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导语:在这个谁都不会轻易吐露心声的社会,你是否藏有一些话,想说给自己听,说给他人听,说给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听?轻启心门,让那些愿意倾听你心声的人走进你的心房。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芝加哥南部的一家小酒吧里,每天晚上都有一位年轻小伙子在用心地为客人们弹奏钢琴。他虽然只有二十来岁,但演奏水平相当高超,以至于这家酒吧每天晚上生意火爆,不少人慕名而来,只为听他的演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故意刁难小伙子说:"你每天弹的都是那几首曲子,如果你给我们大家唱首歌,或许气氛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我们也深知阅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实际上,和孩子一起看书无论从开发孩子智力还是从增进亲子关系来说都有很大好处。每天念书给孩子听,不论孩子多大,他都可以和您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李超 《大学生》2014,(15):128-129
北京语言大学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文科类院校,北语计算机系,让人一听就觉得不太靠谱。所以,每年我们学院研究生招生时,除了北语自己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之外,学校分配的招生名额每年都用不完,只能靠调剂。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班主任刘老师是个“啰嗦”的人,他除了上课喜欢把一些重要的知识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给我们听之外,最啰嗦的时候是每次上班会课。在班会课上,他每次都会像“炒剩饭”一样,把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说给我们听。听多了,我们都耳熟能详了。随着最后一次主题班会的召开,紧张而又充实的一个学期结束了。那天,刘老师捧着厚厚的一摞宣传资料走进教室,同学们都知道,这次主题班会又少不了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防溺水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6.
这次女儿在全学区作文考试中又拿了第一名,同事们非要我们夫妻俩谈谈有何高招。我笑着对大伙说:“其实也没啥,只不过是我们走活了四步棋。”一是“灌”在女儿一至四岁期间,我们每天都抽时间给她讲故事听,起先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时间一长,就发生了变化,每天晚上睡觉前,女儿必须得听我们给她讲个故事才行,否则她就不睡觉。日久天长,女儿就养成了爱听故事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培养女儿积累词汇所迈出的第一步。二是“讲”在女儿五至七岁期间,她的脑子里已经装了不少中外童话故事。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夫妻俩总是利用领女儿野外玩耍和路边散步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怀想校园     
记得那是一个初秋之夜,黑丝绒般的夜空,镶嵌着银光闪闪的群星,我们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围坐在学校的小操场上,听他指着天空,告诉我们:这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这是银河,那是……是他——教师使我懂得了什么叫天外有天。教师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怀想。几乎每个人都有其终身难忘的恩师!中国人对“师”有特殊的感情,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长期以来,人们虔诚地称给自己传授过知识的人为“先生”、“老师”、“恩师”。教师是润泽我们心灵的一汪清泉。凡读过《藤野先生》的人都记得,藤野先生以纯真的品质、博大的胸怀给身处异国他乡的鲁迅以极大的温…  相似文献   

8.
爸爸的心情     
<正>1爸爸,是家庭里挡风遮雨的人。2爸爸的消遣是看报纸。3四十岁以前的爸爸是运动员,上班、下班,像一阵风,我们总是赶不上他。六十岁以后的爸爸是一把椅子,他一回家,就坐着不动了。只有当中的二十年的爸爸恰恰好,他会带我们去放风筝、钓鱼,偶尔也会说故事给我们听。  相似文献   

9.
昊昊变了     
正昊昊是上学期从大班转入我们班的,初次见面给我的感觉是孩子还算懂事,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人意想不到。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认真听老师说话,只有昊昊绕着教室来回转圈到处溜达,开心时就自言自语,不开心时大声喊叫、发脾气,动不动就与小朋友打闹,还时不时来一句:"你给我滚,我不喜欢你这个臭老师。"为了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  相似文献   

10.
童心     
“我们是七个人”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次碰见一个八岁的小女孩。他问她有几个兄弟姐妹,她回答说:我们是七个,两个在城里,两个在外国,还有两个埋在教堂的墓园里。”她每天晚上都携着点心和小碟子,到那墓园的草地上,独自地吃,独自地唱,唱给她的在土堆里睡着的哥姐听。虽然墓园里  相似文献   

11.
那年,我们十七岁一样地将理想放飞给远方峻秀的雪峰,亮丽的阳光起伏的马背,婉转的歌喉都在十七岁中一遍又一遍地召唤没有人认为我们狂妄因为那年,我们十七岁那年,我们十七岁一样地将心灵寄托给黄昏飘落的枯叶,凋零的花朵归巢的昏鸦,默默的心愿都在十七岁中一次又一次地徘徊没有人认为我们幽怨因为那年,我们十七岁那年,我们十七岁一样的日子,有风有雨一样的青春,有悲有喜没有人认为我们无奈因为那年,我们十七岁那年,我们十七岁$莱芜市陶镇中学@马守东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中,我们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学校的活动上,给同学们讲故事。或者是在家里,给弟弟妹妹讲睡前故事。我们所讲的故事中,有一部分是童话作家创作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找不到具体作者的——因为创作它们的,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每一个听了那个故事再重新把它讲出来的人,都参与了这个故事的创作。这一类故事,我们称之为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13.
选择适当的音乐来听,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神焕发。据说患轻度耳聋的儿童,多听音乐有助于听力的提高。音乐还能助人长寿。不少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都活到七八十岁。动物也喜欢“听”音乐。如果每天给奶牛播放几个小时的音乐,奶牛产奶量会增加;每天给母鸡播放音乐,可以使母鸡下蛋的日子  相似文献   

14.
阿诺 《小读者》2013,(9):52-53
小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免不了和书打这样或那样的交道。有的人来自书香世家,嗜书如命,而有的人则一看见书就发怵。可是你知道你小时候看过的或是你让别人念给你听的很多书都曾经被禁过吗?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和他人打交道;而打交道往往离不开说话。因此,说话就成了我们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交流,在家中与父母兄弟闲谈:向熟悉的人倾诉心声,向陌生的人介绍自我;遇上麻烦寻求帮助,碰上喜事想和朋友分享,这一切的一切都要说话。说话几乎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说话是给人听的,理所当然,说话人的表述是否清楚,能否让听话人一听就明,就成了我们评价说话能力的重要依据。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表述清楚,让人一听就明呢?关键是说话前要理清思路和线索,说话时要紧紧抓住中心,注意条理清晰。  相似文献   

16.
韩寒的一夜成名,使许多人都有话要说,而太杂乱的声音使我们几乎失去辨别的能力,到底谁说得有理呢 ?没人知道,我们只能继续听下去,继续关注这个不幸的“幸运少年”。   一个十八岁的人具有了八十岁人的思想和世故,或者一个十八岁的人写出了一本八十岁的人才能写出的作品,都是一件可怕的事。十七八岁的韩寒具有了二十七八岁人的思想和世故,十七八岁的韩寒写了一部二十七八岁人才能写出的书,同样令人极不舒服。   我不是卫道士,也非出于成人的心虚,我仅仅希望咱们中国的孩子在还是孩子的阶段别长成老头了。孩子就应当是露珠、…  相似文献   

17.
只要爸爸陪我看城墙也行时光男四年级小学生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我和我爸爸一起住。我爸爸是公司的“老总”,下面的人都听他的,他是他们公司最厉害、最有钱的人。我也是我们班级最有钱的人。爸爸对我特别好,从来不要求我考第一。我想要什么他都给我买。我有好多玩具都是  相似文献   

18.
给孩子写信     
正我因为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在孩子四岁时就经常与她分开……有一句谚语说:孩子都喜欢吃"奉子菜",意思是说孩子都喜欢受表扬与奉承。其实,我们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喜欢成就感,喜欢跟肯定我们的人在一起,讨厌那些对我们吹毛求疵的人。经常听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于管教了……是孩子难于管教了,还是我们不懂得管教了?这是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19.
我也了不起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本领。请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写一篇作文。写完后不妨读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你。题目可以是“请你为我竖起大拇指”“埋在心底的自豪”“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当然,你也可以自拟题目。  相似文献   

20.
虎娃:喂,你们知遵我们少先队历史上都搞过哪些重大话动吗?如果我这次不来参加少代会,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们年龄小啊!原来我们的活动是这样的丰富多彩,让我说给你们大家听一听,你们听了,一定会为我们少先队组织感到骄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