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仕女画的代表作。文章从《簪花仕女图》的画面形象出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图案等角度来探析《簪花仕女图》绘画语言的意匠关。  相似文献   

2.
《教学随笔》2010,(4):F0004-F0004
《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相,“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相。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防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相,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相。  相似文献   

4.
《簪花仕女图》的形式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以形式美的角度探讨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周昉的罗绮人物画《簪花仕女图》的艺术价值与审美内涵。尝试在联系作品的主题内容,画家的审美观点及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对作品所显露的典型的时代风尚,独特的传达形式与丰富的艺术语言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走向成熟的时期,仕女画在初唐就受到重视,并已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本文选择盛唐人物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对仕女画的产生和发展,唐代仕女画的总体特点,即人物造型、构图特点、用线、设色,唐代仕女画的艺术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实现对人物画现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走向成熟的时期,仕女画在初唐就受到重视,并已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本文选择盛唐人物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对仕女画的产生和发展,唐代仕女画的总体特点,即人物造型、构图特点、用线、设色,唐代仕女画的艺术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实现对人物画现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使我真正理解它深刻内涵的是一节至今让我难以忘却的美术欣赏课。我是那一节课的主讲者,课题是欣赏唐代人物画《簪花仕女图》。当我正讲在兴头上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突然提问:“老师,簪花仕女可不可以写成戴花仕女呢?”我顿时语塞,一时找不出恰当的话语来回答。是啊,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不容我简单回答的问题,我只好告诉这个学生待我查找资料后再作解释。  相似文献   

8.
张玉鸽  少君 《中学生百科》2023,(Z6):115-116
<正>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或凝神遐思,或手执团扇,虽姿态各异,体态却都略微臃肿。看过这幅画后,我们便很容易在心里对唐代女子的身型种下偏见的种子。一直以来,唐代鼓吹“以胖为美”似乎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可顺着历史的脉络,仔细寻找那些或明或暗的踪迹,我们对唐朝女子其实有着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画线的悠久历史 从现在所见的战国帛画、唐宋重彩。直到明清两代的各种卷轴画、壁画、以至木刻版画,无不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另以工笔花鸟为例,从出土于长沙南郊的陈家大山战国墓中的帛画《人物蔓凤图》、敦煌壁画《风纹饰》到唐代的阿斯塔那墓葬屏风,以及唐代《簪花仕女图》中鹤、玉兰花等的表现手法,都是运用了线这一表现形式。到了五代的黄筌、徐熙,宋代的赵昌、赵估、李安忠以及元代的钱选,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11,(Z4)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这幅画展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其中最杰出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  相似文献   

11.
唐代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兼容开放,使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唐代各个时期绘画艺术中所表现的绚烂多姿的女性生活画卷,给我们了解唐代女性的审美意识提供了直接的历史证据。从仕女画中看唐代女性自由的胡服、男装、大胆开放的袒露装所表现出的审美风尚无疑使现代女性都为之感叹!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诗歌豪放有力,于中晚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其贬谪生涯中,刘禹锡显示出很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他在心有怨愤之时却能不被怨愤所束缚,创作了大量激昂慷慨、豪情满怀的作品,《浪淘沙》九首即是代表之一。这组民歌体新乐府诗通俗优美,韵律婉转,或用画面创造意境,或用哲思发人深省。诗歌中洋溢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会使每个受其感染的读者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3.
《紫钗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第一梦,是他传奇创作步入成熟期的开始,也是作者借戏曲创作弘扬其“至情”之论的先声。本文是《紫钗记》评注的一部分,从其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改编入手,着重探讨该戏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取得的成就,兼及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与局限。  相似文献   

14.
从唐诗词中可以看出,唐代女装从初唐的“芙蓉出水”到盛唐的自由开放到中晚唐的“错彩镂金”,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服装风格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因此,唐诗词中对女装作为审美对象,它积淀着唐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  相似文献   

15.
传奇如一朵瑰丽的奇葩,呈现出唐代文人开放的精神面貌与个性风采,展现出唐代女性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唐代妇女常服主要由襦、裙和帔构成,三者之外常加半臂。襦为上衣,有薄厚之分;裙经历了由初唐的紧身到盛唐肥美宽大的转变过程;帔为妇女服饰装饰之物;半臂流行于中上层妇女,与今日T恤相似。女着男装为唐代妇女服饰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丹巴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就已有先民生衍,汉代属西羌领地,隋为嘉良夷地,唐王朝兴盛时期,西羌为吐蕃侵据,县境属吐蕃辖地。丹巴锅庄形成于隋唐时期,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丹巴景色优美,风情古朴动人,境内各民族能歌善舞,故有”歌舞之乡”称誉,以锅庄闻名于康藏高原。本文从丹巴锅庄的流派及分类、歌词内容、表演服饰、演出程式及舞蹈特点以及丹巴锅庄的代表性舞蹈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赵嘏古体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诗人赵嘏古体诗的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等均表现出一定的用韵特点它们能客观地反映中唐时期语音的韵部系统。  相似文献   

19.
从唐代开始,石刻诗歌便出现在桂林的摩崖、岩洞中,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的发展,石刻诗歌对桂林景点的审美已形成相对稳定、较为一致的评价,其在景点中的审美特征日渐突出。独秀峰"高耸擎天、拔地而起、一枝独秀"的形象,叠彩山"层峦叠锦彩、边陲辋川图"的特点,虞山"帝德泽边、百代犹思"的人文意义都是石刻诗歌集中呈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风雨故人来”是大家熟知的佳句,可出处却一直不详。据我们考证,它有一个形成过程,《诗经》中的《郑风.风雨》篇似乎是本源,由南朝民歌、唐宋诗词、元曲直到明清部分相关作品,经递相师法与创新,反复点化而成。清代学者孙星衍集句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可能是定型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