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羚羊木雕》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本文就此谈谈《羚羊木雕》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浓浓亲情,撩人心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亲情的丰富多样性。其中前三篇《风筝》《羚羊木雕》《散步》均以作者的亲身体验,叙写亲情故事。《风筝》是鲁迅先生对儿时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情感经历的描写与剖析,体现了手足之情,读后启人思考。  相似文献   

3.
就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羚羊木雕》的主题展开分析,认为一般的教学思路"父母与儿女之间要有真诚的沟通"偏离了文章的本意,文章真正的主题是要通过两难问题"要回木雕或不要回木雕"来凸显成长、亲情、友情、财物处置与情义的权衡等人生课题,同时表现了人物的性情与内心世界,以期让学生在两难中收获人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羚羊木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课本七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意在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 笔者认为,对于《羚羊木雕》故事里围绕“赠送”和“索回”那只羚羊木雕,发生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所发生的两组矛盾。如果用原有的眼光和观点来看这一《羚羊木雕》,未免视野狭隘,看法偏颇也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友谊与江湖义气 故事的主人公“我”是一个内心充满友情、珍惜友情的小孩。在课文里,坚持诚信的“我”的呐喊和反抗是无…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跨越百年的美丽》。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年级下第5册:《逝世前的科学记录》。【学习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这是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四组的一组教学内容。单元学习的主题是:观察中的发现。教材编排的内容丰富多彩,主题突出,有描写植物课文的《花钟》,有描写动物课文的《蜜蜂》、《找骆驼》,有描写玩的课文《玩出了名堂》。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高二年级人教版语文学科必修5第一单元的课文。  相似文献   

8.
[教材把握]一、文本解读《金色花》一诗属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本单元的阅读以描写真挚而美好的亲情为主,要求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积累字词,学习朗读和圈点字句。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与设计理念】《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编排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即让学生感受音乐、绘画、  相似文献   

10.
【教材解读】《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是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从单元整组教学的角度思考,整组课文的教学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少年和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王琳 《儿童音乐》2007,(6):72-79
主题:《玩具兵进行曲》(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正文:【教学内容分析】《玩具兵进行曲》又称《玩具兵的游行》。全曲共长4分钟。由德国作曲家耶塞耳  相似文献   

13.
编者易题意在立镜《羚羊木雕》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该文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突破口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这不是一颗流星》、《背影》属讲读课文,《羚羊木雕》、《短文两篇》是自读课文。这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家庭生活的内容。因为文章表现的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容易理解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矛盾,因而思想内容不难掌握。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怎样构思、如何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主题等。因而本单元的突破口是:把握文章的段落层次和中心意思。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想】《敬畏自然》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树立人文关怀意识,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等。我们知道,人类对自然的情感,有古老的原始敬畏,也有当下情境里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正【课型】精读引领课【学习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藤野先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68页《我的一位国文老师》、213页《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内容。2.精读品味,学习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课前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文章《藤野先生》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废墟下的课堂》《零分之约》《汉  相似文献   

17.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片段一】师: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先走进去看看,细读课文2~4自然段,读读、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生自读后交流)  相似文献   

18.
县里举行课堂教学大比武,本人有幸参加听课,不同学校推荐的六位教师依次执教同一篇课文《羚羊木雕》(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有几位教师在研讨课文时,都把作品中的“我”和爸爸妈妈对立起来,解析“我”则重视友情,解析爸爸妈妈就重财轻义。  相似文献   

19.
柳咏梅 《江苏教育》2013,(14):29-31
<正>【课文品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单元学习导语中说:"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姑且不论这个单元是否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也不论是否都反映了"环保"问题,有一个事实倒是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本文是以科学为主题的第四单元里的一篇说明文。原本它是一篇精读课文(一般拟用两个课时教学)。但由于被选中为校内公开课,为保持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必须用—个课时完成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