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随着历史的不同进程而不断变化。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到零增长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的演进。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人"复杂巨系统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发展观的演进表明人类对自然、经济、社会的认识逐步趋向理性,反映了人类在发展价值取向上由效率至上向社会公平理念的转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目标,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内涵的诠释、评价机制的选择、影响因素与路径选择等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城市社会,随着城市自身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城市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类对城市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城市发展的目标和价值期待——即人们的城市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透过种种表层的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城市价值观与人类的社会发展观完全是对应演进的。  相似文献   

4.
姚闯 《科协论坛》2007,20(5):256-257
发展是一个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哲学范畴。近代西方的发展观由于反神学的历史任务的影响而高举"自然理性"的大旗,自然决定论成为其基本含义。之后,自然进化论成为近代西方发展观的中心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观的伟大变革。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观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了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哲学理论。从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科学概括和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发展观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形成鲜明对照。发展观的历史转型需要新的经济研究视角,“人本人”①对“经济人”视阈边界的拓展为发展观的目标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哲学范式的变革奠定了发展观转变的哲学基础。全新的人本主义发展观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确立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发展系统的有序运行 ,而发展系统的有序运行又取决于发展系统内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平衡态势。可持续发展观和转移式发展观由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人视点 ,因而对发展系统的双螺旋运行认识不够。人对发展系统进行调控 ,就是要维护和推动发展系统内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平衡态势 ,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时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拉大,成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因素。基于这种社会发展现象,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主的新型城市规划战略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未来城市建设工作中最受人们重视的环节。本文就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观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工作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龙翠英 《科教文汇》2008,(34):200-20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而且根据新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上有了新的拓展,还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在战略上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第一次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 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但在新形势下,为解决新的社会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用这一 理论来指导和解决新形势下的中国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发展观看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彭福扬  黄剑 《科学学研究》2003,21(3):321-324
通过对社会发展本质的剖析 ,揭示出传统技术创新观与新的社会发展观的不适应性。新社会发展观的综合性、可持续性、主体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必然性。而建立和谐稳定的自然与社会生态则是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社会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透视,要求必须提取出发展的本质,即寻求推动发展的“动力”,维系发展过程的“质量”,实现发展结果的“公平”。同时,从衡量发展行为的系统学出发,定量评估该复杂系统的“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进而获取这个三维度量的交集最大化,定量地判别国家和区域践行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建立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框架,同时提出了识别科学发展观的动态方程组,希望能够深入揭示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娟 《科教文汇》2011,(17):202-203
在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理论中明确提出,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在此基础上,森又对显赫一时的"亚洲价值观"作了自由主义的解构,这些发展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理论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情报学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爱静  向英明 《情报科学》2005,23(11):1714-1719
在介绍国内外情报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情报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本文对情报学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对情报学发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的统一,技术创新生态化也是当前时代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内涵中的发展的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等方面对技术创新生态化进行解读,并找到技术创新生态化和科学发展观的契合点。进而从思想观念上、技术层面上及制度层面上探析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为此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世界上多种发展理论的借鉴和提升,同时也与我国当前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国内产业结构的特点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战略密不可分.而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和生态伦理智慧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要求我们必须重估自然资源的价值,整合生态伦理观念,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歌德的植物形变论蕴含了关于植物个体形态发育和变异的学说,其核心就是他在研究植物形态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形态学思想。其基本概念"形变"后来成为歌德描述自然界一切形态生成与变化过程的专用术语,成为他解读自然界里一切现象的锁钥。他在随后各种自然研究中不断充实了自己的形态学思想:"形变"和"类型"蕴含着事物变化的可能性,而"极性"和"升华"意味着变化的动力和方向。作为思想家的歌德善于将自己的自然研究结论普遍化,用于解释和理解一切生物特别是包括艺术问题在内的人自身的种种现象;从而歌德的生物学思想也可以视为一种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杨建磊 《科教文汇》2012,(19):23-24
高等教育发展观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基础。本文试图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定义、演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功,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业、医药业等领域,然而由于存在的潜在风险,其安全问题已不是纯科技问题,而是涉及到人民健康、生态环境、经济贸易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如何正确看待转基因技术成为社会的争论焦点。支持者认为它能满足人类诸如作物改良、基因治疗、医疗健康等各种要求;反对者则提出它可能会带来基因污染、伦理问题、生物武器等诸多危险。双方各执一词,然而争论的双方多集中于技术本身的风险,而在广阔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对转基因技术作深刻反思,其实更有必要。本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了转基因技术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功能,设计了基于我国国情的转基因技术的制度体系和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9.
李辉 《科教文汇》2011,(18):190-19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五金企业效益下滑的情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解决员工实际问题,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创造公平公正的企业氛围,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保持企业稳定和谐发展,顺利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