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我国重要的哲学经典著作《道德经》中,具有丰富的关于幸福观的思想。虽然在《道德经》的全文中没有提出幸福的概念,但其全文的主旨就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关系来展开的,这些关系顺应自然的状态就是幸福的状态。笔者通过对《道德经》的研读,从中发现老子的思想对人们理解和实现幸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叶生》是《聊斋志异》中科举题材方面的一篇优秀作品。此篇小说情节千回百转、跌宕起伏,在短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意义,真实地再现了明清以来读书人的生存状态,有利于深入理解蒲松龄的思想,有利于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存在与时间》与《林中路》无疑是最能代表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变化的著作。两部书都充满了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对存在及其状态的追问,但其中介却展示出由此在向语言的流变。正是在这种流变的过程中,我们窥探到了一代哲人“在路上”思考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4.
吴波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50-52
《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化意蕴存在着明显的二律悖反:一方面,作为比较开明的封建官僚,纪晓岚的思想观念中时常闪烁着民本主义思想的光辉。另一方面,对封建礼教的维护,又使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表现出非人性的内容。这一二律悖反现象的存在,使《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文化意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浓郁的抒情性和对病态心灵的深入剖析是鲁迅早期小说集《呐喊》、《彷徨》的重要审美特征与思想特征,体现了鲁迅介入现实的意愿以及承担沉重现实的努力。而在鲁迅后期完成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抒情性与心灵剖析被愈演愈烈的"油滑"所取代,《呐喊》、《彷徨》所指向的宏大叙述也随之消解。这种转换的出现呈示了鲁迅生命体验和思想状态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刘国栋 《政治思想史》2013,(1):82-97,199
在《论不平等》中,卢梭设定了一个自然状态。原本相互隔绝的自然人因为外界环境所设置的种种障碍不得不互相合作。然后经历了两次革命,最终进入了社会状态。在整个人类自身条件的转变中,平等和不平等得以逐步显现。然而,卢梭的平等和不平等思想并没有因此结束。在《社会契约论》中,他重点论述了“公共”的概念,因此卢梭的平等和不平等思想才得以完整阐述。首先,卢梭从来就没有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是平等的,而是小心区分了生理不平等和协议不平等。其次,卢梭自然状态平等以及不平等的思想其实是一个铺垫,他据此可以评价社会状态下的一切不平等现象。最后,卢梭是一个共和主义者,这个基本立场决定了他平等和不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废都》与《暂坐》都是贾平凹城市题材的、具有鲜明《红楼梦》色彩的长篇佳作,但两者文本差异巨大,所思考的问题也不具有延续性。两者都写身处社会关系之网中自我的“非我状态”,出发点相似,《废都》以庄之蝶反省作家自身心灵处境,积聚破而后立的勇气;《暂坐》则以海若众女,思考人类性的问题,即现代性带来的伦理疑难。对《废都》与《暂坐》的对照性分析,可廓清关于《废都》的种种误解,亦可呈现出多年思想漂移后,作家在《暂坐》中达到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8.
选取《系辞》中四个关于《周易》本体论表述的语篇和四个关于《周易》认识论表述的语篇进行分析,明显可以感受《易传》包含思想流派的糅杂和多样;进而从五个方面:《说卦传》、《系辞下·第二章》和《易传》中有关阴阳说的内容,乾坤卦经文、彖传、象传与《文言传》,《彖传》与《象传》,《系辞传》,和《序卦传》与《杂卦传》,对整个《易传》进行思想流派语篇分析式的扫描,从而显示其历史文化的演变和传承,一定程度上真实地折射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流派纷呈的状态;再以西周初期的思想文化、春秋后期的思想文化以及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为背景,总体看待《易传》的思想流派,可以明显看出孔子的思想、道家各派的思想和西周初期的《周易》思想依次形成了孔携道、易及其他的《易传》思想流派基本格局。具体而言,以西周初期统治思想文化为基础的《周易》,经孔子引道入易研究方法的开拓和划时代的理性思维研究,揭开了蒙在《周易》上的已经淡薄的占筮思维面纱,经战国时期多派道家和其他不同思想流派的共同研究,至战国末年或西汉早年今本《易传》定型,使得《周易》的经、传结合真正成为具有我国古代深厚文化传统的理性哲学著作。认识这一点,对于如何评价孔子的思想和历史地位以及重新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易学史和儒学史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魏晓英 《下一代》2011,(3):28-31
《太阳花开》是女作家魏晓英的新作,在《下一代》杂志首发。近年来,国内反映"都市中学"的校园长篇小说很多,而反映"乡镇初中"的校园长篇小说基本上没有。到底现在乡镇初级中学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与大都市初中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状态有什么区别?这部描写乡镇初级中学学生思想、学习与生活情况的原生态长篇小说会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0.
江苏卫视推出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曾一度掀起了国内相亲节目的收视狂潮。这样的婚恋相亲节目在美国也是非常流行的,例如《单身汉》、《单身女郎》、《恋爱达人》等。这些婚恋交友类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在中西方社会中美女性的思想状态、价值体系以及社会地位等等。  相似文献   

11.
《伤逝》和《围城》中都有对知识女性的描写。她们各自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她们虽然已开始个性觉醒,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但从她们的言行举止仍可看出封建思想的残留。本文将把《伤逝》中的子君与《围城》中的主要人物孙柔嘉进行对比,分析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西方文化碰撞这一背景之下,中国知识女性的思想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2.
探讨《道德经》写作历史背景,认为其是道家哲学思想重要来源;指出《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提出《道德经》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认为现代人生活富足但是社会问题又层出不穷,我们应像《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那样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进而消除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3.
阴阳是《周易》里面最重要的一对核心命题,是理解《周易》思想的一把钥匙;并且它还是世事万物得以生的根本要素和动力。《周易》里面对生的理解和论述的形上意味比较浓而深刻,整个宇宙的天地人都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大体系中,贯穿在永恒的易理的主题思想里。本文从《周易》最核心的阴阳观念入手,来探讨《周易》里面关于生的易理,分析《周易》关于万物为什么生、如何生以及生的状态和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出《周易》的贵生思想的人本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郭凯敏 《文教资料》2012,(26):64-65
"孚"为《周易》经传常用语之一。卦爻辞中,"孚"一般均指"心怀诚信",它蕴涵着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关系的古老的思想智慧。"有孚"在心往往被视为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且是吉祥的象征。本文针对《周易》中"孚"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展开评析,以阐明其独特的蕴涵。  相似文献   

15.
刘小波 《考试周刊》2011,(77):26-26
美国当代女作家安妮·泰勒在其近作《业余婚姻》中以一对普通夫妇的家庭和婚姻为切入点,展示了其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命运和生存状态的关怀。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索人类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手稿》最深刻、最重要的主题,也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再生产自然”思想是《手稿》的一个重要思想,挖掘其深刻内涵,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小说的中篇小说《黄金时代》在当代文坛众多的知青文学作品中显示了较为独特的思想内涵。作品对个人生存状态的关注,表现了强烈的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18.
吴常青 《政治课教学》2002,(4):37-38,39
学习和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份内事。笔者认为,以“真”着手,教师真实地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真话,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中明白真理,达到德育内化,学做真人,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孙玲 《现代语文》2009,(11):11-12
《淮南子》一书吸收先秦诸子百家之说,融会贯通而归于道,是西汉道家思想的最高理论结晶,也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它记录并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及传说,内容十分丰富,并且自成体系。《淮南子》中神话的演变的状态,表现出"混杂"的特点,而神话仙话化是最主要的演变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20.
《周易》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中”与“变”的思想。“中”的思想主要蕴涵在卦辞、爻辞和对卦的排列当中,它是事物相对静止时的存在状态,当事物不能保持“中”的状态时,就必须“变”。“中”与“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