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危机的解决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需要一种新的自然观为指导,它促使自然观研究的生态化转向,即生态自然观的形成。生态自然观是一种借助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充分揭示自然界本质、结构及其辩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人化自然观,它本质上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和人化自然观的统一,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控制自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传统的"控制自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客观分析,对"控制自然"的实质内涵、内外尺度、手段和目标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今天重温马克思关于"控制自然"的思想,对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都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双重遮蔽.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自然成为真正的自然,人与自然得以双重显现,就必须从传统中心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成从"中心论"到"和谐共生论"的范式转变!"和谐共生论"着眼于共生理念、可持续理念、多元主体互动式交往理念和多元文明对话理念的有机融合,只有这四大理念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促成"人"与"自然"的显现,也才能真正解决当代人与自然的双重遮蔽在五层关系层面所表现出来的五重危机.  相似文献   

4.
秦桂秀 《大众科技》2006,14(8):184-185
自然观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医学科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文章在分别探讨了古代自然观、近代自然观和现代自然观对医学科学发展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自觉运用唯物辩证的自然观指导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自然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在自然观与科学的相互关系中,科学是自然观形成的基础,人类自然观经历了五次演变,即古希腊朴素自然观-机械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本文从科学角度阐述了自然观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文章立足于世界复杂性观点,从哲学上分析了熵(泛化)的涵义、熵变的多种形态及规律,给出了一种新的熵理论,指出了这种熵理论的现实意义.同时,批评了<新自然观>一书中"熵理论与自然观"一文之错误把100多年前从一个极其简单系统 (仅有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孤立系统)抽象出来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或熵增原理),不加论证、随意地应用于包括宇宙在内的各种复杂系统,形成一幅单调衰减,走向死亡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时间观问题是自然观变革中极为重要的问题。19世纪的自然观领域,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时间观牛顿力学的时间观、热力学的时间观和生物进化的时间观,其实质反映了学科之间的内在矛盾。20世纪科学的发展克服了各门学科之间的冲突,新热力学理论不仅适合解释无机世界,而且也适合解释有机世界和社会历史的文化世界,它为各门科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原则,并引起自然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8,(4):99-100
希腊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文学,神话中人神同形同性的特点正好是对是原始人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作为西方文学的启蒙,其描述了众多人类关心的问题,而女性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希腊神话中更是展现地淋漓尽致。本文女性形象出发,探讨随着人类的社会历史、生产劳动的发展,上古女性地位"女神-女人-女奴"这一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无色-黄色-褐色-绿色的"颜色演进"过程,"颜色演进"体现了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变化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最终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选择。本文梳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颜色演进"过程、论述了"绿色发展"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并对我国目前"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更好地实践"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晓飞 《科教文汇》2013,(30):35-36
在哲学发展过程中贯穿着自然观的发展和转变,伴随着自然观的转变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也呈现出交互性的契合。基于有机论的自然观,亚里士多德最先看到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基于机械论的自然观,卢梭的主观自然教育也必然是自由教育;基于进化论的自然观,杜威提出“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堪称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的现代命题。  相似文献   

11.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生态学转向"是20世纪西方社会的众多"转向"之一,体现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人类的生存环境危机状况的忧思和理论自觉。它揭露和批判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间的深层矛盾,要求以生态正义为道德底线,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营造"宜于居住的家园";它还试图用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智慧"理解生态问题,用当代生态智慧完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女性主义对自然的理解与其自然观紧密相关.生态女性主义对社会建构的"自然"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上对自然的理解包含了对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状态和人对自然的统治具有内在合理性的认同.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自然与人是有机的整体,自然与女性有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的目标是要解构所有压迫性的概念框架,并重构更加可行的社会和政治形式,实现女性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求是"的探索精神,对知识的不倦追求,成就了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θ-τ"之谜从中一步 步解开。  相似文献   

14.
陈利群 《内江科技》2008,29(2):121-121
以IC卡技术为核心、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一卡通"系统将住宅小区的各项服务设施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本文就"一卡通"系统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做了一个概貌的介绍,并重点分析了它的解决方案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其中,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实现"乡风文明"关键.  相似文献   

16.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以新的自然观如认识自然的复杂性、有机整体性、非决定性等为基础,进行科学认识的革命性转向.  相似文献   

17.
"求是"的探索精神,对知识的不倦追求,成就了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θ-τ"之谜从中一步步解开.  相似文献   

18.
董光壁 《青海科技》2012,(Z1):79-80
根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1889-1975)文明起源的"挑战-应战"说和英国历史学家韦耳斯(1866-1946)文明演化的"冲突-融合"说,未来的后工业文明必定通过现在工业文明的工商文化与农业文明的耕织文化的融合产生出来。  相似文献   

19.
河东,即今山西地区,是大唐王朝"王业所基,国之根本"的战略要地与经济重地,技术取得了空前的进步。而此时,又是河东文化大繁荣的历史时期。在唐代河东的技术实践中,折射出鲜明的人力胜天工的技术工具思想、天人和谐的系统有机思想以及"天人不相预"和"在我人力"的有为自然观。同时,技术进步及其成就也赋予了唐代河东文学艺术创作的豪迈激情和不竭灵感,在给后世留下丰富的技术"活化石"的同时,也带给中国以至世界千年隽永的艺术享受。文章从STS的视角,力图对唐代河东技术进步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原因、技术创新的行业(门类)典型案例、技术进步所折射出的科学文化包括自然观以及技术与文学艺术的互动,作一个初步的系统探索。  相似文献   

20.
3月18日是太原市的科技日,也是太原市"科学与文明"活动月开展的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在南宫相继举行了"崇尚科技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展览开展仪式和"21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科技与经济的启示"报告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