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秦道然、何图等供词雍正四年命廷臣会议允禟、允祀、允神禵三人罪状。允祀为圣祖第八子,允禟为第九子,允禵为第十四子。《东华录》备载允祀罪状四十款,允禟罪状二十八款,允禵罪状十四款。余往于故宫档案内搜集有关三人之文书,得秦道然、何图、张瞎子、穆经远等之供词(按:秦道然为王渔洋之门下士)。 问:秦道然,你系汉人词林,当日圣祖皇帝命你在允禟家教书,你如何管起允禟的家务来?允禟一切行为俱是你商谋赞助,你常向人说允禟有帝王体,可见你的心迹久已在人耳目的了,你的情罪已不容诛。近日奉旨遣侍郎黄炳往江南审讯。据你口供明明尚有未曾供出之处甚多,如今将你提到,你还必定宁死要做允祀、允禟、允禵的逆党,到底不肯把允祀、允禟、允禵一切行为与你自己党助悖逆之处尽情供出吗? 秦道然供:我是实该万死的人,蒙皇上宽恩,至今在我已属万幸,到如今又奉旨命王大人审我,还不将自己的罪过与允禟、允祀、允禵的情罪尽情说出,是我自己不愿得命,且不顾我妻室儿孙了。所有我在江宁已经供出之班柱儿、何玉柱与允禟合谋诈取永福银三十万两,何玉柱、班柱儿得银二万两,我得银一千两。再允禟叫永寿之妻拜干女儿,要永寿银八万两,允禟自与明家结亲之后,现银约有四十余万两,田产、房屋约值银三十余万两。又,我常闻人说允禟为人宽宏大量,慈祥恺悌,要人知他好处,原是包藏不轨之心。当年圣祖皇帝因允禟为人不好,又与允祀、允禵私相结好,因此允禟、允禵止封贝子,允禟心怀怨望,又假装疯痰,并于允祀病愈后还叫他拿拐棍子仍旧装病,这俱是欺诳圣祖处。又,允祀不遵圣祖戒口,每每醉后打人。再允祀将何焯小女儿养在府中,府中之事俱是福金做主,允祀实为福金所制。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社会》2002,(5):44-45
雍正七年编纂的《大义觉迷录》记载一则民间传闻:“圣祖皇帝(康熙)原传十四阿哥胤(礻题)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是说康熙传位遗诏原文是“皇位传十四子胤祯”(胤(礻题)原名胤祯,因雍正皇帝名胤稹,为避讳,胤禛当皇帝后,胤祯改名胤褪)。而康熙的第四子胤稹把遗诏的“十”改为“于”,“祯”改为“稹”,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生育之本,万世之源.故孔子日:"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1]《礼记集解》卷五十八昏义第四十四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相似文献   

4.
薛岳(1896-1998),广东乐昌人,黄埔陆军小学第六期及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原名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对岳飞精忠事迹的崇仰.个性耿直,不喜钻营,能在派系林立、恶性倾轧的国民党军中拔尖而起,完全凭借历次战役立下的赫赫战功,因而有国军"战神"之称.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连续剧《雍正皇帝》。许多观众不明白为何康熙的第四子(即雍正)叫胤禛,而其他诸子却称作允禩、允(?)……呢?这是一个涉及到清朝皇族内部命名制度的问题,由此引发笔者侃一段与之相关的氏族辈分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说起来,媒体与狗也真是有缘.早先,有人把新闻的定义概括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据称,人被狗咬本来就是天经地义,不成一回事儿;若是狗被人咬了,那还得了?这才是大新闻!在他们看来,狗的新闻价值是明显在人之上的.这个理论后来被认定为资产阶级新闻观而受到批判,很沉寂了一段时间.然而近来,情况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狗们的形象频频在媒体上亮相,而且大有每况愈"上"的趋势.谓予不信,有例为证.  相似文献   

7.
一、禽兽可羁而從 《淮南子·氾论》: 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從也. 高诱注: 從,犹牵也. 《文子·上礼》有类似的语句,作: 飞鸟之巢可俯而探也,走兽可系而從也.今按:"從"、"牵"义不相近,不得训"從"为"牵".高注当作: 羁,犹牵也. 《吕氏春秋·诬徒》"羁神于世",又《决胜》"而有以羁诱之也",高诱注并曰:"羁,牵也."是其证.  相似文献   

8.
马王堆帛书《五正》篇说的"五正",应如帛书整理小组所注释,为"四时治民之政"之义,而并非君主正己而正四方之义;帛书易传《要》篇中的"五正",当指与君主治道相关的由"五官"所掌的政务,与易占中的五行生克无关。  相似文献   

9.
《报林求索》2012,(6):34-35
<正>2400多年前,墨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被当作"五常之本"、 "百行之源",是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人们确认"不信不立,不诚不行";艾琳·卡瑟说:诚信是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诚信,曾是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但曾几何  相似文献   

10.
释“坳堂”     
"坳堂"见于《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王先谦集解引支遁云:"谓堂有坳垤形也。"垤是小土堆,则支遁所谓"坳堂",当是云堂之地面高低不平。此说不妥之处在于水不会止于高处,且"坳"、"垤"词义相反,"坳"无"垤"义,故成玄英疏解不取此说,而谓"坳,污陷也。谓堂庭坳陷之地也。"今人释"坳堂",基本都据于成玄英疏。陈鼓应翻译为"堂前窿地",大学中文系的教材如王力《古代汉语》、《先秦文学史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