及到中国近代军事史的许多方面:中国近代军事史学科建设,中国近代军事史的基本线索和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这是关系到如何理解和概括中国近代历史的本质、发展趋向和规律,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大问题。自1954年胡绳同志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①一文中,提出“三次革命运动高潮”说以后,史学界虽然也有过争论,但在较长的时期中,多数同志接受了这一观点。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活跃和深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索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提出了许多新见解,使人深受启发。胡绳同志在他的名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序言中,再一次重申了“三次革命运动高潮”说②。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未指明究竟什么是基本线索?什么是进步潮流?未能弄清基本线索与进步潮流之间的关系,甚至误把进步潮流当作基本线索加以论证,以致众说纷纭,使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即整体结构与理论体系,是近年来史学界讨论的热门课题。五十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上都以胡绳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两个过程”的著名论断提出的“三次革命高潮”作为基本线索。八十年代初,李时岳同志首先撰文对“三次革命高朝”提出不同看法,主张用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向上发展的四个阶梯.由此引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讨论经历了一个由整体——局部——整体的反复深入的过程,很多同志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线索研究历史,应找到一条符合客观实际的基本线索,这条线索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对其他事物发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只有掌握这条基本线索,对于研究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正确认清历史主流和各种历史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头绪纷繁、瞬息万变的历史现象中,确定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这不仅是学习和论述历史的方法问题,而且是直接涉及对许多重大问题以至整个历史内容的评价问题,有必要进行些研究和讨论。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史学界长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粗略估计,不下十余种。真乃“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究竟根据什么来确定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怎样表述更为精确?下面提供一点刍荛之见。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全国院校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于8月13-14日在青岛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青岛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70余所院校的100多位代表与会。此次研讨会围绕“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推进院校研究”、“以案例研究为专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建立院校研究案例库”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下一步院校研究在中国的深入开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任务。一、已有成果与现存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献君教授在《巩固已有成果,努力推进院校研究》的主题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世界近代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庆祝香港回归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9月26日—10月6日在四川省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会议由世界近代史专业委员会与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和绵阳师专联合筹备,世界近代史专业委员会和绵阳师专领衔主办,绵阳师专政史系具体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世界历史》、《历史教学》杂志社及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出版单位的特邀代表五十余人与会。学会会长王荣堂先生致开幕词和闭幕词。经过主办单位和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 周玉清)2001年7月16~19日,全国农林学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召开,来自35个农林院校及科研院所的近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交流了各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教育情况,重点研讨了如何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农林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并对农林学科的学科建设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全国农林学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在长春召开@周玉清!记者  相似文献   

20.
001年11月2日-6日,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了以"终身学习在中国"为主题的第11届年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台湾台北政治大学及日本早稻田大学等37家单位的120多名代表,就终身学习的背景与环境、终身学习的理论与行动、终身学习对学校教育的挑战、中国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以及国内外终身学习的经验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