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二册第88页《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体会和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游戏中铺垫1.师生游戏:用双手拍出有节奏规律的掌声。2.(教师出示两组挑战题,第一组图形排列无规律,第二组是按“□△○”的规律摆放,出示10秒钟后收回)师: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二册第88页<找规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体会和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96 ̄P97。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过程:一、游戏(一)夹小棒师:如果用两个手指只夹…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3)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极其规律的过程 ,并合理清晰地描述这一规律。(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3 情感态度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小圆片。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起疑1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请6个女同学排成一横排 ,如果要在两个女同学中站一个男同学 ,看哪些男同学速度快能站到要站…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究日常生活中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能力目标: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思想目标: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发现美、欣赏美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1.创设情境。请看大屏幕: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兴高采烈地来到大森林里,准备召开运动会。大象队长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参加,咱们赶快走吧。2.观察提问。师:(出示两个会场情境图)欣赏两个会场的布置,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生1:有彩旗、气球、花朵。生2:它们的…  相似文献   

6.
1郾教师出示学生玩卡片的游戏图(小红有27张,小明有张,小东有5张)。2郾教师问: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①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27+3)②小明和小东一共有多少张?(3+5)③小红和小东一共有多少张?(27+5)④三人一共有多少张?(27+3+5)⑤小红比小明多几张?(27-3)⑥小红比小东多几张?(27-5)……3郾教师让学生口算学过的算式。[评:通过创设玩卡片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游戏中就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产生了一种亲近感]4郾教师选择27+5,组织学生探索口算方法。(1)学生先独立摆小棒,尝…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找规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确定下一个物体。2.通过涂色、摆实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创造意识。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寻找规律的方法,并按一定要求设计一些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教前准备:教具:课件。学具:头饰,水果,彩色笔。教学过程:一、体会规律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一(1)班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有两种布置教室的方法,班长不知道选哪种方法好,你们愿意帮帮她吗?(课件展示两种布置教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90页例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老师出示一个如右图的转盘,学生转,转到哪个部分就做哪个游戏.二、摸球游戏1.第一次摸球(1)出示要求:口袋里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球(白球和黄球)共6个,两种球的个数不相等.男女生选择球的颜色.(2)学生上台摸球.(3)学生摸球后老师宣布结果.(4)师:对于这个结果,男生服气吗?这两种球的个数是怎样的呢?老师把球倒出来给学生看(5个黄球、1个白球).师:看看这些球,获胜的可能性一样吗?你们觉得游戏公平吗?怎样调整规则就能够使游戏公平?2.第二次摸球(1)出示要求:口袋里有3个黄球…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4.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页~89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排列规律确定下一个物体。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  相似文献   

13.
下面是笔者两次执教《9加几》一课的不同感受,仅以此为例,谈谈自己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一、案例对比项目十年前的设计十年后的设计第一环节1郾复习准备(1)口答:9+(摇)=109+1+1=(摇摇)9+1+2=(摇摇)9+1+5=(摇摇)(2)看卡片口答。21()81()51()41()2郾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9加几的知识。1郾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出示“校运会”全景图。)师问:这是学校运动会,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各自自由表达)2郾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教师板书出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第二环节1郾教学例1:9+2教师拿出装皮球的纸盒。提问:纸盒里一共有多少个…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判断出下一个物体。让学生能用规范的语言把自己发现的规律描述出来。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各种颜色不同的图形。教学过程:一、玩中导入,确定目标师:今天陈老师想带你们去数学乐园里玩一玩,愿意去吗?生:愿意。师:数…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9页例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让学生喜欢数学。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等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活动,感悟口算技巧1.师出示第一组口算题:0.2×0.5,2×0.05。(学生口答)师:能不能说出道理来?生:0.2×0.5,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是两位小数;2×0.05,整数乘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2.师出示第二组口算题:0.27-0.2,0.27-0.02。(学生口答)师:这两道题有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7.
一、上好数学活动课,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数学活动课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认真组织活动课材料,积极开展数学活动,改变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例如在组织学生做第八册第81页的填数游戏时,教师出示三列数:(1)( )、13、18、23、( )、33。(2)5、( )、( )、20、15、30、20、40。(3)40、24、16、12、( )、( )。要求学生观察、寻找每列数的排列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分别找出了填数规律。这时,我请个别学生说出思考方法:从第一列数的13、18、23中,可以看出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  相似文献   

18.
1.在游戏中练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数学广角》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我以游戏贯穿始终.将《数学广角》作为一个游戏场所介绍给学生,在一项一项的游戏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在游戏中既做了练习.又感知了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其个数关系。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0.
找规律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和编一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关系,感受到“规律”的美。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通过活动能认识简单的规律,能自己编一些简单的规律。2.能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感受到”规律“的美。三、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涂色卡,水彩盒,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学具若干。四、教学过程1.谈话创境,引入新课。(1)教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