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测试等方法对黑龙江省8所高校中部分大学生的体质指数(BMI)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指数分布曲线呈"细峰右尾"型,BMI值基本分布在18.5~24之间,但有相当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BMI偏低或偏高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低于BMI正常的学生;BMI偏高的学生又低于BMI偏低的学生身体素质。BMI异常都可能会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BMI偏高的主要影响是使学生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相对肌肉力量素质的下降,BMI偏低会使学生的力量素质和柔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群体抽样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农村中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各项指标进行测试研究,了解目前农村中学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农村中学学生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试图找出农村学生的BMI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农村中学的体育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别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方法和国际通用BMI指数对同一人群的身高、体重进行测试评价,从而比较得出《国家学生体质标准》与国际通用BMI指数的区别和差异,以为《标准》的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忠 《体育科技》2012,33(3):111-114
通过对徐州医学院2009~2011级在校学生BMI和肺活量等体质测试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医学院在校学生的体质状况,找出影响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制定适合增强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按BMI指数分组,分析BMI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为高校体育教育提高理论依据,从而使教师对BMI指数有正确的认识,并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的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自身体质。  相似文献   

6.
依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对山西省与全国城市6~22岁汉族男学生的BMI(身体质量指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系统比较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从山西和全国的资料来看,由于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身高和体重逐渐发育成熟,BMI增长值逐渐减低。山西、全国城市汉族男学生BMI增长值在年龄段上的分布趋势一致,快速增长期主要集中在9~13岁年龄段。在14岁之后增长值不断下降。山西城市汉族男学生BMI增长值普遍高于全国城市汉族男学生BMI增长值,6~8岁山西BMI低于全国,之后逐渐高于全国。  相似文献   

7.
何琳 《西藏体育》2009,(4):44-4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西藏自治区2所高校中部分大学生的体质指数(BMI)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指数分布曲线呈“细峰右尾”,型BMI值基本分布在18.5—24之间,但有相当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BMI偏低或偏高的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低于MBI正常的学生;BMI偏高的学生又低于BMI偏低的学生身体素质。MBI异常都可能会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BMI偏高的主要影响是使学生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相对肌肉力量素质的下降,BMI偏低会使学生的力量素质和柔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山市的6241名中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评价,分析其体质指数(BMI)与各体质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客观、真实的检测与评定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测量与数理统计等方法,以中山市纪念中学624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1000米(男)和800米(女)测试,BMI由公式体重(kg)/身高(m2)计算得出;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制定的体质指标得分标准、权重与体质指数(BMI)评价表,对研究对象的体质健康进行总评价,即: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BMI的评价等级为:低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结果:6241名中学生的BMI正态曲线图呈"细峰右尾"型;中学生的BMI等级评价与体质健康的总评价通过X2检验,男生:X2=259.8,女生:X2=199.5,P值均<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中学生BMI与各体质指标通过相关分析显示,在男生中:肺活量体重指数(ml/kg)、引体向上(次)与BMI成负相关,坐位体前屈(cm)与BMI成正相关,P值均<0.01;在女生中:坐位体前屈(cm)和800米跑(s)与BMI成正相关,肺活量体重指数(ml/kg)、立定跳远(cm)与BMI成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1.6241名中学生的BMI正态曲线图呈"细峰右尾"型,学生的BMI基本集中在正常范围内,但仍存在较多的超重和肥胖学生。2.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等级与BMI有关,超重和肥胖学生的体质健康等级较低,正常体重的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较高。3.中学生的身体机能、上、下肢爆发力、耐力和柔韧性素质与BMI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刘笑 《精武》2013,(18):145-146
本文以上海市延安中学和浙江省丽水中学共227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测试法对其体质健康进行调查,通过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对2所学校的学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体质测试:(1)身高,体重和BMI平均值,延安中学的学生均高于丽水中学的学生t(2)肺活量的数值大小:延安中学的学生高于丽水中学的学生;(3)耐力成绩:丽水中学的学生好于延安中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体质指数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南通市4所高校中部分大学生的体质指数(BMI)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反映了大学生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揭示了体质指数(BMI)值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体质指数(BMI)曲线呈"细峰右尾"型,大部分分布在18.5~24的标准之间,但由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相当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2)BMI值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与立定跳远呈显著性负相关.超重或肥胖对大学生的肺功能及下肢的相对爆发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3)BMI值偏低对大学生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天津与全国城市汉族学生BMI拟合后的变化趋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MI称为身体质量指数,不仅影响人体其他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变化,而且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状况,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反映和判断体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依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用动态曲线拟合方法,将天津与全国城市6~22岁汉族学生各年龄段断面的BMI(身体质量指数)纵向拟合,转换为连续资料后进行系统比较分析,揭示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为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做好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检测和评价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提取的武汉工程大学本科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样本,通过Excel、SPSS 22.0等工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男女体质测试指标和派生指标BMI均与体测总分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其中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0m指标对体质测试总分影响较大;男女生BMI指标与坐位体前屈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BMI与800m/1000m之间有很强的正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锻炼身体,降低肥胖者的BMI值,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质状态,提高测试成绩。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量的剧增,体质健康的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成为体质研究的重要内容。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elf-Organizing Map,SOM)方法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处理高维海量数据具有独特优势及可视化特点,从而成为大数据模式识别和 可视化分析的重要工具。以山西某高校6 531名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例,以学生体质地域差异为视角,用SOM方法定性识别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地域 特征,用可视化PCA方法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子及解释因子的地域特征。结论:SOM和PCA方法可用于体质健康数据模式识别和可视化分 析。SOM和PCA的实例分析揭示了学生体质的地域特征,分析显示,体重和BMI 指标具有地域一致性,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学 生体质健康现状的主要解释变量;女生体质健康的地域差异相对较大,男生体质健康的地域差异较小;可视化PCA结果还揭示了,学生体质健康指 标的聚类特征也具有地域一致性。文章从实证角度论证了SOM和PCA方法在体质健康数据模式识别和可视化分析中的应用,也为体质类大数据分 析提供了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18岁少数民族学生体格与自然环境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环境因素中的纬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对少数民族18岁男女学生的身高、体重具有高度显著性,纬度还与男生的胸围、身体质量指数(BMI)有显著性差异;社会环境因素中的人均存款余额与18岁男生的体重、胸围、身体质量指数(BMI)具有显著性差异。建议:有效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条件。  相似文献   

15.
雷凤岚 《新体育》2023,(18):89-94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四川文理学院2018级学生大一、大二和大三入学三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分析,从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饮食习惯、课余锻炼习惯、环境等角度探索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经过分析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四川文理学院2018级学生的身高呈上升趋势发展,BMI指数有所下降;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力量素质呈上升趋势发展;灵敏素质、爆发力素质和下肢力量变化不明显;肺活量成绩呈上升趋势;柔韧素质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不同BMI等级大学生间身体素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2005年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与其身体形态指标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揭示了大学生BMI与其各项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BMI等级大学生间的各项身体素质存在明显的差异,肥胖、超重和体重过低都会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BMI正常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好于BMI偏低或偏高的学生;BMI偏低的学生身体素质又好于BMI偏高的学生;BMI偏高的主要影响是使学生的耐力、速度和相对肌肉力量素质下降;BMI偏低会使学生的力量素质和柔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13年河北省大学生体质监测的部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揭示河北省大学生BMI与其各项体质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河北省大学生多数学生处于BMI正常范围,且体重指数正常组的体质指标多数高于体重指数偏低或者超重肥胖的组别,偏轻组也较高于超重肥胖组。说明超重肥胖组的各项体质指标的下降与其体重指数过大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凯  魏源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8):700-702
目的探讨体重质量指数(BMI)、体脂率(RBF)判别中学生肥胖的差异及其与中学生体质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佛山市某中学584名中学生(男生301名,女生283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身高、体重、RBF、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肺活量测试。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MI判定学生的肥胖率为男7.0%,女4.6%;RBF判定学生的肥胖率为男9.0%,女14.8%;基于BMI、RBF与中学生各体质指标的对比,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均产生了积极影响,且这4项指标在RBF的贡献率远大于BMI。结论 BMI与RBF划分的中学生肥胖率不一致;与各体质指标的对比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就高校体育俱乐部配备专业指导员对高年级学生体质的影响进行实验,结果:男女生BMI、肺活量的值,男女生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握力、50m跑、男生1000m和女生800m跑的成绩,实验组实验后均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实验后各项指标的值均有变化,但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体育俱乐部配备专业指导员,并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员的指导作用,对高年级学生身体的BMI、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BMI异常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运用文献资料调、频数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等 5所高校中部分大学生的体质指数 (BMI)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1)大学生的体质指数 (BMI)曲线呈“细峰右尾”型 ,大部分分布在 18.5~ 2 4的标准之间 ,但由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造成了相当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 2 )BMI值与肺活量 /体重指数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 ,与立定跳远呈显著性负相关。超重或肥胖对大学生的肺功能及下肢的相对爆发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3)BMI值偏低对大学生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