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图书购销形式由征订包销发展到寄销,是近几年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迈出的一大步。但是目前的寄销制仍局限在出版社对书店的“单方寄销”和社店“联合寄销”等形式,且都是部分品种的寄销。这些形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社店直挂,全品种分配寄销”形式,不仅发挥了“寄销”制的长处,而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几种形式存在的问题。“社店直挂,全品种分配寄销”这种形式是1987年人民体育出  相似文献   

2.
寄销业务有征订寄销,主动分配寄销,协商寄销等方式。协商寄销又有书面和口头两种。寄销书的特点,是销售店经过一定时期的销售,其剩余部分可以退货。就目前而言,退货办法是根据协议,全退、部分退,折价销售。这就解除了销售店负担存货损失的后顾之忧,但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该退的书不能按时退,寄销变成了包销,那么负担存货的压力将比包销更为严重。为适应寄销书特点,货款结算一般采用这样几种形式。一是  相似文献   

3.
寄销制在图书市场的广泛运用,使世界各国出版发行业的销售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也把寄销制作为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寄销制在购销体制完善和促进图书市场的繁荣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由于图书实行的是完全寄销制,即代理商如不能销售可无条件退货,这就把风险完全甩在出版社这一边,因此,重新审视寄销这种图书销售模式已经搬上了图书出版业的日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解放前后曾尝试过图书寄销,但由于种种原因,寄售制没有推行开来.1982年7月,文化部发出《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重新提出寄销问题.1984年4月,经过全国图书发行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实行寄销制的若干规定.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国的出版社和书店,谈论图书寄销的越来越多,有关文件也较明确指出,今后要逐步推行图书寄销,现在,一部分地区正在试行。 1984年,我们曾在日本进修出版业务,参观了二十余家书店和图书批发公司,考察了日本的图书发行。在这里,我们只就图书寄销问题,介绍一些情况,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寄销制作为一种出版物购销方式,建立了一种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之间,以信用为基础,共同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图书销售,提高图书流转效率的机制。正因这些积极作用,寄销制在发行领域被广泛地采用。然而,由寄销制带来的应收账款膨胀、流动资金短缺、利润降低等问题也严重地困扰着出  相似文献   

7.
去年下半年以来,发货店(所)和出版社发往销货店寄销的图书越来越多,受到了基层店的欢迎。但也存在寄销过量、结算误期和图书质量不高等问题,对此建议如下: 一、数量要恰当。现在一些单位主动发货寄销,数量过多。基层店因销货有限,不得不大量退货,致使双方都不满意。最好,事先发函征求寄销数量再寄。 二、结算要及时。寄销时间一般以三个月为好,时间一到,发货店(社)应主动通知基层店结算。千万不能一发了事,增加基层店负担。  相似文献   

8.
我省从1982年冬季开始推行图书寄销以来,局所属全部出版社已与近三分之一的销货店建立了寄销关系。实践证明,寄销较之包销,有许多优越之处。第一,扩大了发行量,提高了满足率。长期的征订包销制,存书损失完全由书店承担。书店因担心积压,进书往往是“宁少勿多”、“宁缺勿压”。实行寄销后,书店解除了后顾之忧,敢于根据“以需订进”的原则,尽量少  相似文献   

9.
在寄销问题上,有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重要因素,就是社店双方的心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识,最初往往来源于自身的经历。当一项改革尚未显示其效益之前,人们免不了忧心忡忡,举棋不定。包销与寄销都是历史产物,前者不是一无是处,后者也不是百利而无一弊。寄销是从包销脱胎而来的,实际上更多地表现为社店往来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改革发行体制的新思路北京潘国彦同志在《新闻出版天地》撰文,就当前发行体制的改革提出几点新建议。1.推行滚动式寄销,即由出版社向大中城市的若干个门市部承租柜台,将本社的新书直销到店,这部分书不再经批发店转手。每个寄销点可定出一个寄销基数(例如2万元、5...  相似文献   

11.
日本图书流通零售体制改革在即 在日本的出版物流通方式中,一般批发至书店的图书寄销期为半年,过期滞销书可无偿退货。但是,近年来这种图书流通市场中的寄销制与退货制正在面临新的冲击,将被其他新的体制所取代。目前各种改革方案尚在争论之中,其中之一的“时限零售制”,即发至书店寄销期已过的某些图书——“时限零售本”图书,可以特定的方式降价出售的制度,已为部分企业所实行。  相似文献   

12.
社办发行使出版社与书店的关系,由过去单纯的总经销(寄销)变为多重经销(寄销)退货,在这种经销(寄销)、退货关系中,出版社总是处在劣势,令社办发行如履薄冰。社办发行的营销策略要围绕精品图书进行深度的市场营销和横向的网络建设,以追求双赢、多赢为目标,与经销商一道,共同建设市场、维护市场。对出版社而言,创造精品图书比创造名牌出版社更有意义。因此,图书市场营销应避免走入制造名社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寄销制作为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随着图书市场由卖方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更加普及。新华书店因此实现了“零库存”经营 ,不仅解除了库存积压的后顾之忧 ,而且大大丰富了其图书品种 ,使新华书店受益匪浅。出版社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版图书 ,一扫以往书不能及时全面上市的焦虑 ,将丰富多彩的图书摆上了新华书店的货架。由此可见 ,寄销制乃形势所迫 ,大势所趋。但是 ,与寄销制孪生的退货工作却奏出了不和谐的音符 ,让店社双方陷入尴尬 ,这一问题在现货图书批销中心集中体现出来。主要有 :1 退货率高 ,退货量大。这不仅包括批销中心对出版社的…  相似文献   

14.
自1982年提出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在积极推行多种经济形式,多种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减少流通环节的试验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根据我省历来社店关系密切这一有利条件,我们首先抓了社店联合寄销。这种寄销调动了基层书店发行浙版图书的积极性,扩大了发行量,缓解了“买书难”。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关于购销形式改革的意见和中宣部、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发出的《关于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我们对“寄销”形式进行了不断的试验,它给出版社、发货店和销货店带来了喜和愁,如若把它的愁变喜,则寄销的前途大矣! 一、寄销创局面1987年初,四川美术出版社的编辑调查市场了解到城乡居民常常为沙发上面的墙壁选不到合适的画而发愁。于是组织作者绘出三幅横推双对开沙发画(即《幽谷飞瀑》、《海之歌》、《梦幻》)。这时,作为年画已错过征订期(既未发缩样,又未发订  相似文献   

16.
专人负责 分月登记 及时清退 搞好结算 寄销图书解除销货店的后顾之忧,扩大销售。实践证明,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深受欢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按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精神,为实现出版事业阶段性转移,对全年工作将作如下安排: 一、协调产供销关系,试行购销形式改革。协会社科、文教、科技三个专业委员会将分别与会员单位研讨,密切与发货店合作,增强中央版的合力,在自愿参加的前提下,联合开好“百强县寄销商讨会”,推动产、供、销三方达成“试销—寄销协议”,着手进行购销形式改革的试点。(1)首先在经济文化条件好的100个县新华书店(百强县)试行寄销,然后逐步  相似文献   

18.
江苏教育出版社率先于1993年在本省范围内推行发行改革新措施:“经销包退”(“经销”同以前一样,来订数发货划款;“包退”即在一定期限内销不完的图书可直接退货,由出版社退还书款)。经销包退具有寄销制间样的优点,即解除了销售店怕积压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丢掉了库存包袱,提高了图书订数,放开手脚全方位推销,使各类好书有机会与读者见面。同时,经销包退又克服了目前管理水平与寄销制不相适应以及售后付款带来的不积极推销和拖欠货款等弊病。经销包退,实行发货收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 ,大多数的出版物同样要受到社会再生产规律的制约。经济学讲究投入产出 ,收款用以实现产出 ,其结果演变为产出的货币形态———资金。可见 ,收款工作是再生产过程中承先启后的重要一环。在过去20年中 ,从包销、经销、经销为主、寄销为主到寄销 ,随着供货方式的渐次变更 ,出版业收款工作的市场经济属性从无到有 ,日趋明显。从货好发、款好收到货好发、款难收 ,到货不好发、款更难收 ,这反映出市场对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强烈调节。内容平庸、视角一般、低层次重复、简单拼凑的出版物鲜有市场 ,自然收款难 ;对需求稳…  相似文献   

20.
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市新华书店,自1984年7月起,对上海人民版图书实行全部寄销。具体做法是:由上海市新华书店直接向上海人民出版社订货,书籍一经出版,出版社优先供应市店,基层书店在一定时间内销不出去的图书,可以退货。存货损失由出版社和市店共同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