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琳玲 《师道》2006,(6):34-35
《孔子游春》我曾上过多遍,可以毫不自谦地说,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我是了如指掌,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也是一清二楚。然而,在今天的课堂上学生却让我上了一节不像语文课的语文课:“同学们,你知道孔子为什么会认为水是真君子吗?”我按部就班地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内容。“因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所以,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果然如我所料,学生一下子就抓住…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是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长或方,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于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无独有偶,先秦道家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我们会常常遇到这样的“插曲”:“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老师,我还想补充。”“老师,我想提一个问题。”“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这使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尴尬。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理解的课堂,教师应该怎么办?[案例一]《孔子游春》(苏教版第12册教学片断)师(播放课件):“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生齐声朗读)师:这…  相似文献   

4.
“意”即文章的主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清人王夫之有言:“意犹帅也。”在此。他将文章的“意”喻为一支军队的统帅,是很有道理的。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把这段话借用于作文,那么,这文章的“意”就如山中之“仙”,水中之“龙”了。没有它,文章就黯然失神,有了它文章才神情毕现。为此,无论是平日作文或是考场作文,都应注重在立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富于诗意的散文。文中的“水”,是一个诗的意象,她有具体的形象,有深邃的意念,有人化的性格。通篇之立意,在于表现水之灵动而又不失本色,切合题意。而处处所写,当然不仅仅是水,而是水——人——诗的统一。散文和诗,总是有着不解之缘,人们不是常说“散文的诗意”、“诗意的散文”吗?人们还直接把某一种文章称之为“散文诗”! 这是一篇富于诗意的散文。文中的“水”,是一  相似文献   

6.
“中心明确”是《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著名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品里顶重要的东西,是它应当有一个焦点才成”,我国作家唐弢也说过,“一篇作文内容丰富,而主题不明确,这就好像是没  相似文献   

7.
作文的批改可以这样一试。学生作文之前可先准备好几篇范文,可以是名家之作,报刊上的文章,更可以是教师自己“下水”的习作,而学生最喜欢教师自己“下水”之作。学生写作时,范文可不露面,让学生自己先开动“机器”,自己动脑筋写。作文本收上来以后,选择几本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一番评讲,再将教师自己所写所选的文章读两篇,让同学们自己回味文章的得失优劣。  相似文献   

8.
钟瑛 《语文知识》2006,(9):26-27
“弱水”是什么水?这不是一道“脑筋急转弯”题。学生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张报纸。那是2006年4月3日的《中国教育报》,在第8版“健康快车”专栏有一篇谈中小学生饮水问题的文章,其标题“弱水三干,我饮哪一瓢”赫然在目。  相似文献   

9.
沟通师生思路突破重点难点福建同安实验小学陈荣艺《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巧设悬念、情节曲折的文章。其第11自然段“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虽然只有两句话,但是它内容隐蔽,空缺较大,...  相似文献   

10.
猫会脸红么?它东跳西跳,撞坏了一只花瓶。明明是它不好,做错事,却不认错。好像花瓶“乒”一声吓了它,“喵呜”一叫,溜掉了。猫呀猫,没点儿责任心。狗会脸红么?黑狗黄狗追追打打,撞倒了一桶水。明明是它俩不好,做错事,却不认错。好像这桶水是冲着它俩泼的,“汪汪”一叫,不高兴地摇摇尾巴,都溜了。  相似文献   

11.
阅读理解     
《小学青年教师》2013,(2):31-41
课文片段阅读 (一)孔子游春(节选)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相似文献   

12.
《红领巾》2012,(4)
这个好像飞碟一样的东西,是个洗衣机。它不需要洗衣粉和水,而是利用高科技来把衣服洗干净。 你的妈妈看见它一定会惊呼:“天啊!”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仅仅从“作文”的角度来看,《哦!烛光》的确是一篇好文章。第一,它写出了真情实感;第二,作者也很懂得一些作文的技巧,文章写得很有感染力。不过,我今天既不想谈这篇作文的思想情感,也不想谈这篇作文的写作技巧,只是想借题发挥一下。总的来讲,这篇作文的基本情绪,是要求家长理解孩子;说得简单点,就是要求别人“懂我”。“懂我”,是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养成,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空间。孔子曾对水作这样的论述:“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长或方,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得益于孔子论水的启发,我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应如水。一、教师如水,水能降温小学生处于急躁状态时,很难听进…  相似文献   

15.
《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的说明文。作为一篇科学小品,它除了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先说“死”。“死”的本义是指生物失去生命,跟“生”相对,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标题到内容无不赋予“死”丰富的内涵。文章先从死海的得名入手,介绍了死海的表面特征———寸草不生(这是第一处“死”),而后又揭示了死海的本质属性,使人们认识到了死海不死的原因(这是第二处“死”,指人的死,也就是失去生命)。最后预测了死海的未来,告诉人们总有一天它会干涸(这是第三处“死”,指死海的“死”)。文章由一个“…  相似文献   

16.
马莉 《初中生》2006,(7):23-23
战国时期,大学问家荀子门下有两个学生,一个是李斯,另一个是韩非。韩非每次听了老师讲授的诗之后。生怕忘记了,当天就抓紧复习。而首次复习时,下的功夫特别大,好像攻读一篇没有听讲的诗一样下功夫,力求把老师的讲解点点滴滴铭记心间,而以后再复习这篇诗时,只“过一篇”就行了。  相似文献   

17.
说“虚静”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强调酝酿构思文章内心要清虚宁静。“虚”即空虚,指心头没半点别的事,这样心里才宁静。写文章为啥要有这样的心理环境呢?在“养气”篇中他解释说:“水停以鉴,火静而朗,无扰文虑,郁此精爽”。说水停止不动,就能像镜子一样把人影照出来;火焰静止不飘移,就能把事物照清楚;写作时文思也不要被打扰,我们才有清明的精神写好文章。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运用是作文评分的一个重要方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水含珠而生色,山蕴玉则生辉。”孔子又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一篇好的文章,仅有好的材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惟有文采飞扬,方显佳作本色。那我们怎样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包装润色,让它听起来生动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看起来靓丽动人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到六个“讲究”。  相似文献   

19.
书籍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我的心灵。书籍陪伴着我长大,它是我最忠实的朋友,它把知识注入我的心田。去年暑假一开始,我就整天“泡”在书堆里。当我看到一篇《如何科学安排时间》的文章时,我好像听到好朋友在对我说:“假期作业完成了  相似文献   

20.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那树》是一篇略有难度的文章。不是理解有难度,而是难在意趣太多,可以探究的地方太多,反而导致教师教学时无所适从,好像什么都应该讲,又觉得好像什么都没有讲透。这是许多教师教过此文后的感受。其实,每一篇经典都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捡其珍宝之一,便有不菲价值。《那树》的教学也是如此。不及其余,才能深入一点。看看仙桃市的张老师是如何修剪“那树”的繁花茂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