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2.
<正>谈起阅读,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的成功都归功于阅读。宋真宗赵恒在《励学篇》中的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并不陌生,他告诉我们: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鲁迅先生从小酷爱读书。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  相似文献   

3.
名家轶事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  相似文献   

4.
⊙嚼辣椒驱寒⊙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  相似文献   

5.
我爱读书了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一看见书就讨厌。妈妈为了让我爱读书,就给我买了许多书。可我还是不爱读书。记得有一次,老师让买几本好书看。妈妈带我去买书时,我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和《一千零一夜》这两本书《。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里讲了金字塔之谜、UFO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和野人之谜等。《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我只看了一个故事,就被吸引了。一位著名作家说:多读几遍,还会发现许多新东西。我把这两本书读了很多遍。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我在家闲得没事干,拿起一本《中国典故故事》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却打…  相似文献   

6.
辣椒的作用     
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第一学期结束后,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把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证据,却走到鼓楼街头卖掉了。他用卖的钱到一家搞法购买几本他心爱的书,回校路上,叉买了一由红辣椒。每当夜阑人静、天气寒冷、读书难以忍受之时,就把辣椒摘下一只,分成数片,放到嘴里嚼嚼,辣得额b冒汗,眼里流泪,嘴直“瑞溜”,顿觉暖气围身,倦意消除,又捧起书读。辣椒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许惠英 《家庭教育》2001,(11):19-19
最近,儿子迷上了立言写给中学生看的《冰太阳红太阳》一书。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他就会急切地拿起这本书,躺到床上看起来,直到我催促他把灯关上。早晨起来,推开他的房间,又看到他捧着这本书在静静地看着。每当我看到孩子这样读书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最欣慰的一件事就是:使自己的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猜想书的布局谋篇,然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和自己猜想的一样,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不一样,他就认真地读下去。华罗庚的这种读书方法叫“猜读法”。用猜读法读书,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力和想像力,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用“猜读法”读书,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1.看题目,猜内容。例如看到“爆竹和蜡烛”这个题目,就可以猜一猜:这篇文章可能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可能是爆竹和蜡烛在比本领的故事,然后读一读,检验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  相似文献   

9.
陈毅同志幼年时酷爱读书,他总是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了一本好书,那简直比什么都高兴。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去欢度中秋节,走进门就看见了一本自己很想读的书,于是忘记了  相似文献   

10.
以阅读为本     
《上海教育》2012,(23):56-57
从小和家长一起读书,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阅读我们一起坚持。习惯成自然。学校的读书要求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栓柱就把他的课外阅读书带回家来了。老师发给每人一个大塑料袋,里面放了一本书和一张读书记录纸,  相似文献   

11.
不做瘦马     
小亲戚来家里串门,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多书啊?”这问题问的,书当然是用来读的了。不过,也有人用很多书来装点门面,并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抽了几本书,想找出我能在一本书里埋头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他强迫自己看了一会儿,看得很痛苦,然后又问:“为什么要读书啊?”  相似文献   

12.
几天前,因为朋友的介绍,给小人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奇风岁月》(英文是The boy's life).这是一本很厚很厚的书,封面写着——可以让不爱阅读的孩子从此成为书虫.朋友对这本书评价很高,我想,只要是好书,都应该给小人读,因为她是那么爱读书的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正>前几天有个朋友到我家里来,他在我的书桌上看到一本书,非常诧异,他说你怎么会看这样的书,我以为你只会读技术史、商业史、管理学经典之类的书,你怎么还会读这样的书?我告诉他,这本书我一直摆放在案头,有空时我就拿出来翻几页。书的名字叫《悦心集》。可能很多人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一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在很多文章、书信中谈过自己的读书经验,还专门写了《读书杂谈》、《读几本书》、《随便翻翻》等文章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背书法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他就理解默诵一会儿,以加强记忆。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有一种独特的读书法。他在灯下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他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到了自己手里,应该分为几章几节来写。想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册本来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读完了。  相似文献   

16.
汤晓凤 《现代教育》2014,(11):121-121
一本书看了一遍就算看完了几乎是很多人的做法,同时还发现很多人读书并不是想学以致用——有的是随波逐流别人看什么我看什么,有的是觉得书里的内容实在难以复制到现实生活当中。《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刚出版时得到了妈妈们蜂拥般的推崇,争相买回来观看,几乎到了人手一本的境地。可是这本书在这些拥有这本书的妈妈那里究竟有没有发挥到这本书所能发挥到的作用却很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17.
徐昕 《大学生》2015,(Z1):125
朋友新家竣工,弄了一间很大的书房,四面墙壁都是书架,从地板一直伸展到天花板上。我一个书架一个书架地浏览他的藏书,朋友得意地说:“怎么样,我的书房不错吧?”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我发现你的好多书我也有。”冬天到了,前两天另一个朋友在网上说,这是一个读书的季节:泡一杯茶,捧一本书,坐在暖气旁,沐浴冬日暖阳,再舒服不过了。为此她一口气从网上买了好几本书,还把它们一一晒到了朋友圈里。看完朋友的书单,我默默地关掉微信,心里升起一股深深的失落。  相似文献   

18.
信谊的大科学图画书出版有半年了,几次到红泥巴都翻看这套书,觉得真不错。一次在书店里给儿子读《长颈鹿好长喔》这本书,当我把两本书拼起来显示长颈鹿的长脖子时,儿子发出由衷的惊叹和赞美。读到长颈鹿的长舌头可以舔到鼻子时,小家伙就调皮地用手指头将自己的舌头顶上去碰鼻子,也不管小手有多脏!当时身上没有带钱,虽然喜欢,还是没有买。隔了好几个星期,当偶然间发现儿子调皮地用舌头去舔鼻子时,我突然有了一种非得把这套书买回来不可的冲动。  相似文献   

19.
<正>钱钟重书做读书笔记的功夫是一绝。他的笔记本很厚,是普通练习本的4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他每读一书,必做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钱钟重书的夫人杨绛在《钱钟重书手稿集》的序言中曾详细叙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她记得,钱钟重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那里的图书概不外借,书上也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学生们去读书,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边读边记。"钟重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互记钟上外文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12,(3):48-48
读书心得,就是能用自己的话把书中的内容说清楚,这样才能看出来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尽量写几十字或者百字的简评进行总结一下。给这本书打分,尽量用几句话把全书的框架鸯橡达出来。有的书很容易,有的比较概把你看过的书与同学和朋友分享,会得到更多的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