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大学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的比较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 ,对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作了比较阐述 ,认为学术自治是学术自由的保障 ,是在学术自治中实践着学术自由。进而从教育实践角度总结国内外的经验与问题 ,并就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贯彻这一原则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 ,主要包括学术仲裁制度、学术风险制度、学术基金制度及学术柔性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大学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的比较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发展所关心的课题,本对二作了比较的阐述,认为学术自治是学术自由的保障,在学术自治中实践着学术自由。进而从教育实践角度总结国内外的经验与做法,并就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贯彻这一原则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主要包括学术促裁制度、学术风险制度、学术基金制度及学术柔性管理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学术擂台赛隐喻学术职业生涯,强调学术身份的构建贯穿于“擂台搭建-擂台准入-擂台上的攻守行为-擂台进阶”的全过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80位研究型大学教师的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对学术身份进行概念重构,将其看作内蕴专业身份、职业身份、关系身份和个体身份的复杂概念集合。作为认知图式,四重子身份通过信息机制和注意力机制对学术行为产生影响,表现为占据结构优先性的子身份主导下大学教师对学术擂台赛的差异化识读、关注焦点和心理体验,呈现出开拓策略、响应策略、形象策略和平衡策略四种不同的擂台攻守行为。  相似文献   

4.
学术资本主义的运行与发展,要求大学治理结构作出适应性调整。它在推动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由三元主体向四元主体转变、内部治理矛盾向外部治理矛盾局部转移、治理权力向治理结构顶层和基层双向延展等方面起到了显著性作用。大学治理结构早在学术资本主义产生前就已基本形成,并成为学术资本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术资本主义只有秉承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专业治理与学术治理协调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大学的学术性、公益性、独立性法人地位,才能持续对大学治理结构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学术管理制度以大学的人事制度和评价制度最为典型。传统的大学人事制度重事轻人,没能充分发挥竞争、激励、市场和保护机制的作用,不利于学术队伍的壮大发展;大学的学术评价制度普遍欠缺明确的质量标准,存在过于量化、功利化和行政化的不良倾向,不利于学术生产的长远发展。有鉴于此,大学学术管理制度应当从四个方面加强改进:一是加强基层学术自治,以此克服学术管理中的行政主宰;二是保障学者的学术自由,以避免学术管理舍本逐末;三是以学者的发展为本,而不能为管理而管理;四是必须体现一定的精神与价值追求,克服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教师在职研修的非正式形式,教师沙龙主要以自愿为原则,通过专业化的学术引领,将一批善于思考、勇于钻研,具有相似知识和专业背景,又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凝聚起来,以一种宽松、民主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与研讨活动。教师学术沙龙的活动类型主要有专题研讨类、文献研读类和课题研究类。活动的开展需要专业引领和策划设计,同时建立专题博客,以拓展活动时空。  相似文献   

7.
以学术生态视角为切入点,从学术研究的功利化、学术不端的常态化、学术成果的产业化、学术权利的弱势化以及学术生态的无序化等五个维度对研究生学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剖析。随后,从研究生学术生态伦理规范机制的构建、学术创新激励机制的重构、研究生学术创新心理调适机制的构建以及研究生学术创新外部支持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对研究生学术创新的治理路径进行重组和整合。  相似文献   

8.
学术自治源于中世纪大学,并成为现代大学自治的核心内容。现代大学结构和职能的复杂化,为科层制逐渐在大学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合理性。学术自治与科层制在基本价值、资源的控制与依附,以及组织目标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和冲突。超越二元对立,实现学术自治和科层制的动态平衡应重点解决三个关键问题:深刻认识现代大学的本质;进一步改善官僚体系,重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正式的社会组织,科层制是其普遍采用的学术治理模式。但科层制与高校的组织特性并不完全相融,地方高校的学术自治与科层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价值、权力和机制等一系列冲突,双方制衡之道的关键在于建立专业化与科层化水平都很高的理想的高校内部结构,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达成平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核心概念开始,进而对相关的现代管理学成果进行回溯,探讨了学术管理的内涵构成和研究重点.为有效探索大学管理制度的阶段特征与变革规律,本文提供了一个结构分析图示,以便于揭示不同类型模式的存在状态,并且试图将它们在分析图示中合理定位,目的是使图示中的四类模式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在直观上得到强化.进而,本文侧重对四类模式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和诠释,此类努力将对认识和揭示大学管理制度内涵和变革规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高校中学术管理活动的分析及其特性的阐述,如自主性、专业性、自由性、松散性,和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等,进一步研究了其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及其在今后发展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方四种不同学术权力模式的比较分析,从扩大学术自主权、大学自身调整、完善学术管理机制和建构多元化的大学学术权力模式等几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大学学术改革的几点思考,以此推进我国大学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耦合及机制创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应从如下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加强学术权力;建立二元权力耦合模式,整合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合理划分学校权力与院、系权力,调适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正确处理学术带头人与行政负责人的关系,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有机耦合、良性运行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学术能力发展是民办高等学校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民办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教学、研究、应用知识、综合知识四种学术能力,其学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四种学术能力的协调平衡发展。而当前中国民办高校教师学术能力的发展存在失衡的现象,表现在教师教学与科研学术能力发展不协调,应用知识与综合知识的学术能力尚为欠缺等方面。促进中国民办高校教师四种学术能力的协调发展和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是中国民办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重要任务。中国民办高校要努力营造教师学术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构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机制,中国民办高校教师也要追求自我发展,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大学教师要提升其学术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成果,而学术自主能力对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在探讨了学术自主概念内涵后,提出学术自主能力主要包括学术意识自主和学术行为自主两方面。在学术意识自主方面,大学教师要具有自我判断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而自我决定能力和自我行动能力则体现了学术行为自主。自我判断能力指大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所具有的自觉创新意识状态;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大学教师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受到研究人员本身无法控制的多种因素影响时,能够抵制外界环境的影响,遵守学术规范,潜心进行学术创新研究的能力;自我决定能力指大学教师能够遵守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和自身逻辑性,并能自主进行学术创新研究的能力;自我行动能力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能够参加社会活动、自由言论和出版自己研究成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综观我国学术发展的当下视域:一是坚定国有化统一管理思想和信念,整合、优化学术管理,提高学术管理能力;二是对某些实际上并不利于学术发展的措施和办法限时纠正或紧急叫停;三是发扬学术民主精神,对有关学术发展的问题开展讨论与研究;四是应迅速避开一些不利于学术发展的误区,诸如学术与政治关系的纠缠、学术分类的凝固、缓慢和模糊、学术管理就是让研究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术要“裁军”、学术必言市场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学校教授治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教授治校作为一种民主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受到关注。教授治校在我国有着特定的涵义,治校的内容和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定性。教授治校的重要性体现在与学术自治、学术自由以及民主管理的关系;必要性在于其对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教授应享有对学术事务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教授治校受领导者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实现程度存在学校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和政府治理模式演变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到,我国学术评价制度的变迁是学术场域与权力场域互构的结果。改革开放前,政府实行总体性支配,学术场域的自主性较小,政府依赖"以政治评价为中心"的学术评价制度维系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两者都服膺价值理性;及至改革开放初的政府治理模式转型期间,学术场域自主性趋强,学术评价制度转以"行政评议与同行评议相结合"为主要特色;而从1990年以来,随着政府技术性治理模式的确立,学术场域量化考评模式开始盛行,政府治理与学术管理双双进入"工具理性"的牢笼。我们的出路在于: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增加政府治理中的"多元参与和多方互动",同时在学术评价制度中扩大参与和对话,增强学术场域的自主性,由此在权力场域与学术场域中,用"沟通理性"取代"工具理性",以超越"工具理性"的桎梏。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考核评价政策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显著影响。目前,绩效评价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主流,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深远。探究当前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如何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对S大学的实地调研发现,教师评价制度有赖于建立“层级管理-量化的相对指标-外部裁决”的管理技术,施予青年教师结构性压力,使其产生“适应顺从”的惯习,影响其专业知识、专业自主、专业伦理和专业情意。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研究发现:评价制度与场域内的资源配置机制在形塑青年教师自我认知与行为选择方面具有一致性;应采取优化资本配置、调整学术人员惯习、关注学术场域内发展性评价等策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