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苏儒 《对外大传播》2002,10(11):20-22
笼统地说,我们的对外传播是为了增进各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和友谊、树立和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国际环境,我们的工作能做到(或基本上做到)这几点,就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光是有这样一个笼统的说法不能对我们的实践起具体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先考察一下对外传播究竟有哪些不同的功能,每种功能对效果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笼统地说,我们的对外传播是为了增进各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和友谊、树立和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国际环境,我们的工作能做到(或基本上做到)这几点,就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光是有这样一个笼统的说法不能对我们的实践起具体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先考察一下对外传播究竟有哪些不同的功能,每种功能对效果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西方媒体在话语策略上的成功对今后我国完善危机应对机制以及对外新闻传播工作有着很大的启发。一方面,面对突发的公共危机时,要尽量做到争取信息传播主动权和活语权优势,主动让世界首先听到我们的声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话语工具的优势来进行潜在的意识形态牵引。现阶段我国新闻传播工作者对语言层面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这正是一个我们迫切需要向西方媒体学习的地方——用说服性、暗示性的语言取代强行的说教。只有真正将新闻话语体系与传播手段密切配合,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4.
刘东平 《对外大传播》2002,10(10):11-13
旅游报道一直是对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品类。它以其长盛不衰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海外读,也成为我们对外宣传期刊的传统、经典和保留项目。我国各种对外宣传期刊,从创办到今天,旅游报道层出不穷,且有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旅游栏目。  相似文献   

5.
旅游报道一直是对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品类。它以其长盛不衰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海外读,也成为我们对外宣传期刊的传统、经典和保留项目。我国各种对外宣传期刊,从创办到今天,旅游报道层出不穷,且有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旅游栏目。  相似文献   

6.
数据新闻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不仅给新闻业带来了新的报道方式,也给我们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占有和应用数据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应用大数据于对外传播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探索。大数据的客观性有利于增强对外传播的说服力,淡化宣传色彩。在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变革对外传播方式的一条新思路。我们应培养具有一定数据素养的外宣新闻工作者,利用大数据实现新闻的个性化定制,做到精准传播。同时利用大数据优化传播元素、进行多维度的受众分析、把握媒体议程设置、实现舆情监测等等,不断优化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1):6-7
在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发展信息,越来越关注中国发展对世界影响的今天,中国的对外工作者使命光荣。提升对外传播队伍的素质,提高对外传播的效果是当务之急。感谢《对外大传播》这些年来提供对外传播的新观念、新情况、新知识,让我们开拓视野,也为我们业内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8.
“让事实说话”,这是对外传播的一条基本原则。怎样做到“让事实说话”,看似简单,实则大不易。正如沈苏儒先生在他的《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所说,“只有掌握了这一原则,才算领悟到了对外传播的精义,才能达到对外传播的最高境界。”作为地方外宣期刊的编辑、记,在十余年的采编实践中,对这条原则有着自己的遵循过程和一管浅见。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的对外传播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否在突发事件的对外传播中掌握主动权,抢夺话语权,做到既及时准确又不损害当地政府形象,值得我们基层传媒工作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当代中国的对外传播无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早在10年前,我国官方的主流媒体就已经做到了多语种、多媒体每天24小时向全球播报重要新闻,受众遍布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然而在对外传播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对外传播中的不平衡现象也暴露得比较明显。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在传播区域上  相似文献   

11.
《对外传播学概要》最突出的特点是一部理论性专著,它就我们在对外传播(我国习惯于称作“对外宣传”)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从整体和理论的高度作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概括和论述,既有对外传播学的普遍性,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和学术性。据我所知,像这样的著作在我国还不多。我国对外传播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08,(10):1-1
《对外传播》杂志是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管、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服务于我国对外传播领域的月刊。根据本刊编委会最近确定的编辑方针,今后,将在坚持原办刊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对国际传播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3.
沈昕 《对外大传播》2010,(10):43-43
民间外交参与对外传播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现代传播学认为,对外传播的类型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类大众媒体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不仅迫切需要把中国这个有丰富文化资源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转变成为具有强劲文化创新能力的现代化的文化强国,而且还要创造性地提升我们的文化传播能力。我们必须认真寻找和创新对外传播、对外表达中国立场和中国声音的话语方式,提升对外传播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舜 《对外大传播》2006,(10):53-55
2003年10月至2005年7月举办的中法文化年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是中法建交以来最大的文化活动,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大手笔。中国政府近年来与其他国家互办了各式各样的文化年,有中美文化年、中希文化年、中意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印文化年、中韩文化年。这些文化年的举办,有效地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在国际上舆论弱势的状况。无疑,中国文化年的举办既符合我国传播现状,又符合我国对外传播的基本政策,是一种符合新闻规律、适应国际惯例的对外传播方式,拓展并创新了对外传播的领域,增强了对外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传播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并渐成体系的过程。本文拟从对外传播理论、对外传播实务和对外传播史3个方面对30年的对外传播学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  相似文献   

17.
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外宣理论研究基地和思想库。十年,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外传播理论研究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立足我国对外传播的当前实践和未来趋势,研究新实践、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如何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核心价值观?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对外传播?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将对我国未来的对外传播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服务工作大局的对外传播理论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很长时期,日本的国家形象几乎与野蛮凶残画上等号。为了摆脱这种恶劣的国家形象阴影,日本在战后极为重视国家形象的定位和重塑,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纵观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日本的国际形象有了质的飞跃和改善,经历了从经济大国到文化大国的形象变迁。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日本也在不断调整其对外传播策略,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做到与时俱进。但注重对本国形象和对外传播效果的系统调查、制定长期战略并稳定实施、官企民一体化传播基本是长期保持不变的,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正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推进对外传播实践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外传播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外传播机构建设需要更加注重以下五个基本问题,以增强内生动力和增长潜力。一、定位问题是对外传播机构建设的首要问题在内宣外宣一体化发展的"大外宣"格局中,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机构拥有了对外传播属性。定位问题是所有对外传播机构面临的共同和首要问题,也就是:"我们是谁?我们究竟在面向谁传播?我们要传播什么样的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将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和共同发展成为我们未来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国际舞台上,如何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实现多元文化传播格局,这一重要任务就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