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斯德、王家范先生主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 (上册 ,初中一年级使用 ) ,由华东师大出版社于 2 0 0 1年 8月出版。这部教材是在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推出来的 ,在内容和形式上 ,反映出推陈出新的独创精神 ,对建构适合素质教育的教材体系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国历史》在内容和历史分期方面 ,避开了中国古代史社会性质和历史分期这一敏感、繁杂的问题。在近四、五十年中国大陆上出版的各种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 ,是第一次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 ,其与众不同之处 ,于此可见一斑。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越南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历史叙事模式进行分析、解读和归纳。教科书世界史部分展现出不同时期的中国形象: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英勇抗击列强侵略的近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中国。为了迎合越南民族主义发展的需要,教科书越南史部分在对古代中国的书写过程中,将中国描绘成“北方侵略者”的负面形象。通过梳理教科书的中国书写与形象建构方式,以期展现当代越南青少年“中国观”形成的一个重要背景,为今后如何增进中越两国人民的沟通与理解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龄记版”和“人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为“蓝本,以秦汉史为例,比较香港与内地中国历史教科书在编写上的异同,分析各自在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上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资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4.
根据课题组提供的6家出版社14册教科书,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初步得出了韩国教科书对中国历史描述的总体情况,即中国史内容在不同版本不同类型的韩国中学教科书中所占比重最大,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而不同学段、不同课程类型的韩国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叙述同中有异。韩国教科书对中国历史描述颇具特色,即具有世界史背景的广阔视角、注重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差异、全面描述历史以及具体历史问题的独特评价等。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从新版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抗日战争”内容的叙述中我们发现,历史教科书编写当中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1.如何处理学习主题与教科书内容的关系;2.历史发展的连贯性与跳跃性;3.以实事求是态度治史与教科书编写的思想性;4.历史教科书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6.
研究历史教科书有助于我们理解国家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认识、态度以及民众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回顾近年来对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相关研究,从研究内容侧重点进行分类.目前对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论和教学法方面,大陆学者与台湾学者相比内容研究方面不够深入,对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回击了“台独”主张.对教科书研究的回顾有助于学者进一步明确研究路径,为理解台湾当局政策及大陆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香港和台湾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对此表现了极大的关注。港台的历史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描述与大陆的不尽相同,为了更客观地探讨现行教科书的问题,文章选取大陆"人教版"、香港"教育版"和台湾"翰林版"的教科书中的"洋务运动"作为研究对象,为大陆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前期,初次看到香港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从外观上给我很好的印象,开本大,纸张好,插图都是彩色的。从内容上看,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掌握。不过,仔细看,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是内容的安排不太科学。如,历史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而香港的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主要讲政治史,文化史放在次要的乙部课程,而经济史的内容少得可怜,有些也放在乙部。其次是观念上有些陈旧。如,封建的儒家正统思想仍很浓厚,讲王莽改制,用“王莽篡汉及其新政”的标题;讲武则天,用“武韦之乱”的标题。第三是内容上缺乏生动史…  相似文献   

9.
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对日本大陆政策的表述不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在第二章第五节的“教学要求和建议”中写道:“大陆政策即分步骤称霸世界的扩张计划。其侵略顺序是中国台湾、朝鲜、中国东北和蒙古、中国、亚洲及世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页);而教科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后的习题“通过日本从强迫朝鲜打开门户、直至吞并朝鲜的史实,说明它是如何实现‘大陆政策’第一步的”,《教师教学用书》所附答案提示也把日本侵占朝鲜作为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20日至21日,第二届“廿一世纪华人社会的历史教育”研讨会在香港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两岸四地的近50位历史教育学者参会。本次研讨会由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香港树仁大学历史系与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联合主办,我有幸作为大陆中学历史教师的惟一代表,出席这次会议,同与会学者分享历史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探讨华人社会的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