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棠与慈禧     
近代历史人物川督吴棠,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但许多人都认为吴棠没有多大能耐,是因为错送银子给慈禧,得到慈禧报恩,才被超擢为四川总督的。慈禧报恩不是历史,而是民间故事,始作俑者是恽毓鼎。很多人对此盲目地认同,严重地损害了吴棠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2.
吴棠与慈禧     
近代历史人物川督吴棠,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但许多人都认为吴棠没有多大能耐,是因为错送银子给慈禧,得到慈禧报恩,才被超擢为四川总督的。慈禧报恩不是历史,而是民间故事,始作俑者是恽毓鼎。很多人对此盲目地认同,严重地损害了吴棠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3.
《甘肃教育》2009,(12):33-33
据说慈禧是一个比较博学的人,尤其是对于戏曲音乐,都能知道一二。一次,李鸿章进宫奏事,正碰上慈禧在听音乐,于是便装模作样地站在一旁洗耳恭听。待乐曲演奏一停。慈禧问道:“你知道这是什么乐曲?”李鸿章急忙答道:“奴才愚蠢,望老佛爷赐教。”这慈禧最喜欢别人不知,向她求教。听到李鸿章如此,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国重要的一位历史人物,对其评价盖棺尚未定论,学术界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过去,我对李鸿章的认知来源于高中历史教科书,李鸿章避战求和,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还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特别是成为历史专业的学生之后,对李鸿章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看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之后,对李鸿章有了新的认识,更能理解时局中的李鸿章的无奈与悲凉。  相似文献   

5.
悲情李鸿章     
一提起李鸿章 ,有人恨得咬牙切齿 ,有人则稍有同情之心 ,而众多史家对其亦褒贬不一 ,莫衷一是。梁启超称其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 ,“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曾国藩夸赞他的这名学生“才可大用”。美国人说“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 ,他们惟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但指其为“卖国贼”“窃国大盗”的人也不在少数。捧他的人也好 ,骂他的人也罢 ,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而得出的结论。我们常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好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屈指一算 ,李鸿章登上清帝国的外交舞台已是 19世纪 …  相似文献   

6.
《走向共和》乍一出镜,历史学家就像找到了靶子,明箭、暗箭一齐射出。翻了身的慈禧、李鸿章,矫枉过正的袁世凯,被漫画了的维新派,更加全面的孙中山,一改我们从教科书上所了解的形象,一时间不知孰真孰假。作为中学生,我渐渐对许多书上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盖棺定论产生了怀疑。历史是最容易被人粉饰的,一说到袁世凯、李鸿章之流,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历史书教给我们的两个字:"汉奸";教科书的浅薄、单纯、政治性使人无法了解真正的历史。如此,"渎史使人明  相似文献   

7.
戏说历史     
这个时代似乎是戏说历史的时代。这几年我们的电视上充满了从清皇陵中走出来的历史人物:康熙、雍正、乾隆、慈禧……有的片名直接冠之以“戏说”,如“戏说乾隆”、“戏说慈禧”;有的纵然没有,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可骨子里仍是调侃。对此逆反,“前人之述备矣”,本不想再说什么。但看了日前《浙江工人日报》“综艺在线”消息,得知历史小说《万历王朝》的作者、著名作家胡月伟在全身心地投入到由小说改编的40集电视剧中去之际,竟然声称“对超越被视为经典的《雍正王朝》很有信心”,觉得似乎还有换个角度议一议的必要,否则这样“经典”式“戏说”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8.
北京最早的火车站北京最早的火车站是建在清宫御苑内的。1885年到1888年,清王朝的实际当权人物慈禧,为满足私欲,挪用海军经费为自己营造御苑别馆。李鸿章为迎合慈禧的享乐癖好,也为吸引清朝最高统治者对铁路的兴趣,在清宫西苑(现在的中南海和北海)修建了北...  相似文献   

9.
孙梅 《历史学习》2006,(7):28-29
李鸿章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仁见仁,智见智”。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问题,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大规模近代化的过程。尽管今天我们指责洋务派“认识肤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变革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已经是惊天动地了。到19世纪80—90年代,人们还耻谈洋务。李鸿章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遭到反对是自然的了,“其时朝士皆反对合肥(李鸿章是合肥人),尤鄙言洋务”。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慈禧是长治人”的论点的9项证据逐一作了质疑,认为迄今为止“慈禧是长治人”仍停留在传说阶段。传说不一定就是史实,历史毕竟不是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