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学与生活》科普副刊是《衡阳科技报》1985年公开发行时定的名。在这之前,我们已搞了3年科普副刊。对怎样办好科普副刊,以满足读者需要的问题,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应该抓住以下几点:选题要“杂”。报纸的副刊,本身就象个“拼盘”,这盘“菜”读者爱不爱吃,首先看它的品种是否多,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生活》科普副刊是《衡阳科技报》1985年公开发行时定的名。在这之前,我们已搞了3年科普副刊。对怎样办好科普副刊,以满足读者需要的问题,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应该抓住以下几点:选题要“杂”。报纸的副刊,本身就象个“拼盘”,这盘“菜”读者爱不爱吃,首先看它的品种是否多,花色是否新,能不能诱发人们的食欲,科普副刊选题上的杂,不仅要顾及读者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了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使读者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开辟了《科学知识》《生活常识》《人体趣谈》《动物世界》《健康之友》《医药顾问》《科  相似文献   

3.
报纸副刊:新闻的另一种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燕 《现代传播》2005,(2):129-130
中国报纸自有副刊的 10 0多年以来 ,它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在变化。但有一点是一贯的 ,那就是副刊的从属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来临 ,人们对副刊的需要日益显现出来 ,报纸副刊的地位和价值逐渐被人们重新发现 ,它也逐渐成了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副刊是新闻的补充和延伸中国的副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 ,从有了报纸以后就有副刊 ,最早的副刊出现在 1897年的《沪报》、《消闲报》 ,是中国的第一张副刊。后来《申报》的“自由谈” ,《庸报》的“另外一页” ,《晨报》的“副镌”都是当年有名的副刊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综合性副刊?在讨论综合性副刊之前,我们先弄清楚什么是副刊这一概念。我国报纸上的副刊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才达到现在这种样式。最初的副刊是在报纸的最后部分刊登一些诗词、小品之类的文字,它没有名称。第二个阶段以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创办随报附送的《消闲报》为开端,人称“附刊”。其后,有的报纸便在正张上划出一个版面来刊登些副刊文字,并沿用“附刊”这一名称,副刊  相似文献   

5.
杂文,作为一种“杂体的文学散文”,历来在报纸副刊中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的一系列“投枪”、“匕首”式的杂文皆发表于当时的报端。纵览报纸的发展走向,以前杂文多发于日报类党报,现在,很多晚报辟有杂文专栏甚至杂文专版。《齐鲁晚报》副刊的杂文专栏名为“未了茶馆”。笔者编晚报副刊多年的体会是,晚报所刊杂文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副刊初探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何办好地、市、县报的副刊,关系到能否使报纸走进千家万户的一个问题。地、市、县报的副刊是“文艺性”的好,还是“综合性”的好?我以为,不能一概而论。从宏观上、从副刊的全局和整体上讲,副刊应当是综合性的,应当偏于杂,杂则丰富多彩;从微观上、从副刊的每期版面上讲,副刊应当是专门性的,应当偏于专,专则集中深刻。当然,杂与专都是相对的。说杂,并非越杂越好,副刊总得有个中心议题;说专,也不必专到纯之又纯的地步,文艺副刊总不能完全等同于文艺期刊吧。确切的说法应当是,杂中有专,专中有杂,各有侧重。拿我们《临沂大众》报来说吧,  相似文献   

8.
重庆《新民报》创刊时,有副刊两个,一名《血潮》,一名《最后关头》。都是综合性的。继后又有《大时代》和《万方》。1941年增出晚报,辟副刊《西方夜谈》。抗战结束时,原有的副刊除《西方夜谈》外,都已鸣锣收兵。1946年秋天,我和报社的几位同志都觉得“报纸不可无副刊”,商量一番后,即将聂绀弩老兄请来,由他在日报上主编一个副刊,命名《呼吸》。正像人由呼吸不灵到恢复了呼吸似的,报纸的活力又加强起来,继《呼吸》之后,日晚两报都增辟了不少副刊,有力扬主编的《虹》,孟超主编的《人间乐园》,刘尊一主编的《学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前的报纸副刊自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文报纸《申报》于1872年开创第一年,即“以词章补白”,引发了以后的报纸副刊。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设副刊《消闲报》;1900《中国日报》辟副刊《鼓吹录》,此后,一般的报纸都腾出固定版面设置文艺副刊,文艺副刊成为报纸不可或缺的一翼。以“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为例,稍作展开。1916年《晨钟报》创刊于北京.1918年底改组为《晨报》。创刊伊始,既固定在第七版刊载文艺作品,但无副刊称号,1919年2月,宣布改革第七版,倾向于新文化运动,李大钊曾参与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全国城市报纸副刊理论研讨会由长江日报发起,11月8日至11日在汉口举行。讨论的议题比较多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怎样看待报纸副刊?传统的说法将文艺副刊叫作“报屁股”,实际它与报纸处于同一载体之中,是报纸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的同志比喻,报纸是“正屋”的话,副刊就是“花园”。大事在“正屋”来议,“花园”里则要浏览赏析陶冶性情。报纸第一位是新闻,副刊是第二位的。它和整张报纸的格调一致,力求“新、广、杂”,面向  相似文献   

11.
报纸副刊出现于1897年。在此年,一份由外国资产创办的中文报纸《字林沪报》赠出了一张附属报纸《消闲报》。副刊的出现,不但是报纸竞争造成的,也是应运而生的。当时的报纸竞争也非常激烈。《字林沪报》为改变报纸单调乏味的局面,专门辟出刊登文艺作品的栏目。后来,高太痴最终推出了独立的副刊。1925年,《晨报》的孙伏园请鲁迅先生为副刊起一个名字,鲁迅起了“晨报附镌”四字。结果写此四字的书法家误听误记,将此四字写成了“晨报副镌”。之后,诗人徐志摩将之改为“晨报副刊”,从此,副刊算是有了正式的名称。专刊,则是在副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2.
《思想者》是《中国青年报》唯一的一块思想理论副刊,它肩负着“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的重要使命。在当前报纸副刊整体面临困境之时,怎样办好一块思想理论副刊?如何让理论副刊走向大众,贴近青年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报纸上的“专栏”是什么?“副刊”又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解释。陕西岐山县曹潇曹瀟同志; 了解报纸上的“专栏”、副刊等专用名词,对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们对报纸文艺副刊的社会功能,认识不太一致。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文艺副刊有以下几种功能.一、宣传功能有人把报纸的文艺副刊等同于一般文艺刊物,强调它的文艺性,排斥它的新闻性,从而否定它的宣传功能,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报纸的文艺副刊,从它70多年前在北京《晨报》等报纸上诞生时开始,它一直都是报纸的一部分,它和新闻版面一起构成报纸的整体。“文艺副刊与新闻版的服务对象及其作用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一个是软的,一个是硬的;一个是迂回的,一个是直接的,最后是殊途同  相似文献   

15.
初读《经济参考·周末版》,你会觉得它“四不象”:它是副刊,却不乏新闻和言论;它登的多是经济新闻,却篇篇好似文学作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副刊,赢得了大批读者的喜爱:有人版版拜读,不漏一篇;有人期期收藏,分类剪贴;有人欣然命笔,一试身手。这是为什么呢? “副”不离“正”《新闻工作手册》上这样解释“副刊”二字:“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主要发散文、杂文、游记、小品、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然而,《经济参考》的报人们却另有一套理论:经济报纸办副刊不能离开经济生活为消闲而说闲,它  相似文献   

16.
胡争上 《新闻界》2003,(2):39-40
一 报纸副刊并不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越来越瘦”(光明日报副刊文章语),就光明日报来说,它的副刊就越来越“胖”了,每天都有四个版的广义副刊,在众多的大副刊面前,高傲的文荟副刊尽管有时以几个版出现,也自然不会有先前那么出众;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也增加到了每周四个版,它“瘦”了,也主要是报纸扩版、报纸种类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产生的感觉效果。  相似文献   

17.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组成部分。报纸副刊的新闻性,如何体现于副刊文章的艺术性之中,从前年7月份开始,兵团《新生报》进行了一年多的尝试与探索。副刊不“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新生报》有专门的读者群,我们报社上下都明确认识到,副刊不是报纸的“附庸兵”,而是“方面军”,它同要闻版、教育版一样,是向服刑人员宣传党的劳改工作方针、政策,配合中心工作,为服刑人员转变思想、净化罪犯灵魂服务的。我们报纸副刊登载的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杂文、美术、篆刻、书法等,尽量不游离于劳改题材之外,如报告文学《犯人与孤女》,《魏  相似文献   

18.
肖玉清 《新闻窗》2009,(4):108-109
一份报纸从内容构成上,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版面和副刊版面。对于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新闻版首先是他们关注的部分。但是能够带给读者文化享受的却是副刊这部分。所以报界才有“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名言。凡是严肃的有影响和品位的报纸都很重视副刊的建设,并不惜篇幅,呕心经营而使其成为名版名栏,使得报纸各具特色。远的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鲁迅的许多杂文就发表在“自由谈”副刊上。近的有《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化周刊”,《解放日报》的“朝花”,《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羊城晚报》的“花地”,  相似文献   

19.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20.
如何办好行业报的副刊,如何提高报纸质量,这是编采人员经常思考的问题.最近有人提出:“副刊可游离主题”、“副刊可独立成刊”的观点,这种观点正确与否,需加以论证、澄清,否则势必影响报纸副刊的发展。为此,必须了解我国目前副刊的发展状况,明确报纸副刊与正刊是什么关系,副刊的在报中的位置,副刊的标准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怎样去办好副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