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乎--缘于一幅画   师:首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位叫贝蒂的小女孩.请同学们自己品读品读第4自然段,你读出了小贝蒂的什么?   生:我读出了小贝蒂的善良.……  相似文献   

2.
一、在乎--缘于一幅画   师:首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位叫贝蒂的小女孩.请同学们自己品读品读第4自然段,你读出了小贝蒂的什么?   生:我读出了小贝蒂的善良.……  相似文献   

3.
徐良英 《师道》2007,(7):63-64
在乎——缘于一幅画 师:首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位叫——小贝蒂(学生接话)的小女孩。 请同学们自己品读品读第3自然段,你读出了小贝蒂的什么?  相似文献   

4.
徐良英 《师道》2007,(8):63-64
在乎--缘于一幅画   师:首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位叫--小贝蒂(学生接话)的小女孩.   请同学们自己品读品读第3自然段,你读出了小贝蒂的什么?……  相似文献   

5.
师:首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位叫贝蒂的小女孩。请同学们自己品读品读第4自然段.你读出了小贝蒂的什么?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要想理解一些文本中蕴含的"成人化"情感难度较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慢慢品读重要句段,有效地指导展开阅读训练,不但要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意,更要让学生读出味、读出  相似文献   

7.
贝蒂是个活泼可爱、喜欢大胆想像的女孩儿。可是,她的学习成绩总是全班倒数第一,这可急坏了小贝蒂。一天晚上,贝蒂躺在床上,望着繁星满天的夜空,她想:要是我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突然一道金光闪过贝蒂的眼前,她一骨碌爬起来,坐在床上。与此同时,她眼前出现了一个老婆婆。贝蒂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哦,这是一个多么慈祥、多么和蔼、多么可敬的老婆婆呀!贝蒂很  相似文献   

8.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 ,以读代讲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式。品读能使学生读出意境 ,读出情味。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品读 ,达到以读悟情 ,以读悟语 ,情感体验 ,提高感情朗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式.品读能使学生读出意境,读出情味.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品读,达到以读悟情,以读悟语,情感体验,提高感情朗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覃瑞艳 《广西教育》2010,(25):49-49
所谓品读,就是品味性地读,具体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用心斟酌的字词句段进行反复咀嚼、玩味、品析、吟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倡导品读是返璞归真、还原阅读教学语文味的体现。随着课改的深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读”,本人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读,是一门艺术。细细品读、静静品读,我们能够读出另一个世界。一篇文章,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读,那么我们便能通过文字读出作者的人生。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来品味文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与素质。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朗读诗文,能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2.自主探究,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3.拓展阅读,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对比阅读杜甫的诗作,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以读为主线,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  相似文献   

13.
贝蒂遇上了强盗夏天的时候,乐颠颠小镇就会出现三三两两的旅游者,他们穿着短裤,脸孔发红,傻乎乎地在街上乱走。他们不但带来一片咔嚓咔嚓的拍照声,而且还带来了——强盗!这天,贝蒂想叫灰灰一起到鲁迪家去,因为鲁迪说他有一个棒得不得了的正版电玩软件,所以贝蒂要带灰灰狗去借借看,假如不肯的话,哼哼,就让灰灰……就在这时候,一只大手很吓人地捂住了贝蒂的嘴巴:“不许出声,跟我走!”“哇,遇上了真强盗,真棒,跟电视剧一样!”贝蒂的嘴巴咕噜咕噜地说着,只有灰灰听得懂贝蒂在哼些什么。现在灰灰不用贝蒂叫唤就跟上来了,但它根本就没有救贝蒂的念…  相似文献   

14.
读,是一门艺术.细细品读、静静品读,我们能够读出另一个世界.一篇文章,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读,那么我们便能通过文字读出作者的人生.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来品味文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与素质.  相似文献   

15.
沈静 《宁夏教育》2013,(10):53-54
语文教材展现给学生的是一行行文字,如何把冷冰冰的文字转换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这需要教师善于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王国,去朗读、品读、诵读、研读;读出真,读出善,读出美,读出思想,读出品格,读出人生方向。  相似文献   

16.
易中天"品三国"品出了一阵名著阅读的热潮。何谓"品"?"品"就是仔细地体会、玩味。何谓"品读"?有人说,品读就是创设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是这样理解品读的:品读的基本特征是反复地读,有比较性地读,它的重要特点就是品味性,它要求读出情味,读出意境,不但在读中理解意义,更重要的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7.
朗朗书声,能读出文中回肠荡气的韵味;抑扬顿挫,能读出文中慷慨磅礴的气势;音域高低,能读出文中悲欢离合的情感。加强朗读,以声传情,这是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语言情感的常用方法。指导的要点是:1.个别重点词句的精点品读。如《林海》第2自然段:"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  相似文献   

18.
师:你从老师的范读中听出了什么?生:两小儿辩日时非常自信、非常肯定的语气。生:读古文时一定要把标点符号停顿的感觉读出来。师:真不错,要读出韵味读出诗意。师:同学们,俗话说书读百遍——生:其义自见。师:“见”(现)是一个多音字,不读“(jiàn”)。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相似文献   

19.
自新课改以来,小学生的阅读课越来越重视品读.通过品读,小学生得到了汉语言功底的培养,也读出隐藏在课文中的深层次的意思,同时通过品读训练,也培养了学生读书的乐趣.下面是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姚红梅 《考试周刊》2011,(36):36-38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作者根据现有教材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抓住文章文美之处品读,感受其形;抓住点睛之处品读,体味其情;抓住有疑之处品读,读出自我;抓住需要之处品读,读透文本四个方面着手,系统总结了语文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品读,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创意理解和表达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