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非常重视作文了,老师们也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学生写作文仍旧是件不轻松的事情。一到作文课,学生们一脸哭相者大有人在,咬笔杆无从下笔者不乏其人,应付了事、胡编乱造者十之七八。是什么原因让作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呢?我看以下两个原因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2.
记得几十年前巴金就对当时的年轻记者萧乾说过“只有写,你才会写。”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也说:无他,唯多做而已。叶圣陶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乎多做,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做。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重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反复历练的。”以上几位大家的经验和论述,充分说明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靠多做、要靠历练。但在科学主义泛滥的今天,或在理论操弄者面前,我们一线的老师总是怕说多读、多写;总是忌讳这些不知机理但又谁也推翻不了的经验。追溯其原因,一是我们自己愿意从科学的角度找出学生写作多快好省的有序的致胜法宝:二是担心既然学生的作文能力靠多读、多写,而淡化了我们老师的作用,三是怕理论家们的聒噪。其实多写的前提是愿写,愿意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让学生愿写便是很值得探讨的学问。现在不少学生怕作文,不愿写作文。这原因一是作文前的指导之故:二是作文的评改所导致。比较两者的作用,评改大概更甚,因此把握好作文评改的导向成了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作文难教、学生难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作文教学的这种尴尬局面,教者一般都会把责任推给学生,认为这是由于学生基本功差、阅读量少、生活阅历不丰富造成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不禁会自问:到底是谁控制了学生的阅读量?是谁掐断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是谁给学生增加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都明白:兴趣比书本更重要,能力和实践比蛮干更重要。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多少人能一以贯之地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被"边缘化"是初中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作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实际出发分析作文教学被"边缘化"的原因:一是社会浮躁,教者的急功近利,导致许多人重阅读轻作文,二是对作文教学的本质认识不够,作文教学成果显现缓慢。文章从学生的现状等角度分析了改变作文教学被"边缘化"的做法,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情形:一宣布上作文课,学生便唏嘘连声,叫苦不迭,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无措,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学生怕作文。学生为什么怕作文,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我们批改作文不认真,也不是我们讲评作文不透彻,关键是我们忽略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讲课是讲课,作文是作文,两相脱节,学生写作无可依托,下笔当然难了。  相似文献   

6.
“作文难写,难写作文”几乎成了学生的口头禅,这简单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学生们对作文的普遍心态;“作文难教,难教作文”近乎成了教师的心病,这简单的话语中暴露出的是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的畏难情绪。为了解开师生畏惧作文的情结。让学生能够写好作文。树创作文的美好形象。两年前,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探索如何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作文,寻求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实验之初,恰逢《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我的探索吹来了强劲的东风,“课标”对作文的精当阐释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两年多的探索实验是否让学生改变了对作文的看法呢。作文在他们的心目中到底变成了什么样了呢?学生的家长到底对孩子的作文有些什么认识呢?为此,我特邀了两位家长、三位学生,与他们进行一番交流对话。他们那朴实真切的话语似和煦的春风抚慰着我的心灵,让我释怀。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找快乐写作的直通车。然而,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们费尽心思,却是收效甚微。学生们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谈文色变。学生们的作文更是千篇一律,淡而无味,缺乏必要的个性与灵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个性的快乐张扬。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将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闲话作文     
读了“中美学生作文对话”(《教师之友》2000年6期)很受启发,作者通过中美学生的作文个案,鲜明地展示了中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话语特征,对我们客观深入地审视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我认为我国中学生作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理论、方法,从大学教授到中、小学教师都在讲,而作文教学效果则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们都觉得不理想。原因何在?胡向华老师认为:我们可能走入了一个误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如果学生胸无点墨,老师讲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她呼唤作文教学魂兮归来。这魂即重视学生的阅读,或许许多老师也同意这一观点,但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看来还是古人总结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10.
皮金梅 《成才之路》2013,(35):71-71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兴趣低下、教学成效不高的问题,教师们也对此感到很困惑。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在作文教学处于步履维艰的境地呢?结合学生的现状来看,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丰富的阅读积累与写作技巧、素材不足,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脱节,形成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作为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培养学生的写作才能。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注重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并有了一定的突破,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尺度,是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然而,作文却是语文教师感到非常困惑的一项内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缺少正确的作文引导方法,导致作文教学、作文训练缺乏针对性或有序性。本文中我针对作文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怎样写作文     
对于教师来说,教作文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一直是令人“心惊胆战”的一项艰巨任务。长期以来,作文“难”的状况一直没见改观,学生的作文越写越差,千篇一律,偶而有一篇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仔细品味又是学生搬来的“他人之作”。这是老师们在批作文时的共同感受。此现状,无疑让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在思索同一个问题:如何教学生写作文呢?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历来如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搞得好不好,将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什么历来会存在着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的问题呢?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相似文献   

14.
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作文的教与学当然也不例外。近年来.作文难教、学生难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作文教学的这种尴尬局面.教者一般都会把责任推给学生.认为这是由于学生基本功差、阅读量少、生活阅历不丰富造成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不禁会自问:到底是谁控制了学生的阅读量?是谁掐断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是谁给学生增加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都明白:兴趣比书本更重要,能力实践比说教更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是语文教学效益的一个显著标志,当前作文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其原因固然与学生生活经验欠缺。思想认识不深刻及阅读水平低有关,但关键还在于作文教学存在种种误区。只有走出误区,实施对症施治的教学良策,作文教学才能走上省时高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步入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不仅仅是因为对学生们语文基础的考验以及对学生们能力的要求,更主要的是高中语文面临着高考的考验。高中语文变成了一场迎接高考的备战学习,因此学习的氛围和方式都有所不同。高中作文,尤其是高考中的作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生们的命运,因此,作文被誉为"得作文者得天下"。本文重点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们作文能力,让作文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生龙活虎的初中生们平时伶牙俐齿,说起事来头头是道、惟妙惟肖,但一轮到写作文,却无话可说,常常是套话空话居多。但是,我们能由此得出学生们不会写文章的结论吗?看了下面这篇出自一位声称自己写作文无话可说的中学生的日记,我想老师们应该对孩子们、对作文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常感到劳而无功。他们的教学怎么会如此失败?其中的两大原因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抛开作文要写实的本质特性,二是忽略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为了扭转这一高耗低能的现状。我们要特别强调作文教学的“求真悦情”。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释放.作文教学是教师用心去开垦每个学生心中的一方田地,而辛勤的老师又像一个探索者,一个开垦者。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要用智慧和理性去努力探索一个个斑斓的世界,保护每一片灵性的火花,呵护每一腔真情的倾诉。为此,我们的作文课堂应该充满人文的光辉。让学生的思想在个性化的天空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20.
林云 《现代语文》2009,(1):126-127
作文教学遭各方诟病己久,部分大学生的作文甚至惨不忍睹已是不争事实。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研究学生这一教学点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学生写作能力的结构,以作引玉之砖,期能为同行们的作文教学拓开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