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循环经济理论为生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两者的相互平衡带来了可能。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以及循环经济理论存在的必要性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循环经济理论有效应用于生态城市建设过程的途径,旨在为生态城市未来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理论为生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两者的相互平衡带来了可能。文章详细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以及循环经济理论存在的必要性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循环经济理论有效应用于生态城市建设过程的途径,旨在为生态城市未来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郝欢 《华章》2011,(29)
自20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以来,生态城市就成为全球城市化进程中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追求更深层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此构筑良性的城市发展系统.这种以健康、高效、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城市建设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以生态城市建设为抓手,积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努力构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和谐城市,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推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语言文字的生态建构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和谐的语言文字生态可以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通过对吉林省吉林市4个城区语言文字生态的走访调研,发现当下城市社区的语言文字生态还有待于进一步建构。建设和谐的社区语言文字生态,既需要城市管理系统从上到下的宣传和监管,又需要社区人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生态园林城市是我国依据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基本状况而提出的一个目标明确的城市建设方向,它不但是指城市自然环境的生态化,也包含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方面的生态含义,其内涵是自然生态的保护恢复建设;经济生态的环保节约;社会生态中的协调保障。  相似文献   

6.
福州建设生态和谐城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有其内在基本要求。福州建设生态和谐城市取得一定成就与实效,应继续制订好城市生态规划以积极推进生态福州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城市已成为现代化进程的主体和先锋。城市形象定位准确而又特色鲜明,将大大提高城市美誉度和城市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怀化城市建设三十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究竟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屹立于世人心中,依据城市建设现代化要求和怀化的突出特色,认为怀化城市形象应该是:生态荚城、物流大市、国际稻都。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0):118-120,130
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生态城市作为人类理想的人居环境,应当更明确、更全面地体现城市以人为本的本质;应当注重城市的和谐发展、理性发展、全面发展、高效发展、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强化生态意识;科学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和蓝图;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生态城市建设的综合研究、综合决策、综合实施和综合管理机制;大力发展和推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平衡协调;重视区域城乡合作,促进生态经济共赢。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背景下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生态危机问题进行道德的思考,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农民全面发展两方面阐述了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诉求;在分析农民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利用农村学校平台、农村村委会平台、农村经济发展平台来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培育新型农民,造就理性生态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和基础,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而生态文明城市社区建设则是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要求、社会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和生活品质提高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张家口市生态文明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社区生态意识、社区生态行为与社区生态制度指标相结合,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社区建设评价体系。研究表明,目前张家口市生态文明城市社区建设评价分值为6.247,处于类生态文明城市社区阶段,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张家口市生态文明城市社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分析了泰山生态旅游资源,提出了发展泰山生态旅游的构想,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泰安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往往是判断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最重要标志。芜湖,作为中国中等城市的代表,其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前进动力。随着芜湖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不断突显出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分析了其具体原因,提出了改善途径,以便芜湖市经济可以又好又快地发展,也为后人研究有关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三者之间资料和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将迅速增加,城市工业化不断提高,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复杂尖锐,从而使解决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到了世界各国的议事日程.城市作为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笔者就贵州省贵阳市如何有效地解决因资金不足而制约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的矛盾,探索一条生态补偿的可行之路,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96年黄山区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全国唯一的旅游型生态示范试点,首批跻身全国生态示范建设试点。黄山区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黄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好突破口。目前黄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有了比较好的势头,但生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与生态环境的优势不对称、不协调,针对存在的问题,对黄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嘉陵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流域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流域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并没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旅游价值,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落后的流域旅游经济形成强烈反差。嘉陵江流域是四川省同时也是中国西部生态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的一个区域,后发优势明显。本文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生态旅游产品和项目等方面论述了嘉陵江流域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归根结底就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导向,处理好建设、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福州是指日可望的。  相似文献   

17.
东亚区域各国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缘上的接近性决定了东亚区域内生态文化城市的建设需要在区域内加强交流与合作。本文认为,在生态文化城市建设进程中,政策细则需要根据本地的特色展开;在城市的资源利用方面,更应该注意原生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区域内需加强资源交流,以最终形成生态文化体系内的互惠互利关系。区域内的生态文化体系的共建,能够促进东亚地区生态文化更加多样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从其目标出发,构建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程度进行测评,最终提出各个类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策略。本文以西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灞桥区为例,进行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程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灞桥区属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先进阶段,还需要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建设四方面进行加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优化消费模式;完善生态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新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观的指引下,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误区,以生态城市为内容的人居环境规划和建设,正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一、何谓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即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它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本质上属于一个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和谐,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的人工环境复合系统。  相似文献   

20.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当前许多国家面临的两难选择。作为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重庆市万州区而言,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更具有紧迫性和挑战性。万州区既是国家级贫困城市、重庆市"一圈两翼"中"渝东北翼"的中心城市,又是三峡库区的腹心城市,一方面,发展地区经济,摆脱贫困,实现区域经济的腾飞,是万州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长江水资源环境和沿江水土资源、植物资源等,又是万州区必然的历史使命。用万州区2002—2011年的相关数据来分析万州社会经济发展与工业三废的关系,既能掌握和理解万州地区生产总值与工业三废之间的关系,又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为万州这样的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也能进一步的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类似地区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