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的命运,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文章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简·爱对男权中心社会的反抗,对爱情婚姻平等的追求,对经济独立的要求,来探讨她的女性意识是如何体现的.当然,由于时代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其女性意识仍然存在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对男性反抗的不彻底,对传统文学的崇拜以及对守旧婚姻观的妥协.  相似文献   

2.
《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的命运,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文章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简·爱对男权中心社会的反抗,对爱情婚姻平等的追求,对经济独立的要求,来探讨她的女性意识是如何体现的。当然,由于时代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其女性意识仍然存在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对男性反抗的不彻底,对传统文学的崇拜以及对守旧婚姻观的妥协。  相似文献   

3.
津岛佑子的小说展现了女性平凡而细腻的生活场景,凸显了女性意识的独立。她从一个母性的角度,去解构女性,并伴有明显的幻想性,显示了独特的写作风格。津岛把作品中的女性融入到社会现实之中,以具有知识性、抒情性和幻想性的语言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同时从另一个侧面通过男性主人公的特点又展现了其作品中男性的不可信任性,无处不表现出津岛佑子极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吴丽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12):16-18
《简.爱》的同名主人公简.爱与《蝴蝶梦》中的主人公吕蓓卡这两个形象,反映了崛起的女权主义从"女权"到"女性"的发展。简.爱在爱情婚姻和事业上都为争取平等权力而付出努力;而近百年后的吕蓓卡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意识非常强的女性,她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特质,将男性排斥在女性世界之外,将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来嘲弄。简爱与吕蓓卡的出现打击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观念,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劳伦斯的《马贩子的女儿》与詹姆斯·乔伊斯的《伊芙琳》中女主人公们的相似处境和遭遇,从而揭示女性悲惨命运轮回的根本原因是男性中心主义对女性思想的毒害与女性独立意识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邱亚娇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5):83-84,57
阿赫玛托娃早期的抒情诗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关注了女性个体的生命体验,展现了女性从软弱到坚强再到走向世界的成长过程,彰显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人格意识.其女性意识主要通过独特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具有独立意识的爱情观及参与世界的意识3个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7.
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主人公珍妮成长过程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笔者认为珍妮成长过程中追求的不仅仅是完整独立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讨珍妮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处理作为人类的她同自然的关系、作为女性的她同男性的关系和作为黑人的她同白人的关系,即如何超越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白人与黑人这些二元关系,从而获得一种独立、和谐的生存状态,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平等和谐、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8.
《别名格雷斯》是阿特伍德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再现了19世纪加拿大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她们的精神世界。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剖析了男权话语压迫下女性的从属地位和悲惨境遇,并通过女主人公格雷斯的经历,揭示女性的生存之道——女性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依靠其他女性的力量,团结一致,才有可能真正颠覆男性的话语权威,保持主体意识的独立和完整。  相似文献   

9.
邓雪强 《文教资料》2008,(22):14-1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本文结合其具体作品从自我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男性革命者导引下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封建礼教下的女性独立意识三方面来展现丁玲前期作品中的女性的生存状态、独立意识的觉醒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0.
《简·爱》主人公简.爱是一个感情丰富、勇敢执着、独立自尊的聪慧女孩,在传统的社会压力下,追求着自己的独立和忠实的爱情。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剖析了简.爱的性格对她生活的影响,进而探索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女性对于爱情婚姻的选择,总结出对当今社会女性意识的思考并对当今社会女性爱情婚姻选择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是通过人物关系揭示出来的。从她与达西和韦翰等男性的关系分析,表现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从认知他者到认知自我的过程;从她与几位女性人物的关系分析,表现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从认知自我到批判社会的过程。这样的女性主体意识不仅有文学意义还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凯特·肖邦的《觉醒》讲述了女主人公埃德娜为了追求独立的自我与自由,勇敢地走出家庭,从一个丧失自我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埃德娜女性意识的建构过程,全面展现埃德娜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秦晨 《华章》2013,(15)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地扭曲.舒婷用橡树这一具有独立品格的意象,阐释了新时期现代女性的爱情观,从而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张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达了对平等、尊严和自我实现意识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双性同体理论分析库切的《等待野蛮人》,可以看出主人公行政长官身上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两种性格特点.由此体现了从双性同体视角分析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建构的机制,有利于男女两性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舒婷以自我心灵的抒写,独立人格价值的觉醒,颠覆着苍老的男权文化的陈规旧习,呼唤着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从抒情主人公的理想爱情中我们看到了女性自我救赎的道路,犹如看到女性异化境地中的一丝光亮.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出生的女性写作者与其笔下的主人公存在很大的同构关系。本文从写作者的成长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命体验三方面来分析其文本中男性对爱情的独特姿态,男性在此已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成为女性实现其欲望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英国女性文学写作的传统源远流长.而真正意义上的英国女性文学则始于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意识得以凸显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觉醒.简·奥斯汀开拓了女性主体意识的那方蓝天,给女性以智力和性格魅力上的肯定;勃朗特姐妹传达出确立女性独立的人格呼声,变女性依附性为男性对女性的依赖;盖斯凯夫人则把女性意识从个人感情天地扩展到广阔的社会领域,强调女性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乔治·艾略特从心理道德的角度寻找着女人作为与男性平等而又有区别的特质,力求女性不被自身消解,最后走向人格的独立.  相似文献   

19.
从双性同体的新角度分析伊迪丝·华顿的小说《纯真年代》中的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指出男性人格支配下的纽兰同时也具备女性意识的思维。正是这样一个男性人格与女性意识冲突下艰难生存的角色,建构了华顿自身的"双性同体"文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作品以女性为中心主题,通过婚姻和爱情反映出女性的生活和思想意识。镜像是构成张爱玲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镜像从侧面反映出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意识,从而反映出张爱玲追求男女平等、生活独立、情感自由的爱情意识,批判了传统观念中陈旧的婚姻中的奴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